【摘要】在广袤的乡村田野,广播依然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媒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专业的农村广播(或者是广播的对农节目)要及时总结和反思,针对农村听众市场,动脑筋、想办法,常规节目办出新意,不断开发新的节目形式,办出农民喜欢听的节目、对农村有用的节目,使广播在广大农村有更大作为。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对农广播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党和国家长期以来的工作重点之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进程中,广播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应该真正树立面向农村、服务农村的意识。这既是广播事业的党性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农村发展的现实需要。广播这一传统媒体,有着长期开办对农村广播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理应切合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开展好对农宣传。
一、广播媒体在农村独具的优势
广播、报刊、电视这三大媒体中,广播在农村的影响力相当大。由于经济制约及习惯因素,农民自费订阅报刊的比较少。目前农村电视的普及率也不及广播。可以说,广播依然是农民获取信息的首选:
首先,广播具有快捷传播、大信息量、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优势
前几年江苏省常熟市发生有毒猪肉流入市场事件,广播、电视发布了紧急告示,事后从反馈信息看,绝大多数农民都是先从广播中得知这一信息的。
其次,广播的伴随性在农村越发体现出它的优势
农民可以边听专家讲课,边对自家果园进行科学护理;也可以边给庄稼打药,边收听自己喜爱的广播节目。在安徽淮北的一些地方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些农民在看电视时,一旦听到广播响就走近听。那是因为农民最关心乡上的“土政策”,关注广播上讲的科学种田技术。
第三,广播还是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的重要宣传阵地
乡镇不能办电视节目,不能直接利用电视为当地中心工作服务,但却可以自办广播节目,把节目覆盖到一个乡、一个村。镇、村通过自办的广播节目,直接为当地工作服务。
第四,在所有媒体中,农村广播的运作成本是最低的
广播网络的成本分建设成本和日常维护运行成本。以一个300农户的村为例,日常维护管理这样一个村广播网的年费用为3000元,户均10元,每天每户以2小时收听计,平均每小时收听费不足1分半。
广播办农村节目的历史很长,它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发展于70年代,成熟于80年代。长期以来,农民信赖广播、依靠广播,而各级广播也有面向农村、对农村广播的光荣传统。广播80%的听众在农村,广播的优势也在农村。
二、农村广播存在的问题
党中央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办好农村广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办好对农村广播,就要了解新时期的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既务农,又务工,还要奔市场,对信息的依赖和需求空前地强烈:他们迫切地需要信息的服务和引导,农村经济和农民从业格局的多样化,促使农民对信息需求提出“广”的要求,农民对信息的需求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寻求。与此同时,农民也急需了解更多的政策,了解新经验、新典型。
然而近年来,随着各地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媒体的注意力似乎在发生变化,节目都市化现象明显,许多电台的对农节目以各种名义被取消,有些对农广播的节目内容和栏目形式都偏离了农民的实际需求,对农广播出现了宣传弱化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
1、观念陈旧
农村的发展已经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农村经济已经在快速发展。然而一些对农节目依然是多年一贯制,以传统身份的农民为收听对象,以传统农事和农村为报道内容,每年唱唱“四季歌”,缺乏新鲜感和时代创新。
2、人才缺乏
作为对象性节目,对农节目需要由类似“田博士”、“农专家”的特殊人才来主持。但实际情况是,相当多的人刚出校门就开始办对农节目。他们对农村现状不了解,对农民不了解。编辑不知道农民需要什么,播音员、主持人播音和主持时的语调、状态都不能很准确地把握,这些节目难对农民的“胃口”,当然不能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需求。
3、利益驱动
“没有收听率的不办,没有广告前景的不办”的指导思想成为媒体经营者的宗旨,致使一些人对办农村广播热情不高。如果以现在的媒体选择目标受众的“三高”(高收入、高文化水平、高消费人群)标准衡量,农村这个群体很难被广告商所青睐。
这些原因,导致了广播的对农宣传没有和农村日益发展的局面保持同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大潮中,有些地方的农村广播从形式到内容都显得有些落伍。
三、新形势下如何办好农村广播
农村节目的设置应立足于农村实际,应立足服务,围绕“农”字做文章,把节目办成农民的知音和朋友。广播人应坚持“为农呐喊是责、为农分忧是喜、为农吃苦是乐、助农发财是福”的理念,用朴素的感情和饱满的热情关心“三农”、关注“三农”、宣传“三农”、服务“三农”。
在新形势下,如何办好对农节目呢?
1、要办好政策宣传类节目
农业发展首要一条就是贯彻落实各项政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稳农富农政策,而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需要及时听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声音,需要了解有关自己切身利益的农村政策。所以,对农村广播应该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政策宣传的重任。湖北郧县广播电台在对农村广播节目中,组织了一些系列报道,如“农业产业化与郧县”、“税费改革惠农家”等。因为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关注社会民生、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一致好评。
2、办好科技信息类节目
广播要大力传播和推广新技术、新经验、新品种,如地膜栽培、科学养殖、科学种田等。农村科技节目的设置,还要加强与农业有关部门的联系,增强节目信息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准确性,应广泛汇集农民所需的各类信息。安徽经济广播的《田野四季风》节目就经常在节目中及时发布对本地农业发展有指导和借鉴作用的信息,同时,注意掌握信息的时效性和适度超前性,引导农民大胆借鉴他山之石,为己所用。
3、内容要有指导性
对农广播要有贴近性,传达政策要注意正确性,传递信息要注重实效性,介绍农业科技要注重实用性。在题材内容和思想深度上做更深层次的挖掘,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参谋,帮助他们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武装头脑、解放思想、增强本领。
4、开办服务热线
对农广播的许多节目都可以开通热线,让农民与科技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现场交流咨询沟通,及时的现场解答农民朋友的问题。
5、加强监督
地方对农节目应大胆揭露各种坑农害农的不良现象,对执法不公、滥用职权、坑害农民利益的各种不法行为进行批评和监督。并积极组织会同有关方面,对那些加重农民负担、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进行曝光,敢于为农民说话,乐于为他们身边的难事、琐事出谋划策。郧县电台针对近年来假冒伪劣农资坑农事件时有发生的实际情况,联合工商、农业、司法等部门开办了《农事“3?15”》专栏,通过设立新闻热线,建立新闻信息分检机制,对每一件听众来信,来电都及时分类处理,该答复的迅速予以答复,该深入调查的,联合工商、农业部门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由司法部门最后对处理办法拿出意见。让农民有地方解决问题。
6、注意节目的视角
要想使对农村广播真正被农民喜闻乐见,就必须摒弃教育者的身份,以平视的角度观察、记录、解释、评价农民,还农民“话语主体”的地位。安徽农村广播就曾组织全体主持人到长丰县汪岗镇体验农家生活,了解农民生活,倾听农民对节目的意见。
7、办出地域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有所不同,各地广播电台要围绕地方农业的地域特色办对农节目。如浙江金华广播电台围绕当地的奶牛乳品、水果蔬菜、金华猪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做好做足文章。
四、围绕新农村建设主题,办好农村广播
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充分体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的全面要求。我们在宣传中要全面认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和深刻内涵,开办好对农宣传。
在“生产发展”方面,要大力宣传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的典型,宣传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典型,宣传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典型。在“生活宽裕”方面,要多宣传党的富民、惠农政策,传递致富信息。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宣传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推进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造活动的开展,在“村容整洁”方面,引导农民加强人居环境治理、宣传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在“管理民主”方面,引导农村基层组织加强阵地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宣传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等民主管理方式。尤其在宣传报道的内容上要贴近实际,讲究实在,追求实效,把政策送到农民心坎上,把技术送到农民手中,把信息传到农民耳里,把致富路铺到农民脚下。
今后十年,二十年,是中国农业向工业化转型、农村经济社会向现代化迈进、农民从温饱走向富裕的伟大变革时期。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伟大实践,广播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①郑乐平,《如何加强地方电台对农节目》,《中国广播》,2003(10)
②田华宇、胡耕,《心中不能没有你――城市电台优化对农广播思考》,《中国广播》,2004(3)
③钟扬,《广播电台做好新时期“农”字文章的思考》,《中国广播》,2004(9)
(作者单位:安徽人民广播电台)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