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如何更有魅力 魅力中国城主持人龙洋

  [摘要]近年来,民生新闻节目异军突起,同时也催生了一大批明星主持人。但不少地方的民生新闻节目中,本该是栏目形象和标志的主持人,并没有成为一个积极的符号。笔者从主持人的风格、亲和力和主持人品牌化等方面入手,讨论了如何提升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荧屏魅力的问题。
  [关键词]民生新闻 主持人 风格 亲和力 品牌化
  
  近年来,民生新闻节目异军突起,成为我国电视媒体景观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于此相得益彰的是,这些民生新闻节目也催生了一大批明星主持人,观众由于关注民生新闻而记住了服务于它的主持人,一些主持人甚至成了某档节目的品牌和标志。但也有不少地方的民生新闻节目中,本该是栏目形象和标志的主持人,并没有成为一个积极的符号,观众往往还没关电视就忘了主持人的模样。究其原因,是由于这些主持人在荧屏上的魅力不够所致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升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荧屏魅力呢?本人作了如下思考。
  
  一、“非正非谐”――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获得荧屏魅力的基础
  
  相对于各地办民生新闻节目时高调地一往无前,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选择则困难得多。究其原因,还是节目负责人害怕主持人在荧屏上呈现的形象与节目定位、特点不符,从而影响观众对整个节目的接受程度。而这种担心通常是由于民生新闻节目主持要“非正非谐”的特殊要求造成的。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需要一种新的、突破以往形式的“播报”和“主持”的模式,而是要像邻居像朋友一样,用熟悉的语言、体态,聊身边的事、周围的人。这就要求民生新闻主持人必须有一个平民化视角和状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过去我国没有专门的民生新闻节目,更缺乏培养民生新闻主持人的专业训练,而许多主持人又由于工作经历或者是学习方向的原因,在主持节目时或偏于时政新闻而过“正”,让人有距离感,失去了民生新闻关注“民生”的贴近性,或走上娱乐之路而太“谐”,给人以八卦感,丧失了民生新闻也是“新闻”的可信度,最终影响了自己的荧屏魅力。所以如何形成一个适合自己和节目的“非正非谐”主持风格,就成了我们每一个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必须完成的功课。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究竟该如何实现自己主持的“民生之路”呢?没有播音主持背景的江苏都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光头主持人盂非,用非新闻感的聊天般的平民化语态,成功为自己独特的荧屏魅力铺下了基石,而播新闻出身的安徽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的主持人罗彬,则用稳重、自然的播音状态为自己的荧屏魅力打下了基础。本人在担任本台民生新闻栏目《今晚800》的主持人之前,曾做过数年的时政新闻《淮南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多年的播音工作让自己或多或少的有了一些程式化的“新闻腔”,如何探索出一条民生新闻节目所需要的也适合自己的主持风格呢?在进行多种尝试之后,最终在专家和观众的建议下,把亲切、清新作为主要特点,补充自己的主持风格中,“柔化”以往播音中太“正”的一面,同时在主持节目时改播为说,迈出了赢得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荧屏魅力的第一步。
  当然,做到了“非正非谐”的主持风格,只是主持人让自己适应了民生新闻节目的需求,有了让观众认可的“荧屏魅力”的基础,但这还远不能说明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已经成功拥有了“荧屏魅力”。
  
  二、“亲和力”――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提升荧屏魅力的源泉
  
  如果说“非正非谐”的风格,是民生新闻主持人拥有荧屏魅力的基本要求,那么“亲和力”就是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荧屏魅力的“天然需求”。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亲和力呢?白岩松说:“主持人的技巧很多,但一切的努力都应在人性化的表现方式中实施。放弃了这种人性化就等于把自己反锁在密不透风的房间里,哪怕有三头六臂,也无法真正触摸观众的心灵。”这种“人性化”就是亲和力的源泉。具体说来就是主持人要尊重观众――尊重“人”的知情权、话语权,及时让民众的意愿浮出水面,并在相当的程度上采纳民声、开启民智、催生民权。只有在满足观众需求、尊重观众权利、肯定观众价值的基础上,主持人才能使受众在友好、平等的氛围中积极接收信息,实现主持人与观众的心灵对话,最终达到认知共识、产生共鸣。有了这样“人性化”的表现,观众自然会对主持人产生亲近感,主持人也就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亲和力”。
  要实现这样的“人性化”,主持人就要有真情实感,而要有真情实感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新闻事件,有感而发。由于现在各个地方的民生新闻节目的时长通常都比较长(江苏都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是60分钟,安徽经济生活频道的《第一时间》现在是80分钟,淮南市广播电视台的《今晚800》也是60分钟。),所以不少主持人表示工作量大、太忙,没有时间深入第一现场了解情况,所以只能在演播室里对着提词器主持。时间紧张是事实,但是我们还是有一些办法来比较深入地了解新闻事实的。首先,主持人可以在时间相对宽裕的时候参与一些新闻的采访,许多优秀的主持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记者。本人也一直都有参与新闻采访的习惯,有时候我不仅在现场出镜,还自己写新闻稿,参与后期编辑,播报这样的新闻时,那种真实的情感是带有与生俱来的感染力的。主持人确实难以分身出去采访时,也可以针对一些重点稿件,专门找采写稿件的记者了解情况,这样的信息来源虽然不如自己感受的直接,却也能增强主持人对新闻事件的了解。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部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有了一点亲和力之后,往往忽略了主持人身份应有的特质――点评、引导,最终使得节目中呈现的只有浅尝辄止的表述、絮叨无聊的堆砌、无关痛痒的告知、肤浅表面的话语。这样的主持人只能停留在“权当消遣”、“过目则忘”的尴尬境地。所以适当的引导和必要的点评是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必须做的,而且一旦成熟、成功、得到认可,就可以将初级的“亲和力”升华为更为高层次的“钦佩”,这将极大地提高主持人的荧屏魅力。许多攀上主持事业的高峰的主持人,他们的阶梯就是广大观众的“钦佩”。
  
  三、“品牌化”――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展现荧屏魅力的目标
  
  美国著名营销学者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单位的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竞争者”。对于电视节目来说,最容易一眼看出来“有别于竞争者”的,不是画面构图、不是稿件质量,甚至不是节目选题,而是主持人的“品牌化”策略。这是因为主持人“天然”与节目呈现相连、与观众距离最近,因而观众对其接触度、关注度也相对更高,所以主持人品牌能缩短观众对节目的识别过程,强化观众对节目的忠诚程度,提升节目的传播形象,提高电视媒体的传播能力。当前不同频道不同电视节目间的竞争异常激烈,民生新闻节目要在竞争中立于 不败之地甚至取得发展,主持人的“品牌化”是必须之举。
  那么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如何才能做到“品牌化”呢?品牌首先是一种标准,是品质的保证,只有那些轻松而不轻浮、通俗而不庸俗的主持人,才有可能树立起民生新闻节目的品牌。也就是说,要想实现主持人“品牌化”,一方面以其“拟人际传播”的亲近性,来增强观众的收视愉悦感,树立起节目在观众中的美誉度;另一方面还要以“见多识广”、“颇有见地”的优质朋友形象,来取得观众的收视信任,树立起观众对节目的忠诚度。其次,“品牌化”是需要主持人个体差异化的“个性”的。像光头之于江苏台的孟非、京腔之于北京台的元元。观众看到“光头”就联想到孟非冷静、犀利的表达方式,和他所传达的客观、到位的内容实质;而“京腔”所链接的是元元干脆、幽默的表达习惯,和她极具思辨性的精神文化内涵。个性化的符号加上个性化的主持,最终可以使得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浩如烟海的主持人群众中脱颖而出,用个性化的“品牌”,打造了自己独特的荧屏魅力。
  过去人们简单地认为,节目本身就具有传播功能,“酒香不怕巷子深”,用不着营销,而如今电视市场竞争激烈,即使是好节目好主持人,如果不吆喝,也会被淹没在眼花缭乱的节目汪洋中,这就必须推进品牌建设,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培养观众更深层次的依赖度和忠诚度。而这首先就要求保持主持人形象的一致性,塑造主持人品牌的内涵。让主持人在公众视野里的形象保持和节目中的形象一致,同时在节目整体包装上打主持人品牌,在节目包装手段上突出主持人的独特性,张扬其风格,甚至可以从标帜、宣传版、开头结尾到片花,全方位包装、推介。本人所在栏目《今晚800》有一个子版块《王亮读报》,主打的就是主持人王亮的品牌,结果几年下来,这个版块和王亮本人都在淮南市家喻户晓、广受欢迎。除了本节目、本台宣传,其他宣传手段手段也可以多多利用,包括策划大型活动、平面媒体宣传、网络、户外广告牌等。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赢得观众的心理认同,每年寒暑假、春节等重大节假日,我台都会组织安排并重点宣传一些互动活动,让很多观众有机会与喜爱的主持人面对面交流,加强“品牌”亲和力与识别度,也为主持人们的荧屏魅力增加了观众基础。
  可以说,在“品牌化”指导下的适当的、足够的宣传包装是可以打造出属于各个民生新闻节目的明星主持人的,而此后的如何持续、合理使用明星主持人的品牌效应,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电视人继续探讨的话题。
  总的来说,只要找准定位,做足功课,再加上适当的宣传包装,作为节目符号的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一定可以和民生新闻节目一起,在千家万户的荧屏上绽放出更多的魅力,也为电视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