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清明,由全国台联协助组织的第二批“大陆老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参访团”赴台,进行了为期10天的返乡谒祖文化参访活动,从而使老台胞们实现了期盼已久的回乡夙愿。老台胞们返乡谒祖、会亲访友,感慨颇多,不少老台胞回来后将心里感慨写了出来。因版面有限,这些感人至深的心得文章不能一一刊发,现选登4篇,以飨读者。
曾重郎:62年前的情景依旧清晰
拥抱墓碑泪洒墓地
4月4日,我前往新竹市老家拟去祭谒曾家祖墓,但堂弟曾日耀说,他们已决定10日举行家祭,我委请他届时替我敬献一束花,表示我对先祖的崇敬和怀念。曾听父辈们讲我们这一曾家是从福建晋江英林羊仔坑迁往台湾的,第一代壁溪公,现已传至第8代。我是曾家第6代。所以,这次返台祭谒祖先,我的辈份最高。成为数十位亲戚的大家长。
4月5日清明节当天,我在侄儿、侄媳、外甥的陪同下驱车前往台北阳明山墓园祭扫双亲,途中忆起62年前我离开台北远赴北京清华大学读书的前一个晚上,母亲亲手给我整理行装,她边往箱内置放衣服边对我说:“你这次离开再也见不到我了。”我安慰母亲说:“不会的,暑假时我会回来看阿姆的。”第二天,我自台北万华火车站上火车去基隆港。中风经治疗只能拄拐杖走路的父亲执意要送站。在火车启动时父亲说了一句与母亲同样的话:“你再也见不到我了。”62年前的情景,今日依旧清晰地在我脑中浮现,眼泪不禁自流。走到父母的坟前我拥抱着父母的合葬墓碑放声痛哭,心里喊着,“阿爸、阿姆,阿郎来看你们了,儿没有尽到孝道”,长跪不起。侄儿、外甥把我扶起来后,在坟前摆上水果并插上备好的花束。我率妻女、侄儿、侄媳、侄女、外甥祭拜父母墓。中午,在做台菜闻名的欣叶饭店吃饭,坐了满满3桌。饭前我说,清明节是两岸同胞共同信奉的节日,借祭谒先祖曾家和我姐姐林家的亲戚能聚集在一起尽享亲情之乐真不容易。平时很少相聚的侄儿、外甥、外甥女各家在席间相互畅叙亲情,气氛热烈。
怀念当年 生死交情
辛志平系广东人,毕业于中山大学教育系。台湾光复后,被委派来新竹中学担任校长。他治学严谨、延揽高师、爱护学生、提倡全面发展,规定学生不会游泳、不识五线谱不能毕业,后成为台湾教育界名人,他逝世后他的宿舍(亦是日据时代的校长宿舍),如今开辟为《辛志平校长纪念馆》供人参观。前几年新竹中学校友会曾邀请我赴台参加开馆仪式,但因未获台当局批准没有成行,成为我心中的一件憾事。这次返台谒祖文化参访。正好能弥补我内心的欠疚。
1947年,台湾“二?二八事件”时,我是新竹市学生队总指挥,并代表学生担任“新竹市二?二八处理委员会”委员,3月5日。又作为新竹市的5人小组成员出席在台北公会堂由王添灯主持的“全省二?二八处理委员会会议”。当“二?二八事件”在台北市发动的消息传来,3月]日,新竹市民众即自发前往市政府和市政官僚住宅区清算贪官污吏。辛校长宿舍与官僚住宅区相连,辛校长又是外省人,学生们甚怕清算贪官污吏误伤这位教育家,因此同学们商量将他们一家移至新竹中学内的学生宿舍保护起来。“二?二八事件”失败后,我被宪兵队传讯扣押,辛志平校长出面将我保释出来。因此,我与辛志平校长之间有生死交情。这段情节已记载在新竹市市志和新竹中学校史里面,并在当地成为美谈。
我在外甥陈国梁的陪同下前往辛志平校长纪念馆,老校长的儿子辛三立一家和他在新竹中学同班的堂侄曾焕东,以及湖南湘潭人93岁高龄的数学老师彭商育夫妇等候在那里。辛三立亲自讲解,辛三立称我为他全家的救命恩人,我则说你父亲是我的救命恩人。共同回忆起63年前的往事,彼此感慨良多。现任新竹中学校长张瑞钦(也是竹中校友),校友会会长詹尚德设宴招待我们。席间,培育人才、教育改革成为主要话题。宴会后,张校长赠我绣有竹中校徽的帽子、校刊等物。
故乡行 老友亲朋齐乐
4月3日晚,参访团飞抵松山机场,我随即驱车前往故乡新竹市。虽已晚上9点,而老家的族人依旧在等我回家吃晚饭,在那里有幸见到范承宗先生。24年前,他即担任过新竹县长,是比我晚14届的校友。返乡谒祖文化之行的10日中,台北反独促统团体中华两岸文经观光协会、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等团体先后宴请参访团一行。宴席上,与故乡老友亲朋畅谈,让我们这些离别故乡多年的老人,一次次地感受到故乡人的热情和诚挚。
返乡期间,台湾的医学泰斗,91岁的杨思标博士自台北赶来看望我们这些久别故乡的老乡亲,谈话中得悉他是我的新竹同乡又是新竹中学的前辈,彼此颇感缘允共同回忆起家乡新竹和竹中的许多往事。
从台北至屏东,参访团成员都在各地会亲会友,每个人都有着讲述不完的精彩故事。
当此次返乡谒祖文化参访临到尾声时,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先生特意与参访团座谈。他开门见山谈到国共斗争几十年的分裂痛苦,谈到汪辜会谈,谈及胡连会、胡吴会他都在场。谈到最近两年海协、海基两会协商取得的丰硕成果。强调国共协商时提出的五项和平发展愿景已载入国民党党纲等。座谈中我发言道,几天来,我们这些久别故乡的老乡亲都沉浸在亲情乡情之中,深切感受到亲情乡情,不分北、中、南部,不分党派,不分宗教,大家都赞成两岸和平发展,都承认是中华民族的成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共同目标。我强调,我们这些老乡亲,出生在台湾,爱国爱乡,对台湾乡亲会打拼、会创新、会经商深有体会,大陆正在扩大内需改善民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市场越来越大。希望台湾乡亲闯荡大陆市场、亚洲市场和世界市场。希望两岸持续大开放、大交流、大合作,共同发展。
此次充满深情的座谈,也为我们参访团返乡谒祖文化之旅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张荣国:祈求祖父接纳远在大陆孙辈的归来
祭祖
我这次回故乡主要任务是认祖祭祖,祖父去世已一个世纪,我不但从未返乡认祖祭祖过,而且我父亲自1929年离开台湾到大陆后,由于历史原因再未回台祭祖,故我这次回台既是认祖祭祖,又是代父祭父,完成家父心愿。行前我特意从大陆带来黄绸祭带、惠安的石雕香炉(惠安县是我的祖籍地)、祖母的油画肖像,以及绢花圈与花束供奉祖父,黄绸祭带写有“2010年庚寅年海峡两岸孙辈祭祖叩拜”等字样,家住台北的堂弟也赶来高雄陪同祭拜。当我们在祖父骨柩前跪拜时,我心情激动,语言哽咽,祈求祖父接纳远在大陆孙辈的认祖归宗,保佑后代兴旺发达、岁岁平安。
4月4日,参访团分成台北与新竹两组分别祭祖,我则留在台北祭拜伯父。当天一早,堂弟与堂妹驾车接我和夫人去台北的南海普陀山慧济寺祭拜伯父。按当地习俗,一路祭拜各方菩萨保佑后,在伯父的灵位前供奉水果与纸钱,祈求 先辈保护后代岁岁平安,遂将纸钱集中焚烧与洒酒泪别。
除了祭拜祖父伯父外,我还祭拜了姑父母、姨父母,此次返乡谒祖终于完成祭拜先人的多年心愿,做到功德圆满。
会亲
第一次回到故乡。从北到南一路会见了堂辈、姑表辈、姨表辈、舅表辈数十人,相处时热闹非凡,亲友们都说“盼望你们回来的一天终于等到了,心中十分高兴”。由于参访团的行程安排很紧凑,亲友们因不能为我们做点什么或不能宴请我们而深感歉意。在会见的亲友中蓝绿阵营都有,但他们都一致欢迎我们常回台湾看看,可见故乡的乡亲们都赞成两岸人民多交往,应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会亲中,值得浓彩书上一笔的是祖母的亲属。在我们到达高雄县仁武乡第一公墓前,舅表叔、舅姑妈、舅表弟、表妹等10余人早早就在此等候。我祖父已去世了一个世纪,从祖父的土葬到后来的火葬(因建设征地而迁坟)都是祖母家属一手料理的,存放祖父骨灰盒的钥匙也是由祖母的亲属保管。祖父英年早逝,祖母孤儿寡母一家的生活全靠舅公长期资助,所以祖母的亲属是我们的恩人。祖母的亲属世代务农,但他们言行朴实,待人诚恳,深深地感动着我。此次返乡谒祖他们不仅陪同,还设宴盛情款待我们,我们虽属远亲,相处不过一天时间,彼此却相处融洽。对于祖母家的这份恩情,我自当永远铭记在心。
访友
此次参访团除了祭祖会亲外,还先后拜会了全国台联的老朋友们,新竹县大窝口促进会、中国统一联盟、中华两岸文经观光协会、台湾养生保健协会、中华两岸文教经贸交流协会、世界和平联合总会,以及邀请单位高雄中华文化经贸交流发展协会,朋友们不仅热情接待、介绍情况,还设盛宴款待,气氛十分热烈融洽。此外,新竹市政府、南投县政府也热情接待和设宴款待参访团。
访友中有两件特令我感动的事:一是台湾养生保健协会的理事长、91岁高龄的杨思标老前辈,专程从台北乘高铁到彰化接待和宴请我们,宴会后当夜又乘高铁赶回台北:二是参访团乘高铁返回台北途中。民进党台中党部主委陈大钧先生,从台中车站上车为参访团送行,并送来了冷饮,在高铁车上宾主双方谈话友好坦率,直送到桃园站陈先生才下车赶回台中。两位朋友待客之诚令参访团成员感动不已。
4月11日,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先生特意会见参访团全体成员。座谈中,江丙坤先生讲,经双方共同努力,使两岸关系进入比较正常的状态,两岸优势互补,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种正常关系要继续保持和发展下去。
此次第二批大陆老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参访团,无疑圆了部分定居大陆老台胞回乡省亲的夙愿,也希望将其作为两岸人民交流的一种模式持续办下去。由于此次形成颇为紧张,我也期待下一次回到故乡,探望更多亲友,了解更多关于故乡的往事。
叶昶:我想学好家乡话,毕竟乡音难忘
祖坟前寄托哀思
4月3日上午,我们广东的5位团员乘南航班机离穗赴台。抵达台北桃园机场时只用了1小时40分钟。
记得15年前,我还在广州暨南大学工作时,第一次赴台进行文化交流,当时还需经过香港,办理有关手续转乘飞机才能赴台。相比之下,如今在两岸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能够如此方便地直航真是太好了,这不仅方便了在大陆投资的台商,也方便了祖国大陆同胞赴台访问交流和旅游。
我们抵达桃园机场后即与先已到达的北京和福建的团员会合。根据安排,其中13位团员入住台北美丽信饭店,余下的团员则入住新竹富泰饭店。当日,我就急忙打电话给住台北的堂弟叶山铭和新竹的堂弟叶俊贤,约定次日上午9时到饭店接我们夫妇到桃园八德返乡谒祖,而俊贤弟则在家乡八德等候我们的到来。
第二天上午,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堂叔叶承熏的儿子叶山铭开车前来接我们。车大约开了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堂哥叶秀明的家。二哥秀明和嫂子、堂弟俊贤早已在此等候,并为我们上山拜祭准备好了大大的一束鲜花。堂哥秀明的大女儿叶丽赏及其丈夫李运璋博士也陪着我们夫妇一同上山祭拜。
听家人说,原来叶家的坟冢很分散,拜祭祖先十分不便,后来家人们商议挑选风水佳的位置,修建了如今叶家的合墓,并把每年的拜祭活动时间定在清明节前一周进行。我们在祖坟前献上了鲜花,默默祭拜,寄托我们的哀思。如今叶家的墓碑上又多了6位父辈的名字,都是我15年前曾经见过的叔叔、婶婶。
与上百位亲人见面真好
1990年我赴日本神户商科大学进修,写了一封家书给台湾桃园的堂叔叶春溪(不知当时他已经过世),此信却被另一位堂叔叶承熏收到。一看是从日本寄来的信件,便拆开,这才得知我们几个叶家的孩子在祖国大陆都茁壮成长,现亦已成家立业。堂叔马上复印了我的信,让家乡的父老乡亲得知这一喜讯。随即堂叔叶福申、婶婶李月以旅游的形式来到广州和家人们见了面。听我的爱人后来转述(因我尚在日本进修没在广州),老人家见到他们便抱头痛哭。真是情真意切,十分感人。老人家说在台湾的亲人都非常思念我们。
1995年,我赴台湾进行文化交流时,邀请方李宏建教授得知我的情况后,便给了我两天时间回家团聚。记得当时家乡桃园八德福兴村等候我到来的有上百人,午饭时分十几桌,好不热闹。当时的情景我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按叶家族谱来说,目前还健在的父辈只剩下2位,但和我同辈的有78位,和我女儿同辈的有96位,无疑是个大家族了。
记得上次回家乡与老人交谈时,父辈们都不太会讲普通话,我只能用日语与他们交流(因我出生在日本,没在台湾生活过),当时我就感到很别扭,回到家乡不会讲家乡话多少有些遗憾。这次赴台返乡谒祖,大部分是我的同辈,完全可以用普通话交流,但我心中还是想学好家乡话,毕竟乡音难以忘怀。
祭祖后,我们夫妇与堂弟俊贤和山铭、堂哥秀明一家。堂哥叶秀峰的儿子叶满嘉的夫人及女儿等故乡亲人聚餐,上桌的都是台湾上等海鲜,味道美极了。饭后,堂哥秀明带我们到叔叔叶福申家里。可惜叔叔外出不在家,实感遗憾。幸好婶婶李月在家(我父亲生前生病时就是她在身边精心陪伴护理的),但她的腿脚不灵便,需要坐轮椅,见到我们来看望她非常高兴,由于患了老年痴呆症只能紧紧握着我的手,两眼泪汪汪地凝望着我,想说话又说不出,我也忍不住落泪。在堂哥叶秀峰家,秀峰哥也患了老年痴呆症,认不得我了,嫂子的状况还可以,但他们的情绪都不大好都认为年纪大了,已经不行了。我衷心地希望他们能在子女们的照顾下安度晚年。
由于约定下午5点需要返回饭店参加另一个活动,我们夫妇依依不舍地告别亲人,想着此次离别,不知何时才能重逢,不禁欷?。我希望赴台自由行的日子能早日到来!
流连于故乡的人文景观
4月5日,参访团几位老乡亲,乘 坐旅游大巴前往中正纪念堂前的自由广场游览,然后到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台北故宫参观。尽管我已是第二次参观台北故宫,但依旧兴致不减,只因这里的展品实在是太精美,让人百看不厌。遗憾的是行程太紧凑,只能走马观花。离开台北故宫时,我们几位同行的老乡亲。都买了几件小礼品作纪念。算是不枉来此一游。
4月6日上午,乘车前往台中,参观颇有建筑特色的雾峰林家花园,参观过程中有一位老先生义务为我们当导游,他是位退休老师。听他介绍,林家花园在上次的地震中遭到破坏,现正在修复之中。现代化的中台禅寺,不仅将建筑融和了艺术、文化、科学及弘法功能,也充分展现了佛法五化的内涵,堪称是当今一流的禅寺。中台禅寺建筑远望恰似一位修行人澄心静坐于群山之中,散发着包容大干的磅礴气象。第5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往窗外远眺,美丽的景色映入双眼,是日月潭。清晨略有薄雾故远山若隐若现,日月潭的绿色水面泛起微微波澜,我不由得拿起相机跑到湖边拍摄。正好有一只飞鸟掠过,抢拍了一张好照片。几位老乡亲在日月潭玄光寺,还品尝了当地颇有胜名的香菇茶叶蛋。
在莲花潭风景区,几位同行的老乡亲买了不少当地盛产的莲雾,100元新台币可以买3斤,很便宜呀,在广州一斤莲雾就要33元人民币呢。有的老乡亲还买了不少当地的小芒果,别看个儿小,可味道好极了‘我老伴也吃得津津有味。
在游览台湾最南端的垦丁海滨风景区的“亚洲之光”鹅鸾鼻灯塔、猫鼻头等景区时,我不禁回想起15年前赴台交流时虽然参观游览了一些景点,但远没有这次到访的景点多,用了不到10天的时间,就从北到南玩遍了台湾,真希望能近早开放大陆居民赴台自由行,也能让更多的大陆同胞领略到美丽精致的宝岛台湾。
陈荣光:终于看到了在心中无数次想起的亲人
漫漫回乡路
宝岛台湾是我的祖籍地,是父亲生长的家乡。父亲1898年3月生在台湾省台北县文山郡,因读过4年私塾,曾在坪林乡做过记者,这在当时也算是有文化的人了。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岛内征兵,为了逃避抓壮丁,父亲背景离乡只身一人来到祖国大陆,最后定居大连。那一年,父亲20岁,从此再没能回到家乡,直到1973年病逝于大连。
父亲少小离家,在晚年尤其是生病期间,思乡情切,但终因落叶无归,带着对亲人故土的无限思恋,遗憾的离开了人世。父亲对故乡的拳拳情怀深深的感染了我。随世事的变迁而长久积淀在心底,替父亲返乡谒祖成为我多年的心愿。如今我已是75岁的老人,本以为再没有机会替父亲完成心愿,然而,在全国台联和高雄市中华文化经贸交流发展协会的共同合作下我有幸于今年清明期间踏上了魂牵梦绕几十年的故土,看到了从未谋面但心中无数次想起的亲人。
1991年,台湾开放赴大陆探亲后的第4年,通过从台湾来大陆的乡亲帮助,我们联系上了台北县坪林乡的亲戚,我四叔的后代。我四叔有5个儿子、4个女儿。这样,在台湾我有5个堂、弟4个堂妹及他们的子孙们。碍于台当局“三等亲”的限制,大陆的台胞长期不能赴台探亲。如今我和在台湾的堂弟堂妹们都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我是父亲最小的女儿,上面还有两位兄长和两位姐姐。这次返乡谒祖,既是替父亲,也是替两位兄长和两位姐姐完成看望故乡亲人的愿望,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也了却我们兄妹5人的长久心愿。
漫长的岁月等待,隔断的是两岸交流交往,隔不断的却是骨肉相连的血脉亲情。4月3日下午,我们刚刚下榻台北市美丽信花园酒店,堂侄就急忙赶到宾馆来看望,并接我们到他父母家中。虽与二堂弟一家人初次见面,却有如相识已久,堂弟把珍藏多年的,连他们的儿子都从未见过的家谱拿出来,大家一起认祖归宗。此时此刻,一家人的隔海相望终于化为面对面的彼此相认!堂弟和堂弟妹热情的款待使我们忘却时间,直至午夜后才回到饭店,真是难忘的第一天。
拳拳故乡情
我们到台北的第2天,70岁的二堂弟亲自驾车带着我和女儿,并由堂弟妹及他们的儿子陪同,一起前往台北县坪林乡――父亲生长的地方。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我坐在前排,以便全视角欣赏和感受家乡的美景。高速公路的两侧山岳起伏,叠嶂的山峦被茂密葱茏的树木覆盖着,看不到一点裸露的山石。经过一个个隧洞后,车很快驶入台北县,进入了青山绿水和人文景象交相辉映的景色之中。我的二堂弟虽年事已高,但身体却很健康,模样颇似我的父亲,性格也像,话语不多,内向。他服过役兵,喜欢机械,曾开办汽车零件加工厂驾驶技术很高,坐他驾驶的车既快又稳。
在故乡坪林乡我们见到了养育父亲的祖居。92年前,父亲就是沿着弯曲山路离开家乡。这是深山里古老的街巷,幽静中露出温馨。父亲的祖居还在,这里三面山水环抱,临街面巷,只是房屋换了主人,外檐也迎合了现代化的需要重新作了一番修葺。在老宅同一排不远处,有乡公所,旁边还有古老的保坪宫庙宇。街对面是卖坪林乡特色的小吃店,还有五金行、药房、文具店、福利社等。望着老宅街巷,遥想父亲少年无忌的快乐,青年离家的无耐,一行人感慨欷?,合影留念。
如今父亲家的耕地也换了主人,现被高高的篱笆围着。耕地的南边有条名叫北势溪的河流流经,溪的南边居住着从福建彰化迁移来的乡民,北边是从福建泉州迁移来的乡民。双方曾因争夺地盘而干戈时起,曾为木吊桥的桥墩至今还残留在溪中。仿似见证了这里曾发生的一切。如今,古老的木吊桥早已被宽阔的钢筋桥所代替,连接着北势溪的两岸。在台湾的亲人中,大堂妹一家人还在这里居住。两层楼房,一层客厅宽敞明亮,旁边的厨房很大,约有20多平米。房屋北面靠山,门前约有200平米水泥平地,可作停车亦或休闲活动。南面山坡开出一块平地,种着各种蔬菜。门前远望,是无尽的青山翠谷,这真是极好的养老度假之地。听家中亲人说,大堂弟一家原来也居住在此,现在则是他的二儿子一家居住。房屋同样依山而建,周围树木花草衬托,也是两层楼,门前是柏油山路,北势溪流经此地,这里的河面较为宽阔,水也较深。溪对岸远处的山坡就是家族墓地。我的曾祖父、祖父、四叔的墓都在这里。
一行人在堂侄家中用中饭,饭是隔壁餐馆送来的。家乡的饭菜清淡鲜美,吃的鱼虾都是从北势溪中捕捞的。置身故里,替过世的父亲及年事已高的哥哥、姐姐们品尝家乡的美味,更加深切体会到当年父亲的切切思乡情怀,这一切也将永远珍藏在我的心中。
期待两岸填平隔阂的鸿沟
在台北参访的第3天也是在台北的最后一天,午饭时分接到堂侄电话,说有两位家族亲人要见我和女儿。当晚,二堂弟夫妇及二堂弟的两位弟弟、弟妹,还有堂侄等人一直在酒店等候,直至晚上10点多才见到我们,在彼此相识相认中我们感触颇多。
此次,我有幸跟随“大陆老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参访团”回到故乡台湾,看望期盼已久的亲戚,也得到他们热情的款待。但同时也明显感到存在的情感隔阂。本是同根生,却因两岸长期隔阂而彼此生疏,这是历史造成的。两岸亲戚之间的情感隔阂,也影射出两岸人民之间的情感隔阂,需要我们双方共同努力来填平隔阂的鸿沟。这次回乡探访,就是在为鸿沟填土。由于近百年的分隔,台当局对大陆“妖魔化”的宣传及歪曲事实的误导,使我的亲戚们原本不肯见我们,也不愿到大陆探望我们。随着两岸开放交流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的态度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这次会面他们一致表示一定要组织家族团来大陆访亲探友。此时此刻,我心中不由得涌现出丝丝甜意,台湾之旅不虚此行!作为身居大陆的老台胞,我希望两岸亲友能够多来往,把埋藏在心底的乡愁亲情倾诉出来,这样才能消除误解隔阂,建立信任认同,使中断的亲情连接上并延续下去。
此次赴台参访我们看到两岸交流的硕果,在大陆发展了20年的台商们衣锦还乡,涌现出一股抢救台湾经济的潮流,接待我们的中华两岸文经观光协会理事长邓文聪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以台商身份长期在祖国大陆、台湾投资,经营事业有成,尤其是经贸、文化教育、金融保险、房产及观光等民间交流活动,一向至为关心且积极投入奉献,为促进两岸双赢克尽心力。在欢迎我们的晚宴上,邓文聪先生的一曲《一个中国》,抒发了他所一向秉持的“爱与和平”的信念,可敬可佩。在高雄,我们参观了高雄市议会厅,并拜会了议员王龄娇,这位自称为“小辣椒”的女议员身材娇小,年轻美丽且能歌善舞,言谈透露出精明干练,举止尽显气质高尚。交谈中她说道,祖国大陆江山多么秀美,地域多么辽阔,台湾同胞旅游不要到欧美去,只去大陆就够了。
这次回到故乡台湾参访,最大的感受,是两岸应继续保持交流交往,使亲情感情得以延续。台湾各层各界,很多人对祖国大陆有认同感。若以如此的民意作基础,不断开放交流,两岸和平发展的光明愿景必能变成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