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写的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里面充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情节和细节,作品中的人好像都生活在一种命运的魔咒中,随时都可能遭受某种莫名其妙的不幸。这部小说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在西方世界影响极大。介绍到中国之后,其影响主要局限在包括文学界在内的知识圈,普通读者并不怎么喜欢它,他们觉得这部小说的神秘描写过于琐碎,大大冲淡了情节进程,枯燥无味。
中国的《红楼梦》在异域也有过不被理解的命运。国人公认《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它的最大特点是对侯门巨族的日常生活作了非常精细的描绘,里面涉及到各种知识,人们可以借此充分认识当时那个社会。一些外国人并不觉得《红楼梦》有多精美,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小说稍不负责或平淡无奇地向前发展,对次要人物的活动我们弄不清谁是谁。我们好像在一幢具有许多院子的房子里迷了路。“全书充斥绝望的肉欲。主题是一个人的堕落和最后以皈依神秘来赎罪。”德国人郭士立以为贾宝玉是女孩,说书中的小姐们“喜鹊般谈论着无聊的事”,“毫无顾忌地发表对奢侈品的个人看法”。并说这本书“冗长乏味”、“毫无艺术性”。英国十五版《英国百科》说:《红楼梦》“关于作诗的冗长争论令读者厌倦”。(有关资料引自刘丽朵《外国人看得懂(红楼梦)吗》,2011.6.17《文摘报》)
外国和中国的文学经典作品在对方地盘都遭受了一定的心理阻击,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读者不同的阅读习惯所致。拉美和西方人偏好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喜欢超现实的描写;中国人喜欢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等揭示人物的心理,更重视人物背后的神韵。
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中国与西方所处的“文化气场”相差甚大。西方世界虽然不像以往的中国人想象的那样缺乏灵的成分,但他们的灵与我们的灵是不一样的。西方人相信上帝,相信神秘力量;中国是一个世俗国度,更在乎现实人事。传统西方人的精神生活主要是看歌剧、话剧,参加交际舞会,而传统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则主要体现为走进琴棋书画、与三五好友品茗赋诗等等。正因为“文化气场”很隔,外国人感兴趣的东西,比如神秘现实,中国人觉得无趣;中国人津津有味的东西,比如酒桌上的谈画论诗,西方人觉得没多大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