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的人已经醒来而丑的人还在沉睡 [让沉睡的信用卡醒来吧]

  你在使用信用卡吗?随身携带了不同银行的卡吗?还有几张放在家里从未开通吗?哦,那它们就是“睡眠卡”了。      辛苦了一天,好不容易下了班。王莞怡来到位于建外SOHO的健身房,打算运动运动,缓解一下精神压力。刚踏上跑步机没一会儿,手机响了。拿起电话一看,她不禁皱了皱眉,是银行打来的。前一段,有个在银行工作的大学同学找她帮忙,说任务实在是完不成了,请她帮着填几张单子,办几张信用卡。对方特别说明,收到卡以后,只要不开卡,就不会产生任何费用。只是银行打电话询问的时候,别说漏了嘴就成。老同学开口,怎好推辞?王莞怡一口气填了7张单子,办了这家银行7张不同种类的信用卡。不到1个月,7张卡片就陆陆续续寄到了公司。接着,王莞怡的“接线生”生涯便开始了。她开始不断接到银行打来的电话,询问她开没开卡、为什么不开卡,还给她介绍一堆开卡的好处。每次都是长篇大论喋喋不休,由于担心给同学造成不好的影响,王莞怡也不好直接挂断,只能找不同的理由搪塞。一来二去,她对银行打来的电话甚至产生了恐惧。
  但其实,这也不能责怪银行。像王莞怡这样办了卡却不开卡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被称作“睡眠卡用户”。睡眠卡的官方定义是:有一定的时间或者在一个时间段当中一点没有使用的,或者新申领的卡都没有做启用功能、没有激活的卡,都可称之为睡眠卡。启用以后,一年以内都没有用一次的卡,称作准睡眠卡。据统计:在中国,睡眠卡在全部信用卡总量当中,达到了60%的比例。而各家银行为信用卡投入的成本,平摊到每张卡上,大概在100~120元之间。也就是说,银行每发行一张信用卡,就要浪费成本费60元以上。每一张信用卡都有制作成本,从申办成功的那一刻起,信用卡账户已经产生,银行要为此付出数据处理、信息维护等成本,这些费用不因其未开通而不存在。所以,银行才会不厌其烦地提醒用户激活信用卡,并使用它消费。
  
  免费午餐催生睡眠卡
  睡眠卡数量如此之多,原因是什么呢?一人多卡,便是最主要的症结所在。
  苏涵是CBD一家外企的白领,刚刚参加工作两年。拉开抽屉,只见她拿出一摞银行寄来的信件,招行、工行、中行、农行、广发展、深发展……应有尽有,有好多连拆都没有拆开。她说,这都是信用卡,有的因为根本就没打算开卡,所以也就没拆信封。而这些还不是全部,只是寄到公司的,还有一些寄到了家里。就连她自己也早就弄不清,参加工作的两年内,究竟办过多少张信用卡。
  是什么让她成为“办卡狂人”呢?回答很简单:礼品。“隔三岔五,公司里经常会来一些银行的业务员。他们身上都会带着很多礼品,只要申请信用卡,就能得到礼品。我们公司的氛围是比较轻松的,只要见有银行业务员来办信用卡,前台MM都会招呼大家一起填单子。”每次,同事之间还要对礼品品头论足一番,三下五除二,十几张单子就填完了。
  申请信用卡得到的礼品中,苏涵最喜欢的是那个hello kitty的金属玩偶。“我从小就喜欢hello kitty,家里有好多东西都是跟它有关的。这个玩偶的造型跟普通的hello kitty有些区别,显得更可爱,而且做工也很精致。”为了感谢送她这个玩偶的业务员,苏涵竟然激活了那张卡,并一直使用至今。这对于她来讲,实属难得。因为除了这个玩偶,苏涵申请信用卡还得到过雨伞、抱枕、名片夹、唇膏、毛巾、牙膏、马克杯、饭盒……应有尽有,但却从没激活过卡片。问她为什么不激活,她回答得振振有词:“我已经有3张卡了,还要那么多干什么用啊?而且,不同卡的还款日期不一样,还要费心去记。再说,有的银行网点少,还款也不方便。所以,我的原则就是――免费午餐吃得,卡开不得。”
  
  “跑马圈地”难免“消化不良”
  一些银行急功近利,采取“跑马圈地”式的策略吸引用户,也是睡眠卡数量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近些年,国内各家银行都在拼命发行信用卡,大量的业务人员游走于商业区、写字楼、居民区,甚至高校校园。有时候,他们挨门挨户敲门走访;有时候则在热闹地段支起办公桌守株待兔。在这样的发卡热潮中,银行信用卡发行的数字直线上升,信用卡营销员的业绩也直线上升,而这又直接与他们的奖金效益挂钩。这会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追求信用卡的数量。循环往复,信用卡越办越多,一人多卡比比皆是,睡眠卡也就越来越多。
  赵伟是某家银行信用卡部的业务员,他2008年入行,到现在已经干了3年多了。他每个月的任务是20张卡,这20张卡指的是申请被通过的。银行对申请人都会进行审核,通过率在五成到八成不等。也就是说,他每个月至少要办30张卡,才能完成任务拿到保底工资。然后额外再办,才有奖金提成。
  为了冲业绩,他跟同事们想尽了各种办法。除了送礼物给赠品的“常规武器”,他们还尝试过一些“绝招”。比如:与超市联系,在超市门口设点,只要办卡就能得到10元、20元的代金券。这招效果特别好,不但吸引了白领上班族,就连很多大爷大妈都当场填了申请单。再有,如果能够动用私人关系与某些大型单位的负责人谈好,就能通过对方的面子,一举拿下这家单位的大部分员工。只是这招需要一定的人脉,必要时还要对负责人进行“公关”,所以不可能经常为之。
  2008年最好的时候,赵伟一个月收入能够过万。而现在,好的时候也就只有3000多元,有时甚至只能拿1000多元的保底工资。他经常抱怨,现在的活儿是越来越不好干。“没办法,现在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了。几乎人人手里都有好几张信用卡,我们上哪儿开拓新客户去啊?”
  
  免年费,睡眠卡更加安枕无忧
  2009年年初,安辉曾经接到过一通银行电话,被通知需要缴纳100元的信用卡年费。他一头雾水左思右想,才想起曾经为了给朋友的朋友帮忙,申请了一张信用卡。依稀记得那卡被寄到了单位,不知道被随手放在哪儿了。“别说使用,根本就未曾激活,竟然也要白白缴纳年费?”安辉气不过,一通翻找,总算把卡找了出来。给客服打电话,客服小姐说只要在半年内刷够2000元,就可以用积分冲抵年费。虽说后来用这种方式成功冲抵年费,但未激活的卡还要收取年费,还是让人心里结了个疙瘩。
  这样的情况在前年夏天得到了改变。2009年7月16日,银监会正式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对信用卡中千人所指的“潜规则”进行了整改――办理信用卡后持卡人未激活(即睡眠卡),金融机构不得扣收任何费用。有专家分析说,睡眠卡收年费,无非是银行将后台运作的成本转嫁到客户身上,而不追究成本增大的根本原因。这只能是一个借口,但绝非银行的长久治理之道。因此,这项政策出台正是顺应民意之举。
  不过这样一来,睡眠卡的数量更加无法控制。对于老百姓来说没什么,但对于银行来说,则意味着成本浪费将进一步无法控制。那么,银行该何去何从呢?
  
  或有银行放弃信用卡业务
  一方面是睡眠卡数量巨大导致的成本浪费巨大,一方面是由于盈利模式的匮乏而导致的盈利困难。未来,或许将有银行从信用卡业务当中退出。
  信用卡的收入来源主要有3个:年费、商户佣金及其他手续费和利息收入。国外信用卡发展初期年费收入达到总收入40%甚至50%,而在中国,如果不实行大量减免年费的方式,则根本就无法跟其他对手竞争。但是,由于目前市场还不够成熟,中国各家银行从商户处得到的佣金与欧美相比,平均也整整低了30%~50%。
  收入上不去,成本却严重浪费。招商银行在信用卡领域,是公认的业界领头羊。有人统计过,招行在活卡上每收入10块钱,就要拿出7块多去维持不能产生任何收入的睡眠卡的费用。业界领头羊尚且如此,其他银行的处境也就可想而知了。尤其是一些小银行,在信用卡业务方面更加入不敷出。因此,有专家分析,未来将会有一些银行主动退出信用卡业务。
  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严学旺说:“中国信用卡业务盈利渠道比较窄,盈利空间比较小。商业银行最终是为了给股东提供最好回报,不是单纯地追求多大的规模。如果这个量导致的人均收入或者边际效益收入更低的话,就可以不做这个业务。比如说信用卡部里有几千人,如果这些人腾出来做其他的业务收益更高的话,为什么还要做信用卡业务?”
  
  终极任务:唤醒睡眠卡
  对于各家银行的信用卡部门来说,唤醒睡眠卡,都是朝思暮想的头等大事。专家建议:提升信用卡的附加值,让消费者实实在在地得到实惠,是唤醒睡眠卡的最佳方法。有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信用卡持卡人受到购物打折的吸引。总体来看,持卡人对获得实在经济利益的促销活动感兴趣,对抽奖类活动则不甚感冒。
  目前,国内许多银行都与商家联合,只要刷信用卡消费便能享受折扣。这招立竿见影,赢得了很多消费者的支持。但是,与信用卡业务发达的香港相比,北京信用卡的让利幅度却相差很多。在香港,汇丰银行某一款信用卡享有“吃遍铜锣湾”的美誉,即持卡人在铜锣湾地区几乎每一家饮食店内都享有长期折扣;星展银行则与某一寿司店达成协议,持卡人可享受8.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