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吴桂贤:从国务院副总理到“孔雀东南飞”】

  她是西安西北国棉一厂赵梦桃小组的党小组长,是四届全国人大通过任命的国务院副总理,是深圳鸿华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董事长,是一个为人妻、为人母的深圳市退休金领养者。她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冠冕,记录着她个人的一段浮沉,也记录着共和国的一段沧桑……
  
  劳动模范的足迹
  
  至今忆起,吴桂贤都觉得自己的一生,充满着太多的不幸与幸运。1938年一个寒风刺骨的日子,小桂贤出生在河南巩义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951年,13岁的吴桂贤踏上了西去的列车独自出门谋职立业。
  
  她太小了,小小的个子,小小的年纪,如何找工作?头一年,她只好在蔡家坡远房姨妈家打杂,后又给姨妈的侄子带孩子。但是好奇与好胜心不能允许她自己“苟安”太久。于是,当陕西西北国棉一厂――这个在咸阳兴建的第一家国家纺织厂开始对外招工时,她就踮着脚站到了招工者前面。
  招工底线年龄为16岁,她才13岁,瞒报了3岁,人家哪里肯信!但还是被眼前这个坚强又倔强的女孩打动了,破例招了一个“童工”。从此,吴桂贤穿上了白围兜,戴上了白帽子,成了西北国棉一厂第一批工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吴桂贤于1955年入团,1958年入党。入党转正的那天,领导找她谈话,郑重其事地告诉她,鉴于她表现非凡,决定把她调到赵梦桃小组去,吴桂贤任赵梦桃所在小组的党小组长,赵梦桃任工会小组长。这时的赵梦桃已经是全国劳模,党的八大代表,明星耀眼,光华四射。吴桂贤与赵梦桃相处很好,就近请教,切磋琢磨,那一段日子,至今历历在目。不幸的是,赵梦桃得了癌症,病重期间,陕西省委正式以他的名字将其所在班组命名为“赵梦桃小组”。在省委书记主持的命名仪式上,身为“赵梦桃小组”党小组长的吴桂贤代表小组发言。
  命名大会是在1963年4月27日开的,赵梦桃6月23日逝世。噩耗传来,赵梦桃小组姐妹泪飞如雨,吴桂贤在揩拭滚滚热泪的同时,感到梦桃一去,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要求自己更严了,处处事事起带头作用。但她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应当团结全组姐妹来挑重担。由于姐妹们齐心协力,小组年年出色完成生产任务,年年被评为先进标兵,以赵梦桃小组为代表的西北国棉一厂班组管理经验,一时传遍全国纺织系统。吴桂贤本人从1958年起也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厂级标兵,多次评为三好学员、优秀学员。1964年、1966年两次被评选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1965年吴桂贤以个人和赵梦桃小组代表的名义,出席西北公交战线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1966年3月,陕西的吴桂贤、上海的杨秀珍、山西的解悦一道被评为全国纺织系统先进典型。
  
  走上副总理岗位
  
  吴桂贤自度心底无私,为人低调,她怎么能料到当时中国政治的云谲波诡,会把她擢拔到权力的高层,又在数年后经受难以言说的心灵震动与阵痛……
  她至今清晰地记得1975年1月四届人大议程进行到国务院副总理候选人时,才发现自己的名字赫然列在其间。吴桂贤当时想,她太年轻,经验不够,应把自己换下来,换一个经验丰富的同志上去。这时代表们在休息厅休息,她就到王洪文跟前,讲了以上想法,并请他向毛主席和周总理建议。王洪文不甚耐烦道:“你去找主席呀!”(当时王洪文主持政治局日常工作)。她觉得这不行,还得找周总理,这时周总理进休息厅坐下,吴桂贤马上到总理面前,照样强调自己一年轻,二经验不够,希望换一个人。总理浓眉一动,态度和蔼道:“桂贤同志,这是一份候选名单,你能否选上,还不知道呢,不换了。”但是结果却被当选。
  “文革”时候强调工农成员在高层权力机构应有一定席位,这一两个工农席位也是不同“司令部”角逐的目标,个中幽深曲折,冰炭不容同炉的矛盾,吴桂贤哪里知晓!连所谓“四人帮”之说她也晚至1975年5月才知道。1975年5月3日,毛泽东从外地回京,在游泳池附近召见在京中央政治局成员开会,毛主席同开会的人一一握手,大家都坐下,主席讲,回到北京,江青要求见。主席讲:不见!要见,政治局成员一起见。又讲了你们不要搞“四人帮”了……
  何谓“四人帮”?吴桂贤感到蹊跷。次日晚上开会讨论主席指示前,向倪志福请教。倪志福说主席1974年7月在政治局会上讲过“四人帮”的问题,并告知“四人帮”就是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1974年7月,吴桂贤还在陕西。听到这些人在和主席作对,吴桂贤吃了一惊,都是最高层领导了,还想咋的,还敢和主席过不去!
  1976年秋“四人帮”倒台,准备召开党的十一大,吴桂贤还是代表资格审查组的成员。十一大召开,前面讨论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报告时还风平浪静,当进行到中委人选讨论时,吴桂贤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委屈与压力。她感觉有些登在简报上的材料被放大甚至扭曲了……连反总理的话都出来了。对突然出现的一连串问题,吴桂贤不知所措。她觉得自己对总理一片爱心,哪里会有反总理的想法!吴桂贤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名义,请求就以上事情,组织上派员调查落实。
  这时的吴桂贤,经过几天激烈的思想回顾与斗争,一时心若止水。她一方面打报告给中央,要求回到西北国棉一厂去;另一方面给华国锋、邓小平以及李先念等领导办公室去电话,希望回去之前,面陈自己的想法。回答很快就有了,华国锋刚开完党代会,又要准备会见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要她略等一等。邓小平办公室则表示,国庆以后可以安排。李先念在国务院紫光阁见她的时候讲,你是先进工人代表上来的,在京工作三年,总的不错,你还年轻,回去好好工作。吴桂贤表态,过去是怎么工作的,现在和今后仍然会怎么去工作。她在向华国锋面陈想法的时候说,一是请求组织把她的问题搞清楚,二是回到陕西国棉一厂,回到赵梦桃小组去。华国锋说,厂里就不用回了,到省里工作吧。
  她还是一竿子插到底,径直回到了厂里。她叫爱人去打扫家里灰尘,当夜就赶1点的夜班。回到厂里,回到工人姐妹身边,她心里有说不出的踏实。陕西咸阳,西北国棉一厂,这是她生命的起点,也是她精神的栖息之地。
  
  深圳特区再创新业
  
  1988年暮春4月,深圳考察团由副市长朱悦宁带队到陕西考察,其间有深圳外贸集团的副总李瑞荣,老李所在的国企与港商合资建了一个三资企业鸿华公司,他们设想:纺织、印染和服装一条龙,在深圳崛起一个30万锭的大企业。中国之大,要论纺织,当然是内地拔了头筹,他们在咸阳考察的时候,忽然提出,到吴桂贤所在的西北国棉一厂去看看。
  
  吴桂贤无可避免地与深圳来宾会面,并成了车间参观的陪同与讲解。参观出来,客人问:“吴书记,到过深圳吗?”“去过,今年年初还去过一回呢。”“印象怎样?”“很好哇,生活节奏快,城市也漂亮。”客人忽然说:“那你调我们深圳去工作怎样?”吴桂贤只当客人开玩笑,没料到客人认真道,他们正上纺织项目,太需要她这样富有经验的纺织里手。吴桂贤回答,可以推荐一些本专业的大学生给他们,他们表示是诚心诚意请她,并邀晚上在万年饭店做东请她。
  晚饭依然是一个主题:力邀吴桂贤“孔雀东南飞”。吴桂贤被客人的诚心所感动,但是转念一想自己年纪已大,挪动不大易,再则自己是陕西的山水养育,熟门熟路熟人,到深圳去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自己能行吗?她不能不认真掂量,于是一口谢绝。事情在她先生得知之后,出现转机。先生是西军电毕业的技术干部,他虽然没有去过深圳,却到西欧考察过一个月。他认为西方的市场经济正在为我们借鉴,而深圳与沿海地区先走一步,必定发展比内地要快。
  吴桂贤坚守的“军心”,终被丈夫的卓识与力推动摇了,两人于1988年6月9日受邀联袂而往深圳,做进一步考察。当时不仅出席了深圳第一届荔枝节,更到了位于葵涌的鸿华印厂,眼前一派建设景象,车间正在封顶,连海外运来的印染设备的集装箱还没拆呢,兵马未到,粮草先行,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确确实实是当务之急。
  亲临考察,坚定了南来的决心与信心。终于在陕西省委主要领导以及一系列公文批复后,吴桂贤来深圳报到。
  吴桂贤肩荷鸿华纺织印染公司副总经理的职衔,上任伊始的头等大事就是招兵买马,急性子办急事,第二天她又千里迢迢飞返西安。
  她在陕西一呆10天,从一印二印三印三个印染厂,共招了108人,这可比之《水浒传》里的一百零八将,老中青搭配,从工人、技术员到总工程师皆有。突然招来那么多人,生活设施跟不上,吴桂贤等8个人住在两室一厅的房子里,女的、年纪大一点的住在室内,男的就睡在客厅里。她带头清扫卫生、买菜、做饭。创业难,生活再苦,也心甘。
  鸿华印染厂顺利开工,生产效益不错。80年代末深圳城市人口数量有限制,进户口很难,外贸集团这么一个几千人的大企业,一年也只有三四个进人指标。身为副总的吴桂贤深感不进户口,难安人心。她多次到有关部门去游说,深圳市人事局开了绿灯,给了鸿华25个进深指标;宝安县也被她的细诉所打动,给了50个宝安县户口指标。
  人员安定了,印染上了档次,出口合格率很高,坯布又出现紧张。她九去新疆等地购置坯布,人家一听说来自深圳的吴桂贤,感到惊讶,吴桂贤不是赫赫有名的西北国棉一厂的纺织女工吗?原来不是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吗?她可是当年纺织战线上的一面旗,是那个时候中国的一颗“政治红星”呀!现在为特区效力去了,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呀。吴桂贤眼眶一热,心里有久久的感动。
  岁月不居,一晃,吴桂贤已经在深圳工作与生活了17个年头。人们依然记得她,记得这个来自纺车前、而又被云谲波诡的时代一度推到命运波峰浪谷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