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贪官杨秀珠] 中央抓的最大的官员

     从拆房起家的女人      杨秀珠是浙江温州市永嘉县人,早年曾为饮食店开票员,文革中靠造反起家,从此青云直上。温州市政府的一位官员说,杨秀珠当了副市长后,当年的恶劣脾气不改,有时就因为开会迟到的小事,对她的“马仔”破口大骂。这位官员就亲耳听见杨秀珠骂她提拔起来的规划局长,“短命鬼,老娘到了你还敢迟到”。
  另一方面,她又简直就是大姐大:凡是她亲近的下属碰到问题,无论是子女上学、亲友就业,还是在温州越来越关键的住房问题,她全部都能帮助解决。所以,在温州盛传杨对其“马仔”的好。按照她的精心策划,她的“马仔”几乎散布于城建的各个部门。
  尽管杨秀珠出逃已经两年,她的贪婪却像水一样渗透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她的手下市政局局长将市政工程全部承包给杨的弟弟的公司施工,仅此一项,收益近千万元。
  杨最早广为人知的发迹起源于她在温州旧房改造中的角色。上世纪80年代后期,她在规划局长位置上兼任温州旧房改造指挥部的负责人。当时旧房改造没有政府投入,基本上全靠民间资金来解决,拆与不拆,给杨秀珠留下了很大的利益空间。这样一个在民间话语和官方现场都极其泼辣的女人,确实打开了局面。“她会爬上房顶去拆房。”面对一些强硬的居民,杨做得更加强硬。“她穿着汗衫,不戴胸罩,破口大骂,那些居民都被这样的领导吓坏了。”在拆迁中,杨不讳言自己的权力,当年欺负她的饮食店领导就曾被她大骂:“老娘现在有权力来欺负你。”
  目前,温州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杨拆迁造成的后患无穷。她当时欠下的动迁费用到现在还没有付清,而且,动迁费用在逐年增加。“到现在已经欠了六七亿了。”市政府一位知情人说。
  杨的“粗暴”在另一个体系中,得到了别样的评价。当时温州市委的主要领导十分赏识她,认为她有魄力。领导还就关于她的争议表态说,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女干部。
  
  权力布网:资源控制导致财富充足
  
  1983年,杨秀珠成为温州市规划处副处长,随后一步步成为规划局副局长、局长。从1984年她担任规划局局长到1998年她离开温州调往省厅,足足掌握温州的规划和城建、土地14年之久,她的名言是:“规划就是钱,土地审批就是钱,容积率就是钱。”
  在杨秀珠的心目中,温州市的规划乃至城市建设就是她的天下。
  由于杨在规划局大权独揽,随心所欲,所以杨的规划和破坏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比如她把华盖山的原动物园地区批租土地给某外商,占用了原来的绿地不说,还挖掘了一大块山体,“把温州的绿肺砍掉一块”,明显是错误规划,此项目中,该外商巨大的贿赂已经被检察院查明;她要求新建道路一律改种椰树,而不用传统树种法国梧桐,尽管没几天这批椰树全部死了。她坚持做的原因无外乎当时某外商的巨额贿赂。这些外商基本上都是出国做生意的温州人。
  
  当时温州城市规划被称为“鬼划”。但规划还只是第一步,之后就是土地的出让。
  温州房地产行业的兴旺早于全国。在杨的控制下,老城的地非常难拿。在当时的制度下,她也采用招标的方式来出售土地,但基本上给和她勾结好的人进行漏标或排除性投标,即只有几个人能参加投标。当时那个外商就以排除性招标的方式得到了华盖山的地。
  “为什么杨勾结外商?一是比较隐蔽,不太容易被发现;二是当时温州的房地产商人都是小打小闹,没那么多钱,所以在杨看来,他们也不是她的对象。”
  一位市政府官员说:杨秀珠开始涉足土地是从兴建温州铁路开始的。当时温州建铁路的思路是,由浙江省、铁道部与港方三方共同出资,政府出让土地,建房地产,挣的钱再回馈到铁路建设上。
  为筹集资金,以市政府为背景的“温州铁路房地产公司”成立。对一些地段,政府采取不收地价或减免的政策,当时的本意是开发房地产,用于铁路建设资金。但是后来整个公司的性质变了。杨秀珠当上总指挥后,几乎是她想要哪块地就能拿到哪块地,温州的土地就像成了她一个人的财富,她想给谁就给谁,想给多少钱就多少钱。
  杨秀珠在温州的土地问题上,绝对是大权独揽,不止是土地出让,连一支建筑队伍能否进温州,都由她一个人说了算。
  而在土地上的经济活动是以其家族式的链条展开的。杨的大弟杨光荣是温州铁路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副总经理,很早就有人举报他,说“温铁”开发的地块,都是杨秀珠以低价划拨的土地,建成后的新房以市价出售,外界传说公司获利2亿多元,却一分钱没有用在铁路建设上。杨光荣2003年2月因为涉嫌受贿而被拘,去年3月被判刑十年零六个月。杨秀珠出逃就跟这个有关。
  除了“温铁”,还有杨的外甥潘琛控制的铁龙房地产开发公司。省政府一位官员看过一份检举信说,为了扶植“铁龙”,杨秀珠把市里最好的地块以最低地价划拨给该公司,仅这一笔“铁龙”就可挣上亿元的钞票。
  “温铁”和“铁龙”,都是杨秀珠的后花园和小金库。杨秀珠送礼、拉关系的钱,都是从这两家公司出的。1996年,杨秀珠就从“温铁”拿走1000多万元。
  杨秀珠对下属好,积极推荐他们升迁。1998年她调省建设厅后,在当年温州换届之时,还专门从杭州赶回温州进行策划,欲将心腹滕德寿(时任市政公用局局长)推任主管建设的副市长一职。不过她的算盘最终落空。
  据说她带出来的人普遍没水平,一是她太强势的缘故,二是她自己不容人,凡是她不喜欢的人,在这些部门基本没有出头之日。超强的权力造成了下级超强的服从,按照他们在法庭上的相关说法:“绝对服从走上了犯罪道路。”目前,19个人已经被她的案件拖下水了,几乎涉及城建各个部门,土地、规划、园林、房产开发、铁路局纷纷有人落马。
  当时任温州建委副主任的杜玉生和建委同仁普遍反感杨,而建委是权力很大的部门,主管各相关的局。杨说,一周内叫你下台。杜不相信。结果果然一周之内,组织部门找杜谈话,让他去政协或人大。
  杨的出事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她究竟给温州留下了什么样的土地矛盾?
  有温州的现任官员说,都是杨的破坏,使得现在温州杂乱无章,无地可批。但是,温州规划局的领导断然说:“温州的土地就那么紧张,她不过是把地低价给人罢了,不给这个也会给那个。”杨只是利用手中之权将她经手的土地给她自己带来了巨大收益而已。
  她留给温州的与其说是破坏,不如说是警戒。针对当年的做法,现在温州市规划局实行阳光规划,各项规划均由市民讨论通过。“我们现在权力越来越小,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权力小不出事嘛。”这位领导解释道,“目前,我们正在推出的是以城乡一体化和生态建设为主的城市规划,希望能缓解城市的用地矛盾。”
  
  杨秀珠的权力关系
  
  杨秀珠保持了她的底层特色,就是没拿官场规则当回事。曾经和她一桌吃饭的温州体改委任过职的学者马津龙亲眼看见她团起餐巾纸往当时的市委书记脸上扔,“仅仅是一言不合”。习惯官场表面文章的人可能会受不了,“尤其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书记长、书记短地唱赞歌的时候”。
  
  还有一次更重要的场合,杨秀珠也是如此表现,那是她选举副市长被多数人大代表反对的场合,当时的市委书记还在努力为她拉票,沉着脸的她当众大声斥责书记:“棺材都抬到桥头了,还说什么说。”
  与一般人在官场上的小心谨慎不同,她的很多行为甚至可以说是官场大忌:温州电视台的记者们都记得,杨爱出风头,在看见摄像机对准自己后,她会推开旁边的市委书记,抢在众人面前。她在当副市长期间,还出钱请某制作班底来拍摄一部反映她改革成绩的电视剧,名字叫《丰碑》,在温州大放特放。
  “那时候,我倒不觉得她多爱钱,因为在温州,反对她的人太多了,一般人在那样的环境下都会小心谨慎,多少双眼睛盯在那里。我就是觉得她爱权,爱出风头。”对改革关心的马津龙实际上并不关心杨,但是觉得她作为官场上的特例比较有趣,因为她颇有打破一切表面化文章的气势。
  对官场表面规则的蔑视,一方面,是其性格所致;另一方面,是杨深知官场的规则除了表面文章,更多的是内里工夫。在杨的努力途中,她从来不放弃往上走的决心和努力。
  杨的前夫李松坤曾经任职温州市供销社副主任,权力和关系都比杨秀珠强些。但杨秀珠更善于钻营,几年后,反倒是杨秀珠的关系多了。“在家里从来不干活,但到了领导家里,她是拼命地干活。”1975年前后,“文革”中的造反派杨秀珠到杭州,结识了省内高官及高官的夫人。一位曾在饮食公司工作过的人士反映,当时杨秀珠一有机会去杭州都会带一些点心送给省城的某位领导,这可以看作是杨秀珠开始努力向上爬的开始。
  1989年,杨秀珠一心一意要在规划局由副转正,但各种意见随之而来。为了确保公正性,当时由6个部门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对杨秀珠进行了调查。
  “调查以后,我们向人大作了汇报。”时任市委组织部长的韩文德说,“总结下来,这个人形象是差一点,口碑也不好,但工作还是比较积极肯干的。因为要看主流,所以尽管当时很多人反对,杨秀珠还是顺利成为了掌有土地开发大权的规划局局长一职。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市领导表态,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女干部。”
  1998年,政府换届,在听到杨秀珠可能到省建设厅任职的消息后,省建设厅厅长代表建设厅里其他几位副厅长向省委组织部递交了一份材料,提出不欢迎杨秀珠到建设厅。但是杨总有办法在关键时候为自己争取胜利。当年省建设厅不认为好的项目,杨秀珠自有一套本事让建设部颁了奖;建设厅的反对杨也没当回事。组织部宣布的业绩上,全是她多年来劳苦功高的事实。
  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杨讨好上级的故事始终带着几分乡土风味:上面有人下来,她会立刻在温州的华侨饭店布置一间房间,里面挂满各种名牌服饰,让领导和领导夫人去挑选衣服。杨在小汽车里面装了冰箱,凡是到省城就给省领导带名贵海鲜。她当了省建设厅副厅长之后,并没有停止送礼的步伐,“每次回温州,都是一卡车一卡车地往省城带礼物”。杨的这种表现在当时温州被视为正常。温州的民间政治文化的法则是:没什么不能够用钱换来的,即使是官场上的职位。
  民间出身的杨当然深明这个道理。在温州,已经得到监察部门确认的关于杨贿选的事实是:在人大没有通过她升任副市长时期,她和当时的市领导一起给人大常委会做工作,40多名人大常委她挨个做工作,答应给他们解决住房问题。市政府的一名官员说:“为市人大盖了一幢新楼,此举深得人心。”
  别人进不去的门她能进去,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她能做到,就凭这些,她终于走上了集城市规划和土地出让大权于一身的温州市副市长的职位。
  温州市原人大秘书长杜玉生说:“她是在一片骂声、反对声中跑步前进的。”据说,在她当副市长的时候,迅速成长的她更增加了许多上面的关系。
  在温州,目前最流行的新闻就是杨秀珠被抓后将带来什么样的连锁反应。她逃跑后,“下线”已被抓得差不多了,所以现在很多温州人也在关心究竟能不能把她引渡回来,如果真能引渡回来,还有什么“人物”会被牵扯进来。
  当然,也有一些人希望她永远不要回来才好。但对绝大多数温州人来说,如果杨秀珠不被抓回来,就是最大的遗憾。
  
  链接:杨秀珠外逃回放
  案件闪回:2003年4月下旬的一天,正在老家温州出席某会议的原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杨秀珠给厅里挂了个电话,说老母生病需请假照料。几天后,有关领导才发觉这个电话是一个障眼法:老人没病没灾,杨秀珠却一去不见踪影。事后调查证实,杨已携带女儿、女婿、外甥从上海虹桥机场出逃。
  2004年12月7日,温州市纪委在市政协八届九次常委会上通报了关于杨秀珠案件涉及相关人员的查处情况。通报称,市纪委一年来共立案查处19人,其中县级干部9人,科级干部7人;移送司法机关9人。初步查清涉案金额2.532亿元,已追缴4240多万元,冻结房产、资金7000多万元。
  
  最新进展:2005年5月18日,杨秀珠在荷兰被国际刑警组织抓获。由于中国目前未与荷兰签订引渡条约,下一步如何引渡杨秀珠,尚需中荷两国司法部门反复谈判和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