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书刊报的出版和利用】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标志

  [摘要]介绍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统区和苏区的书刊报出版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这一时期书刊报内容特色及价值与利用进行深入的阐释。   [关键词]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书刊报 出版利用
  [分类号]G256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书刊报的出版发行是同当时的革命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统区的白色恐怖及文化“围剿”,使书刊报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苏区文化事业紧密结合革命斗争,书刊报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要研究这一时期书刊报的出版发行与利用,当先了解这一时期书刊报的出版发行概况,从国统区和苏区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比较,才能更好地把握这一阶段书刊报的出版利用发展轨迹。
  
  1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书刊报的出版
  
  1.1 国统区的书刊报出版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残酷的政治和军事围剿,迫害与屠杀大批革命志士,与此同时,还加强了文化领域的“围剿”,采取卑鄙手段,迫害进步文化工作者,严重摧残文化事业。
  1.1.1 颁布相关法令,查禁进步书刊报国民党政府在1928年颁行的《著作权法》中明确规定凡“显违党义”或“其他经法律规定禁止发行者”,拒绝注册;在1929年《宣传品审查条例》中规定,“宣传共产主义及阶级斗争”者为“反动宣传品”,“各发行所,各书局,各杂志社所出宣传品,经审查后令饬修正或停止出版发行而抗不遵办者,加重其处分”;在1930年的《出版法》中,对书刊报出版物的限制达44条;1937年的《修正出版法》则多达54条。1929年6月,国民党当局连续颁布查禁革命书刊法令:《查禁反动刊物令》、《取缔销售共产书籍办法》和《取缔销售共产书籍办法令》,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进步书刊被查封。1929年至1936年之间被查禁的进步文艺书籍多达458种,仅长沙市1931年被查禁书刊就达228种,1934年北平国民党当局焚毁进步书刊1000多种。
  1.1.2 迫害进步文化工作者在查禁焚毁进步书刊的同时,国民党当局还对进步的文化人士进行残酷的迫害,很多优秀文化工作者被杀害。1931年2月,国民党当局枪杀柔石等优秀作家;1932年秋,破坏上海反帝同盟,杀害全部到会者,杀害《申报》主持人史量才,迫害鲁迅,查封创造社,捣毁神州国光社、光华书局。国民党当局在查禁进步书刊,迫害革命进步人士的同时,还组织了一批御用文化团体,出版发行书刊,为其政权服务。
  1.1.3 国统区书刊报出版现状为唤醒民众、宣传革命,中国共产党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领导的革命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的文化“围剿”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所领导的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在国统区办起了自己的出版机构,出版马列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宣传共产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1931年9月,北方“人民出版社”成立,出版发行了带有指导性的纲领和党的文件决议案,《红旗》周刊、《红旗》日报、《共产国际》、《红色中华》、《新华日报》、《共产党人》等刊物,以各种方式报道革命根据地的真实情况,成为宣传革命运动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反文化“围剿”的斗争中,党领导的南强、湖风、生活、读书、新知等出版发行机构,成为国统区宣传革命的主要阵地。
  国民党当局的高压政策,严重阻碍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统区的书刊报出版发行处于相对低谷阶段,不仅出版的数量少,质量也不高,特别是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实用型文献则更少,据统计,1936年国民党统治区出版图书9438种,其中总类图书占42%,教科书儿童读物等社科类图书占28%,自然科学和技术类图书占不到5%。国民党政府出版机构相对集中于上海,发展不平衡,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几个大型出版社的总出版量占到整个出版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且主要精力投入在古籍整理和出版方面,影印出版《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二十五史》等。
  
  1.2 苏区的书刊报出版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进行了重大的战略调整,由原来的以城市为主转变为在广大农村建立根据地。党在农村领导的武装斗争蓬勃发展,许多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到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央苏区,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1.2.1 苏区教育事业促进书刊报事业的发展根据地的发展与巩固,为苏区书刊报出版事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苏区的文化教育事业促进了苏区的书刊报出版事业。要宣传民众,宣传革命,必须加强民众的教育,教育必须借助于书刊报。各根据地对文化教育事业非常重视,川陕就明确提出要广泛发展苏区的文化教育,工作重心是发展社会教育,工余学校俱乐部、读报班、识字班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中央苏区设立专门的出版局发行部,统筹书刊报的出版发行工作,各部门也都有自己的出版发行机构,出版发行了大量的书刊报。
  1.2.2 马列主义经典文献出版这一时期,尽管条件比较艰苦,但根据地仍然出版了不少马列经典著作,如《国家与革命》、《二月革命至十月革命》、《无产阶级革命与叛徒考茨基》等。据当时相关报刊报道,苏区共出版发行了200余种图书,特别是马列主义文献的出版,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与反围剿的军事斗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红色中华》、《红星报》、《青年实话》、《少年先锋》等,在提高干部群众的理论水平、苏维埃政权的经济政治军事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红色中华》1932年秋发行量达四五万份,比同时的《大公报》还多五六千份,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斗争》仅在江西苏区每期发行达二万七千份,《青年实话》每期发行量达二万八千份。
  
  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书刊报的内容及特色
  
  2.1 书刊报的内容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经济比较落后,书刊报的出版发行并不兴旺,但由于斗争形势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书刊报出版所取得的成就还是比较突出的,特别是这一时期残酷、剧烈而又曲折、复杂的革命斗争,在书刊报出版发行上反映突出。
  2.1.1 党领导的国统区书刊报事业在国统区,中国共产党坚持建立自己的出版发行机构,成立浦江书店、中华书店、人民出版社等,创办《布尔什维克》、《红旗》、《新华日报》等报刊机构,出版发行了大量的进步书刊报。《布尔什维克》是党在国统区出版的中央机关刊物,曾大量地报道了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运动,反复论证中国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社会性质,第一、二卷就明确指出革命运动的总方向,它在发刊词中分析了国民党叛变的原因和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形势,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作用。《红旗》“登载每日全国的政治事变,传达各地的革命活动,……发布中国共产党对革命中各个问题的观点和主张。”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刊物 《中国工人》,在其卷首语中明确提出“现在全国工人的灯塔,工人阶级的指导者――‘中国工人’复刊了,我们庆祝它永远指导着工人阶级,长久的照耀着全国工人,引导我们出黑暗而人光明。”国统区的进步社团,也出版了一些马列主义文献和进步报刊,配合国统区的革命斗争。
  2.1.2 无产阶级革命文化运动 为了与国民党文化“围剿”进行坚决的斗争,党在国统区的城市中领导了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与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文化运动。在这一斗争中,鲁迅用他的杂文作为“匕首”和“投枪”与各式各样的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左翼文化总同盟”领导了这场运动,各联盟都出版了许多刊物,在当时宣传革命文学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和“社会科学家联盟”(以下简称“社联”),“左联”在理论纲领中明确指出:“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我们不能不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不能不参加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同国际反无产阶级的反动势力斗争。”“社联”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国际国内的形势,促进中国革命进程,在介绍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驳斥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鼓励先进分子积极投身革命。
  2.1.3 苏区书刊报以斗争为主旨 苏区书刊报的出版发行紧密围绕着教育干部和群众,提高全民素质和配合当前斗争。可以这样说,书刊报的出版发行是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为反“围剿”军事斗争服务的,其宣传马列主义宣传革命是主流,一切出版发行都以斗争为主旨。此间,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的发表,坚定了革命的信念,鼓舞了革命的斗志,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创刊于1931年12月的《红色中华》,共出版三百二十四期,它在帮助党建立苏区和组织当时的革命战争,揭露日本侵略我国的各种罪行与国民党的卖国政策,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推动全国抗日运动的发展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作用。《红色中华》发刊词明确说明自己的任务:“组织红色区域内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积极参加工农民主政权;指导各级工农民主政府的实际工作,纠正其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报道红色区域与非红色区域红军斗争和工农革命运动消息,使工农群众懂得国际国内政治形势与必要采取的斗争方法,而成为扩大革命运动勇敢的战士”。
  联合抗日,救亡图存,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通过报刊等媒介,宣传抗日主张。在国统区,宣传抗日的民主报刊仅上海就有一百多种,《生活》等在“九?一八”后成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号角。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也积极主张抗日,如《申报》主编史量才,不仅要求抗日救亡,而且要求国民党改变“剿共”政策。在苏区,党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出版的各种文献对推动全国抗日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2 书刊报出版发行特点
  国民党当局采取各种措施扼杀革命书刊报,凡有违其旨的一切进步书刊报都被查禁,但英勇机智的共产党人,采取了一切必要措施,使得进步书刊报在国民党统治区,甚至其统治的心脏地带出版发行。
  2.2.1 “伪装”策略如何在国统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报而不被当局查封呢,“伪装”是最好的办法。为了蒙骗麻痹敌人,国统区内的共产党人采取了权宜而又机智的斗争策略,把革命的书刊报伪装起来。伪装主要是指书刊封面的伪装,严肃的政治内容,采取一般甚至庸俗的名称出版。如《布尔什维克》第二卷第三期开始就以《少女怀春》的名称出版,被发觉后,又用《中央半月刊》名义出版。国民党中央执委秘书处函告中称:“查该刊内容,纯属共产党宣传文字,而封面及装订形式则仿照本党中央月刊,唯无中国国民党字样,希图鱼目混珠,其用意至为狡险。”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列宁青年》第一卷第十、十一期用《何典》名称出版,为伪装巧妙,甚至还专用了一个扉页,登载了《何典》一书的提要。瞿秋白《三民主义批判》出版时,封面为《三民主义》,扉页上有孙中山遗影及遗嘱,而内容则与之不同,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在1930年审查报纸杂志总报告中称之为“伪三民主义”,内容为宣传“共产”,责令查扣。为了斗争的需要,有的刊物数易其名,甚至改名十余次,如《上海工人》,先后化名有:《春花秋月》、《西厢记》、《冬天的故事》、《散花舞》、《佛祖求道记》、《好姐妹》、《自由之花》、《劝世文》、《苏东坡走马看花》、《时新毛毛雨》、《滑稽大王》、《观音得到》等。
  2.2.2 规模小、批量小、不平衡 由于敌人的几次大规模围剿,苏区范围逐渐缩小,条件十分艰苦,经费紧张,书报刊的出版不仅规模小,而且绝大部分出版物只能靠小批量的方式生产。但共产党人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印制了为数较多的党和政府的文件,出版了马列主义著作与不少通俗读物。因为遭到敌人的封锁,苏区的纸张和印刷设备都比较缺乏,书刊报印刷质量比较粗糙。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书刊报的出版发行极不平衡,上海作为经济、文化大都市,其出版业特别兴旺发达,除上海外,其他几个地区在某一阶段也成为书刊报出版的重要地区,如天津,这一时期书刊报的出版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同时,有志者纷纷起来办报刊,发表各自的政治见解,报刊发行数量多,范围广,质量高,据不完全统计,“最多一年发行78种,而1927年以前最多一年发行12种。共创刊296种,是1927年以前报刊总和的3倍。”“社会科学共有6大类163种,自然科学共有4大类47种,综合性报刊和其他共87种”。
  
  3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书刊报的价值及利用
  
  3.1 唤醒民众,指引方向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十年间,党的报刊和在党领导下的进步书刊报,始终高举革命的旗帜,以革命精神教育广大民众,动员和组织民众参加革命斗争。书刊报的出版发行,主要是围绕革命斗争而展开的。在国统区,党领导下的出版发行机构,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采取了各种形式出版马列主义文献和党的重要决议,宣传党的路线纲领。一些进步社团出版的书刊报,也为革命事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苏区,党领导下的书刊报出版事业,尽管在条件十分艰苦,环境十分恶劣的形势下,仍能紧密结合当时斗争,出版了众多先进的书刊报,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如为加强陕甘边根据地党的建设,加强对党员进行马列主义教育和向边区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加强对根据地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反映边区各方面的建设情况,陕甘边特委于1935年1月20日创办了自己的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的生活》,边区苏维埃政府于1934年11月2日创办了机关报《红色西北》,这是陕甘边根据地最早的两份报刊,对宣传党的主张、方针、政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3.2 普及知识,提高全民素质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除了出版结合斗争需要的文献外,还出版发行了不少教育类读物。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民众教育、民众素质的提高,这是革命的需要,是事业的需要。苏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革命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央工农民主政权成立后,着手进行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中央苏区小学教育普及,从乡到村都建立了列宁小学,还开展了识字运动和俱乐部运动,并开设了专门的培训班,尤其是苏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俱乐部运动、列宁室运动,极大地提高了书刊报的利用率。
  
  3.3 珍贵的史料价值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书刊报,不仅教育民众投身革命,而且真实地再现了这阶段残酷的斗争过程,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民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并取得最后胜利。在国统区,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出版的书刊报,还是一些进步团体出版发行的文献,在宣传马列主义、指引中国革命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苏区的书刊报出版发行从未停滞过,为争取革命的彻底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书刊报是珍贵的档案资料,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它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实录,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可惜的是,由于战争部分文献散佚。
  
  4 结语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伟大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文化革命运动在书刊报中充分反映出来。而书刊报,作为特殊的媒介,也被充分地利用起来。无论是国统区还是苏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书刊报出版事业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在现代书刊报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书刊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在苏区,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书刊报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影响。这十年是战争的十年,加之后来的抗日战争,战事不断,很多珍贵的史料散佚,给今天人们的研究带来了很多困难,但共产党人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将永远激励后来者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