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企业信息技术吸纳过程和吸纳能力的研究,总结出5种对信息技术吸纳能力起关键作用的要素,包括:领导力、企业文化力、组织学习力、变革管理能力、知识管理能力,称之为信息技术吸纳核心能力。根据对这5种核心能力作用机理的分析,提出5个假设。基于120家企业的调查数据,对信息技术吸纳核心能力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这5种核心能力都对信息技术吸纳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吸纳 吸纳能力 核心能力
[分类号]C931.6
信息技术(IT)的采纳和接受是近年来信息系统(IS)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相关研究主要是从创新扩散的视角来分析信息系统采纳和实施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然而已有文献集中关注于采纳和实施阶段,缺乏对信息技术吸收整个动态过程的全面考察;对影响因素的探讨过于关注技术特征等外在因素,缺乏对组织内生因素的考察,难以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现实指导。
从组织行为的视角看,信息技术应用是企业能动地采纳、实施和融合信息技术方案的动态过程,称之为信息技术吸纳。实际上,信息技术吸纳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是对IT知识的转化和利用,除了要求组织具备一定的知识存量,组织还必须有较强的学习和吸收能力。我们把这种嵌入在信息技术吸纳过程中的获取、消化和利用新知识的能力称为IT吸纳能力。从组织内生因素上看,企业信息化效果的差异实际上反映了其IT吸纳能力的不同。
吸纳能力是获得信息系统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是组织中信息技术得以顺利实施和应用的基本保证。因此,理解和有效管理影响IT吸纳能力的关键因素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实证方法来探索和检验那些基础性的、根源性的影响Ⅱ吸纳能力的关键因素。
1 理论框架
在文献[6]中,作者对信息技术吸纳过程和吸纳能力作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构建了信息技术吸纳过程模型,将信息技术吸纳过程分为5个阶段:辨识、采纳、适应、接受和融合。
组织的IT吸纳能力体现在吸纳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各阶段对吸纳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而吸纳能力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在5个阶段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吸纳能力也在发展演化。与吸纳过程的5个阶段对应,IT吸纳能力由5个维度构成:辨识能力、采纳能力、适应能力、接受能力和融合能力。这5个阶段的能力紧密相关,互相影响。某一个阶段的吸纳能力的缺失或不足,都会直接影响后续阶段的推进,阻断信息技术吸纳的顺利进行以及吸纳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吸纳不仅是一个技术过程,更是一种社会过程,组织的IT吸纳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IT吸纳能力的研究必须深入分析不同阶段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影响因素是如何对吸纳能力产生作用的。
文献[7]归纳出了在信息技术吸纳过程中始终起重要影响作用的5个关键性因素――领导力、企业文化力、组织学习力、变革管理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称之为信息技术吸纳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技术吸纳核心能力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这个模型表明,信息技术吸纳过程各阶段能力与核心能力形成一个两层的层级结构。外层5个阶段能力的发展演化形成一个闭环,推动吸纳过程不断前进,同时也使得核心能力不断增强。内层5种核心能力的“合力”形成信息技术吸纳的深层动力源,外化为吸纳过程5个阶段的能力,使IT吸纳能力得以动态发展。同时,核心层(内层)5种能力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2 模型和假设
2.1领导力
在实施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高层领导的作用毋庸置疑。高层领导的支持不仅来自于资金预算上的支持,还要亲自参与信息技术方案的实施过程,实际领导企业进行组织上、管理上、文化上的创新和变革,去除组织内的各阶层对变革的抵制,给实施团队提供实质的指导和帮助。企业领导对信息化的支持会激励和鼓舞各级管理者的积极性,带动企业员工的参与配合,促进IT吸纳能力的增强和提升。
假设1:企业领导力对IT吸纳能力有正向影响。
2.2企业文化力
Delisi认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归根到底是文化问题,只有构建出“IT文化”,信息技术才能发挥作用。在开放的、崇尚创新的文化引导下企业更善于辨识问题和需求,进而影响信息技术的吸纳,文化的导向力和凝聚力激励全体员工自觉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来,提升企业的IT吸纳能力。
假设2:勇于变革和创新的企业文化力对IT吸纳能力有正向影响。
2.3组织学习力
著名的Nolan的阶段理论将信息技术吸收的过程描述为一个组织学习的过程。信息技术吸纳过程中的辨识、采纳、适应、接受、融合,无一不与组织学习相关。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应用,可以使企业IT吸纳能力不断积累和提高。
假设3:组织学习力对IT吸纳能力有正向影响。
2.4变革管理能力
企业信息化是一场全方位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实施会带来组织结构、运行方式、权力分配和企业文化等各方面一系列的变化,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信息技术实施所伴随的组织变革的复杂性和必然性决定了变革管理能力的核心作用。
假设4:变革管理能力对IT吸纳能力有正向影响。
2.5知识管理能力
知识管理能力对吸纳能力从始至终都有一定的作用和影响。信息技术吸纳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知识的产生,组织需要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建立必要的流程、方法和手段来积累和存储各个阶段产生的知识,使吸纳能力不断积累;另一方面,吸纳过程每一阶段的活动都是对知识的运用,组织需要有效地吸收和利用知识。
假设5:知识管理能力对IT吸纳能力有正向影响。
3 研究方法
在大量文献阅读和小规模企业访谈的基础上,设计出IT吸纳能力和5个核心能力要素的测量指标,如表1所示:
这里对IT吸纳能力的测度进行详细说明。信息技术吸纳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IT应用,因此,可以用IT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来反映信息技术吸纳能力的强弱。对广度的度量,参考文献[12]的方法,利用企业已实现的IS项目数量来度量IT应用的广度。通过对已实现的IS项目的应用程度和效果在7级Likert Scale上打分得出应用深度(若未实现就不用打分)。采用简单加和算法来计算IT吸纳能力的总得分。
5个核心能力要素的测度共有15个题项,答卷人需要对各题项所描述的内容在信息技术吸纳过程中的作用大小进行判断,并在7级Likert Scale上打分。
在一家咨询公司的帮助下,笔者向200家企业发放了问卷,回收132份,问卷回收率66%。其中,有效问卷120份,占回收问卷的90.91%。
4 数据分析
4.1信度和效度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都是由经过培训的项目团队成员进行的。问卷要求企业信息部门负责人或者高层 领导当面填答,这样可以保证答卷人对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比较了解,同时答卷人可以与项目团队成员沟通,保证对题项的准确理解。以上几方面保证了问卷有较高效度。
本文采用计算Cronbach α系数的方法来检验量表的内在一致信度。计算结果见表1。各变量的Cron―bach α系数都大于0.7,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由于对IT吸纳能力的测度题项采用的是多项选择式提问,无需作信度分析。
4.2描述性分析
表2显示了领导力、企业文化力、组织学习力、变革管理能力、知识管理能力和IT吸纳能力等主要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从相关系数来看,5个IT吸纳核心能力与IT吸纳能力之间都是显著正相关的。虽然5个IT吸纳能力要素之间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小于其中任何一个的Cronbach α系数,说明量表满足区别效度的要求。
4.3多元回归分析
以IT吸纳能力为因变量,以5个IT吸纳核心能力要素为自变量,按照5个核心能力要素与IT吸纳能力的Pearson相关系数,由小到大逐个代进回归方程,进行分层多元回归分析,以此来观察当每个核心能力要素代人回归方程后,模型解释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显示,当一个新的IT吸纳核心能力要素被代入回归模型后,对因变量“IT吸纳能力”的解释能力(R2)都增强了,而且这种变化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Sig.F2=0.774),因而这个回归模型揭示了影响IT吸纳能力的主要因素。
从表4得出,领导力、企业文化力、组织学习力、变革管理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都被证实为促进IT吸纳能力的关键因素。5个假设都得到验证。从标准回归系数来看,领导力对IT吸纳能力的促进作用最强(Be―ta:0.346),知识管理能力次之(Beta=0.304),其次是变革管理能力(Beta=0.235),再次是企业文化力(Be―ta=0.195),最后是组织学习力(Beta=0.194)。
此外,考虑到变量之间的多元共线性问题可能会导致错误,为此在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时计算了方差膨胀因子(VIF),所得结果都小于10。根据经验标准,变量间即使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也是很轻微的,不会影响结论的显著性。
5 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企业内部对信息技术吸纳起着基础性、根源性作用的5种核心能力:领导力、企业文化力、组织学习力、变革管理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验证了这5种核心能力对IT吸纳能力都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其中,领导力对IT吸纳能力的促进作用最强,知识管理能力次之,其次是变革管理能力,再次是企业文化力,最后是组织学习力。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应当充分重视这五种核心吸纳能力的作用。通过对自身的信息技术吸纳核心能力的评价,针对其缺陷和不足,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加强核心能力的培育和提升,能有效促进IT吸纳能力,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