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3-16日,“2005’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第13届世界瓷砖大会”在中国陶瓷名城淄博举行,琳琅满目的各色陶瓷品让4000多名中外客商争睹了北方瓷都的风采,领略了陶瓷的魅力。
就在1个月前,“2005中国名牌产品”评选揭晓,淄博的华光陶瓷、硅苑“中华龙”和银凤陶瓷3个产品榜上有名。淄博陶瓷的品牌推进初结硕果。
淄博陶瓷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后李文化”时期的陶釜、“龙山文化”时期的蛋壳陶、北朝的青瓷莲花尊、唐代的茶叶末釉、宋代的雨点釉,一个个时代的杰作代表了淄博陶瓷业发展的脉络。经过长期的发展,淄博陶瓷产业现已拥有日用陶瓷、美术陶瓷、建筑陶瓷、化工陶瓷、电瓷、高技术陶瓷、陶瓷机械及高级耐火材料等产品门类,几乎涵盖了所有陶瓷领域,年销售额过百亿元。
单就陶瓷单项而言,淄博陶瓷没有绝对的优势,日用陶瓷在技术水平上有很大优势,但是规模较小;建筑陶瓷的规模可观,却缺少品牌、技术优势;高技术陶瓷正在快速发展,但时间较短。然而这些因素同时也使淄博具备了其他陶瓷产区所没有的在多个陶瓷领域都保持前列的综合性优势。
一个缺憾是,淄博陶瓷的优势并未充分转化为生产力。与景德镇、佛山等陶瓷产地相比,“淄博陶瓷”这个地域品牌不够响亮,尤其是叫得响的品牌产品更是凤毛麟角。在国内,提起淄博陶瓷,多数人认为是低档陶瓷,而南方景德镇、佛山的陶瓷才是品牌的代表,淄博陶瓷的发展因此受限不少。
目前,淄博有陶瓷生产企业和相关行业计600多家,除了皇冠、华光、硅苑、银凤等少数的知名品牌外,大多数陶瓷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靠低档次、大众货以及为外地企业做“贴牌”产品来推销自己的产品,仅有10%的企业拥有自己的技术开发、品牌推广部门。专家预计,今后3年内,国家将强制执行建陶生产企业准入门槛标准,淄博陶瓷将有30%至40%的企业自然减损,建陶工业结构调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加之整个淄博建陶产区整体竞争力不够突出,如遇市场波动,必将遭遇强烈冲击。
一个现实是,淄博陶瓷企业的生产设备多是一流的,而陶瓷的工艺和档次却远低于南方的陶瓷生产企业。企业缺乏品牌意识,不注意品牌的建树,同业之间的恶意竞争,致使淄博陶瓷在价格、品牌方面迟滞不前,南方的企业则趁机以低价买进淄博陶瓷产品,进行精美的包装,贴上自己的品牌,结果身价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淄博陶瓷过去一直是家庭作坊式的企业居多,销售方式也多是一些比较原始,无论从展示水平还是销售策略上都显得落后。淄博陶瓷需要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
于是淄博开始了陶瓷在技术含量和品牌培育上的开拓。淄博市首先出台名牌奖励政策,整合全市陶瓷生产资源,对优势陶瓷生产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一种争创名牌的意识和行动加速了淄博陶瓷名牌的孕育和诞生。经过细致考察,总投资30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中国陶瓷科技城在本次陶博会前夕开馆。科技城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集展会交易、厂商办公、仓储物流、五星酒店、高档住宅等综合功能,为淄博陶瓷搭建了一个贸易、交流、技术合作的平台。
2002年11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淄博市为“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为淄博陶瓷争取了一个宝贵的契机,陶瓷新材料产业成为调整工业经济结构的突破口。淄博市先后与中科院、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著名科研机构、高校签署合作协议,成为他们的成果孵化器,100多项成果被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强大的科研力量、快速的转化能力和优良的发展环境促进了淄博新材料产业的大发展。其中,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金属新材料、纳米材料、稀土材料、人工晶体等产业形成,高技术陶瓷迅速在淄博兴起。
高技术陶瓷由于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磨及良好的光、热、声、瓷、化学等方面的性能,为任何金属材料所不能代替,是一种新的节能环保材料。经过几年的发展,淄博市高技术陶瓷已经初显成果。以“中国龙”入选“2005’中国名牌产品”的山东硅苑新材料科技公司,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向多领域的高精尖产品扩展,目前公司的机械、造纸、化工、电子等工业用古化铝及氧化锆、碳化硅耐磨材料,以及特种耐火材料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山东硅苑被认定为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技术支撑企业。
与山东硅苑新材料科技公司一起撑起淄博高科技陶瓷产业的重点企业已有近10家。淄博工陶集团与世界500强企业日本旭硝子公司合作生产电熔耐火材料,使企业跃居全国重点陶瓷企业首位。2004年淄博市高技术陶瓷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亿元,在特种陶瓷、工业陶瓷、高档耐火材料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优势。
高技术陶瓷企业的兴起推动淄博陶瓷业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淄博市为陶瓷产业进行了新的调整和规划:以陶瓷新材料为主的新材料是淄博市新材料产业基地的支柱产品,新材料产业发展将以陶瓷为主,广泛开发航空、日常生活、机械等领域的应用材料及边缘性的新材料产品。淄博陶瓷正由科技而步入品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