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末的日照港特别惹眼:10月16日,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在内地主板成功上市;11月25日,日照港吞吐量突破1亿吨大关,由此成为全国亿吨港口的第9名。 作为日照港领军人物的杜传志心里当然异样兴奋。从建成投产到跨入亿吨大港,仅仅用了20年的时间,日照港的“飞长”凭的是何独门绝技?走进日照港,你会发现这个问题原来已经不说自明。“靠市场,靠规模,靠调整,而这一切必须以快制胜。”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杜传志的轻松解释下是日照港20年的艰苦创业之路。
左图:杜传志认为,日照作为新亚欧大陆东方桥头堡,其港口建设具有很大的潜力及发展前景
右图:2006年,日照港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中国沿海最年轻的亿吨大港。
年轻的亿吨大港
日照港气候温和,不冻不淤,港口作业基本不受台风影响,港口前沿水深可达24米,适合建设35万吨级深水泊位在内的大型深水码头,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深水良港。
日照港1986年正式对外开港开放,是国家规划建设的散货运输南部大通道的主要港口。目前这个港口有石臼、岚山两大港区, 拥有3 3 个泊位, 能力是8000万吨。日照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重要支撑载体,陆上通过沿石铁路、沿河铁路到荷兰鹿特丹,已经实现了和100多个国家的同行。
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日照港业务快速发展,从1997年至2005年,日照港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22.6%,超过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吞吐总量15.6%的年均增长率。
人们在感叹这种速度时不会知道,这个速度是被“逼”出来的。6年前,也就是在中国“入世”带给所有航运企业契机的时候,日照港还没有完全走出设施滞后的尴尬。当时的日照港核定吞吐能力2592万吨,面临着泊位超负荷运营,货种相对单一,市场应变能力差的局面,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日照港的发展。
从建设日照港开始, 杜传志2 5 年来从未离开过港口,他对日照港的发展历史有着绝对的发言权。“在我们港口的发展历史过程中,煤炭曾经一度是占据我们全港年吞吐量的80%,那么可想而知‘一货独大’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潜在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如果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下来的话,那么随着我们国家的能源政策的调整和市场形势的变化,不要说我们港口的发展了,就连生存都非常困难。”
扭转危机的办法只有靠市场,靠规模,靠调整,而这一切必须以快制胜。
日照港用了17个月建成了20万吨级的矿石码头,提前一年半完成了10万吨级的集装箱码头……
有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日照港迅速膨胀。2005年,货物吞吐量突破8000万吨大关;2006年,货物吞吐量突破了亿吨,创造出了用20年的时间跨入了亿吨大港的奇迹,成为全国亿吨大港中港龄最短最年轻的港口。目前日照港货物吞吐量以日均30万吨的速度高速攀升,矿石吞吐量已经达到中国沿海港口的第2位;煤炭居中国沿海港口的第4位;粮食、木材和水泥的出口量处在中国沿海港口的第1位。今年日照港完成1.3亿吨以上的吞吐量已成定局。
置身山东经济新布局
山东省新近提出“一体两翼”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构想。所谓“一体”,就是从东部沿海沿胶济铁路向西到省会济南周围,构成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两翼”即北线和南线,北线指黄河三角洲及周边, 南线指鲁南经济带。“一体”聚集了山东省主要城市,总体发展水平较高,经济总量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二;相对“一体”,“两翼”无疑是山东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然而却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日照港的领军人物,杜传志先生荣居2006年度山东财经风云人物榜首。
鲁南经济带的重点推出,给了日照港又一个发展良机。按照 “一体两翼”发展战略部署,鲁南经济带将成为山东省发展新的增长点。作为鲁南地区惟一的出海口岸和重要的基础设施,日照港必须进一步增强港口的服务功能,延伸港口相关产业链, 从而促进日照港与鲁南地区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杜传志认为,“十一五”是日照港由亿吨大港向亿吨强港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置身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潮流,日照港在全国能源和原材料运输布局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经济腹地不断延伸,后发优势更加明显。“一体两翼”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无疑会给日照港和鲁南地区带来共赢发展。
“这就要求日照港必须站在促进鲁南开发的战略高度,结合鲁南产业布局规划,根据鲁南经济带未来发展的需要,统筹港口码头建设和运输货类发展。日照港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功能,改善集疏运条件,降低物流成本,发挥日照港鲁南经济带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鲁南经济带的综合竞争实力。”杜传志说。
“十一五”期间,日照港将着力突出“大宗散货、集装箱运输、原油运输、综合物流”四大重点,全力打造最具活力的国际一流强港;计划5年内投资102亿元,新建34个生产性泊位,力争到2010年,使港口通过能力和吞吐量双双达到2亿吨,努力增强日照港对鲁南经济带的服务能力。
其实, 在鲁南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日照港一直扮演着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港口作为资源配置的载体,有利于更大范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整合,将港口的运输功能与临港地区的工业、商贸、物流以及城市功能紧密联系起来。日照港作为水陆联运的枢纽,后方陆域纵深广阔,与鲁南腹地优势互补性强,是理想的临港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装备产业转移承接地。
日照港将积极发挥港口优势,广泛开展与上下游关联产业、优势资本的招商引资,积极开展港企、港航、港铁、港港间的合资合作,构建和拓展物流产业链条,尤其是积极争引鲁南骨干企业以合资合作、参股经营等多种形式,直接参与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通过构建利益共同体、缔结联盟, 推进“区港联动”,使港口真正成为鲁南企业走向海外市场的枢纽,承接全球范围内资源跨国流动的有效平台。
“三篇文章”写未来
年轻的亿吨大港未来之路该如何走?
以杜传志为中心的日照港决策层写出了港口未来发展的“三篇文章”――结合、融合和联合。
“结合”就是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适应度、增强对经济发展支撑力和拉动力。在规划建设上,日照港必须着眼长远,站在服务山东“一体两翼”战略部署、服务中西部广大地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紧密结合腹地产业布局、生产力布局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港航发展趋势, 全力推动港口与临港园区、临港大工业、大物流、与国家区域战略布局的衔接与配套、协同发展;必须适度超前,加快港口的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加快以港口为龙头的铁路、公路、水路和 管道等立体集疏运体系建设,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运输支撑和产业拉动,主动适应区域和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力争到2010年,使日照港的通过能力和吞吐量双双达到2亿吨。
“融合”就是在市场运营上, 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依靠铁路、公路、航运、客户等相关各方的紧密协作, 加强对接、主动融入腹地经济。根据经济发展需求,进行市场拓展和货源结构调整,哪里有货源,哪里有需求,市场就开拓到那里,服务就延伸到那里。加快在沿大陆桥腹地建立“无水港、旱码头”,扩大内陆口岸直通,增开内陆班列,将港口服务和口岸服务延伸到腹地,增强对腹地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增开国际航线航班, 加大国际中转辐射;依托传统装卸、仓储主业,大力拓展港口保税、物流分拨、贸易、金融保险、对外投资、信息服务等综合功能,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不断提升口岸综合竞争力;突出效率、质量和服务,着力打造日照港“阳光港口、传载真诚”的卓越品牌,努力为广大腹地提供最经济、最便捷、最高效的港口服务;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港口与员工个人、与经济社会、与环境建设发展的相互协调,着力建设“自主创新型、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阳光和谐型”的现代化港口。
“联合”就是不断扩大开放, 联盟合作、借力发展,提升国际化运营水平,促进腹地经济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融入全球物流和国际经济。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船公司、货主、铁路、公路、航空等相关各方的联合,加强与临港工业、临港园区、开发区的协同,加强与鲁南经济带、与中西部地区的合作,共建共用日照港,尤其是着眼于港口在全球物流中战略地位的提高,着力寻求与国有大型旗舰型企业以及跨国巨头、优势资本的联盟合作,积极引进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延伸物流链, 拓展产业链, 集聚更多生产要素,使港口真正成为腹地走向海外市场的枢纽,成为承接全球产业转移、资源跨国流动和配置的高效平台,促进和带动临港大工业、大物流和区域经济的共赢发展;深入了解国际市场特点,寻找机遇,努力实现日照港跨地区、跨国投资经营的突破;借助资本市场优势,加强资本运营,借助与银行界、金融界的战略合作,持续融资、多元融资,推动港口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杜传志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突出大宗散货、原油、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四大重点,加快建设能力大、功能全、管理好、服务优、影响广的国际一流强港。”
在“十一五”的5年中,日照港将投资102亿,建成34个泊位,到2010年底力争使港口吞吐量突破2亿吨的目标,全力打造一个国际一流的强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