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_山东文化产业热流涌动

  《阿凡达》启示录   就在2009年即将结束的时候,一部美轮美奂的科幻大片《阿凡达》登陆中国,彻彻底底地火了一把。梦幻般的潘多拉星和3米高的蓝色纳美人深入人心。除了让人在电影院里心潮澎湃,它们的热度已经从大银幕扩散到玩偶、服装、游戏等等电影周边产品。就在影迷们津津乐道于影片的视觉冲击、3D 效果和超高票房时,参加山东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却从中看到了更多。
  在山东省“两会”上,“文化”一词成为代表委员们最为热议的话题之一。“美国一部《阿凡达》,上映一个月全球票房收入达到14.26亿美元,从中国就敛走了6亿多元人民币,这顶我们一个大企业全年的利润。”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在参加潍坊市代表团的分组审议时感慨道。他说,在全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同时,应该转变对文化产业的传统认识,文化产业振兴刻不容缓,不容小觑。
  一部电影让我们领略了文化产业所蕴涵的无限商机,应该说这张电影票不算贵!
  与经济、科技等传统产业领域不同,文化产业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文化产业又是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加上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作用,文化产业方面投资热将会长期存在,文化产品是与日俱增的消费热点。
  以日本为例,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长期的经济低迷之后,日本经济加快了从传统的制造业向新兴的文化产业转型的步伐。目前,日本的文化产业体系已较为完整, 以音乐、动漫、时装、广告为代表的日本“酷文化”更是风靡全球,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日本的这些文化产业生产规模已达到1300亿美元,超过了汽车业,在国民经济中成为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2009年7月,国务院通过并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纳入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目标。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动下,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2009年上半年,中国文化产业平均增幅高达17%,速度远超过GDP和第三产业的增速。
  文化产业也在政府推动和政策扶持下,逐渐成为一些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
  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在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9年,山东文化事业进一步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省有22家出版单位、129家发行单位、74家电影公司和电影院、14家文艺院团完成转企改制。继2008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山东文博会之后,2009年,山东省又成功举办了第十九届全国书博会、第七届全国园博会和第七届全国花博会。文化产业规模快速膨胀,实现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增长15%以上。
  为加快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山东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确定了文化产业增加值到2015年占GDP比重达到或超过5%的目标。2008年以来,山东省先后出台了10多个推进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省市两级设立2亿多元专项资金,扶持转企改制单位和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发展。
  
  文化产业振兴 体制改革先行
  新年的第一个晚上,爱看杂技的张先生就带着孩子早早来到了文化东路上的山东杂技演艺厅。山东省杂技演艺有限公司最新创作的大型杂技主题晚会《飞旋》在这里连续上演。演出开始后张先生惊讶地发现,与以前传统的杂技表演不同,《飞旋》是以杂技为主体,吸收舞蹈、音乐、武术等多种艺术因素,调动现代灯光、音响、舞美多种艺术手段相互配合,打造而成的一台个性独特的新概念晚会。晚会中的《车技》《蹬人》等节目,都曾在国际杂技比赛中屡获大奖。《飞旋》将杂技与底蕴深厚、大气磅礴的齐鲁文化相结合,在听觉和视觉上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亲切的《沂蒙山小调》更是让这台杂技晚会带有明显的齐鲁韵味,精彩的杂技表演让全场的观众大呼过瘾。
  这场晚会就是刚刚成立的山东省杂技演艺有限公司给观众们奉献的第一道杂技艺术盛宴。
  进入2009年,打造经济文化强省的山东以院团转企业改制为重点,全面推开转制试点工作,同时积极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和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尤其是省直文化单位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山东省杂技团、山东剧院等6家国有文艺演出院团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同步进行,参与改革的单位数量占省直文艺院团和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近一半。山东省委、省政府为3家企业的改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扶持,不仅可以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和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及文化产业引导专项资金的政策支持,省财政还一次性补助公司专项经费,一个个制约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迎刃而解。
  2009年12月23日,山东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杂技演艺有限公司、山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三家省直文化企业揭牌成立,旨在开发山东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既有传统底蕴又有现代气息的齐鲁文化品牌,努力实现成为一流文化传媒企业的目标,山东省直演艺产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2009年7月,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影片《沂蒙六姐妹》公映,这是继电视剧《闯关东》等“鲁剧”成功播出后,山东文化体制改革结出的又一硕果。在上世纪80年代《武松》、《今夜有暴风雪》、《高山下的花环》以英雄叙事与时代主题的契合创造了“三连冠”的辉煌之后,山东影视剧创作曾陷入10余年的沉寂。2008年12月31日,山东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新集团实行制播分离,薪酬与业绩挂钩,山东影视集团活力倍增,其斥资4000万制作的《南下》正在全国各卫视台掀起收视狂潮,成为建国60周年献礼剧中的翘楚之作。山东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刘长允说:“山东电视台还把少儿频道、‘新杏坛’栏目制作班子拉到北京,借助首都大舞台的优势,推出一个个脍炙人口的节目。”
  
  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产业
  就在山东省加快推进省直文化单位产业改革的同时,各地市也在积极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大力实施文化品牌带动战略,努力培育文化内涵丰富、附加值高的文化品牌。
  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曲阜立足丰厚的孔子文化资源,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开发、企业运营,打破单一的“三孔”文化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文化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提出“以孔子文化品牌为依托,以重大文化项目规划建设为重点,以旅游、会展、演艺等文化产业为内容,建设以现代城区和未来城区为中心的文化产业核心区”的设想,着力培育多元的文化产业品牌。
  曲阜市先后成立了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管委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围绕“孔子”品牌衍生的文化企业、文化产品更加推动了曲阜文化产业聚集。孔子故里修学游、寻根朝觐游等开辟了现代人感受儒家文化的新视角。曲阜民营文化公司由十几家一下子发展到七十多家。第十九届书博会曲阜分会场,现场交易额达5400多万元,社会综合效益达1.6亿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2.6亿元。全球首部102集大型儒学文化系列片《演说论语》即将公映、电影《孔子》首映式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连续14年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曲阜市不断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积极培育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取得了一个个硕果。
  地处鲁中的淄博则围绕鲁商文化做文章,着力培养“会展经济”,扩大了节庆品牌的影响力。中国(临淄)第六届国际齐文化旅游节、第六届中国(周村)旱码头旅游文化节、第二届中国(沂源)七夕情侣节、第三届中国(淄博?博山)孝文化旅游节等相继成功举办,引领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大力培植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发展。齐文化、聊斋文化、鬼谷子文化、孟姜女传说文化、孝文化、商埠文化、五音戏剧文化等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地域性文化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
  泰安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优势,巍巍泰山给予了泰安文化产业无限的想象力。泰安以打造泰山文化品牌为重点,做好“文化产业与旅游的结合,文化产业与经济的结合”的文章,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现代传媒业、影视动漫业等八大重点门类,全力打造泰山文化、水浒文化、旅游文化等知名文化品牌,构建具有泰安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目前,作为全国第一场涵盖五朝历史的高科技大型实景演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项目、全国最大的文化科技公园――泰山方特欢乐世界项目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毋庸置疑,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海洋文化、革命文化在齐鲁大地上激情碰撞、融会贯通,有礼仪之邦美誉的山东如何将厚重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最终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实现山东从经济强省到经济文化强省的跨越,将是山东省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In 2009, despite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hina’s culture and recreation industries, such as animated cartoons, movies and network games secur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such disadvantaged conditions. Seizing the opportunities, Shandong Province launched a series of reforms, such as reforming the cinema systems and establishing groups for publishing, newspapers and radio & television, which become the catalysts to activate the culture industry.
  At the meetings of the People’s Congress and the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of Shandong Province held this year, “culture” was the hottest word discussed by deputies to the meetings. When participating in the discussion of the Weifang municipal delegation, Li Qun, Member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and Director of the Publicity Department of the CPC Shandong Provincial Committee said that while transforming the mode and adjusting the structure, Shandong should change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e industry. It was urgent for Shandong to invigorate the culture industry.
  In 2009, Shandong made energetic efforts to reform the cultural mechanism. Throughout the province, 22 publishing houses, 129 distribution units, 74 movie companies and cinemas, and 14 troupes were incorporated as enterprises. After successfully holding the Second Shandong Culture Industry Fair, in 2009, Shandong Province successfully held the 19th National Book Expo, the Seventh National Gardening Expo and the Seventh National Flower Expo. With the expansion of culture industry scale, in 2009, Shandong’s culture industry turned over added value amounting to 100 billion yuan, an increase of 15% over the previous year.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 large province of culture to a powerful province of culture, Shandong has p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industry in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has determined the goal of making the added value of culture industry account for or exceeds 5% of the GDP by 2015. Since 2008, Shandong Province has promulgated more than 10 polices concerning promoting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industry. More than 200 million special funds at the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level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o support the incorporation of 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key cultural industrial proj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