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扶桑心在华] 扶桑怎么修剪视频华上

  没有磨练,哪能成长      17岁那年,王能书离开家乡到了福州市,凭着过硬的技术,自己办起了机动车修理厂,直到1988年,靠着自己几年辛辛苦苦积攒的钱东渡日本边学习边打工。
  王能书和所有的长乐人-样,吃苦耐劳,有着顽强的毅力。在日本打工时,刷碗、送报纸、当招待,也做一些教中文、翻译等不太辛苦且报酬也还不少的工作。但是,他还是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上。
  在日本,首先要克服语言的障碍,为此王能书下了很大的工夫。他的努力刻苦深得学校校长上木立的赏识。受上木立校长的重托,王能书从中国招收了几百名学生到日本深造,让一大批想出国留学的学子圆了出国的梦想,也圆了自己童年时的梦想。在日本的半工半读生活中,他用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和辛劳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会”。
  
  身在扶桑心在华
  
  一提到山东,在王能书的童年记忆中,就会想到《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和气势磅礴的泰山。山东汉子的仗义豪情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世纪90年代初,因业务上的关系,王能书有幸认识了山东黄泰实业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善军,更加觉得山东人杰地灵,山好、水好、人更好。于是他在滨州市邹平考察了焦化行业投资项目。
  2003年8月,邹平福明焦化有限公司在邹平县挂牌成立,已投入了资金2个多亿,建成了年产60万吨捣固焦工程项目,已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验收合格的焦化行业公告企业,是集生产、销售、运输为一体的中外合资企业。其主要产品有一、二级冶金焦和煤焦油、粗苯等,煤气全部综合利用。同时还配备了发电厂及洗煤厂,是当地的主要纳税大户,在历年各级政府的经济会议上都受到大力表彰,获得了“精神文明建设奖”、“优秀民营企业”、“责任制管理考核先进企业”、“诚信纳税先进企业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多个光荣称号。王能书连续多年被评为“滨州市先进企业家”。
  王能书作为滨州市福建商会的常务副会长,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经常组织一些福州的投资者到山东考察、投资,也邀请山东的一些领导和企业家到福建了解、考察自己的企业和项目。公司每年都投入部分专项资金用于环境治理,比如大量地种植树木,不仅做到全面绿化并且还做到美化。公司设有3名专职环保人员,随时对环保方面的问题进行检查、督促、落实。公司还经常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到外地学习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同时,公司还设有环保法制宣传专栏、专刊等。
  
  注重旅游文化的开发利用
  
  2004年山东福明焦化有限公司走上正轨,正式投产运行。王能书董事长又斥巨资在福建省闽清县境内征地千亩,开发大明谷生态旅游度假村生态旅游项目,成立了福建大明谷温泉旅游有限公司。
  福州的温泉属于硫化氢泉,有效改善皮肤的微循环,使皮肤组织氧化代谢加快;促进炎症吸收和组织细胞再生,改善皮肤患者皮肤的硫平衡;有利于调整血压,改善血液循环等。温泉村是集药、精油、茶、醋、酒等各种浴池的大型健康水疗场所,提供餐饮、烧烤、钓鱼以及滑草场、商务会议等服务配套设备,是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的首选胜地。
  福州市人民政府在福州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将“大明谷温泉度假村项目”列为政府2006年“八大民心工程”之一。
  
  为人善用,事业发展的巅峰
  
  王能书为人善用,是有意识和有决心的人。他具有很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与高级管理机构坚定同盟。高超的战略和分析头脑让他能看到大局,对业务投入。他善于与跟他性格互补的各部门总经理分享领导权力,将工作进入最佳状态。这也是王能书管理企业的独到之处。
  1993年回国后,正值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大改革,除了在福建投资外,王能书在近几年又陆续斥资近20亿元,投入到山东的经济建设中。比如,2007年和2008年在山东潍坊市投入近10亿进行城中村改造项目;2010年在山东高密市开发房地产项目;2009年在山东博兴县投资了近亿元成立了山东国盛陶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生活上的朴素影响一生
  
  如今虽然富有了,但王能书仍然保持着孩童时的朴素,除了一些重要场合需要特别修饰外,平时的穿着都不讲究,有时一件衣服穿上好几年。妻子经常提醒他“人靠衣装马靠鞍。”王能书却不以为然。他总认为不可以貌取人。王能书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在生活上不和别人攀比,在学习工作上要有拼搏向上的冲劲。
  “在我创业的过程中,最艰难的段日子,就是去日本的头两年。那些日子每天睡眠不到4小时。为了多赚钱,一个人打好几份工,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那一段的生活至今历历在目,让我养成了朴素的习惯,也增添了人生的阅历,为今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用爱心回报社会
  
  王能书开始捐资助学,源于一篇刊登在《福建广播电视报》上的报道有一个小女孩家里很穷,住在低矮破落的窑洞里,除了一张木板床、一件破旧的被子和几件烂衣服,家中找不到别的物品。脏黑的灶台上,七零八落放着几个已吃了好几天的熟红薯。父亲让她退学。妈妈也说“又要吃饭,又要读书,哪有钱啊?”小女孩就跪在妈妈面前哭着说“妈妈,只要答应我上学,我以后就不吃饭了。”看到这篇报道,王能书流泪了。他当场致电给报社和教育部门,开始每月资助一部分需要帮助的孩子,至今一晃就是十几年。
  王能书说:“我到过那个贫困地区,很多小学生都要走好几里路去上学。他们从家里带米到学校煮,加上一点盐,孩子们就开开心心地吃起来。看到这一幕,我内心一阵悲凉与痛楚。中国每年至少还有100万儿童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当中国那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心满意足地步入小康生活时,是否意识到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同一片蓝天下,还有这么多的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回报社会,帮助贫困群众是我们今后继续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