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衣街是济南“曾经的老街”。之所以说“曾经”,是因为它现已不存在了。20世纪50年代,济南市进行道路拓宽改造的时候,估衣市街并入了现在的共青团路,即如今从电信大楼到西门桥的这一段。
像许多街道一样,从名字上即可约略地知道估衣市街上的旧事。在穷苦的旧时代,好多人买不起新衣服,所以只好买旧衣服;而一些有钱的人也乐意把不愿意穿的旧衣服拿出卖掉。当然也有一些人,因一时缺钱,就把自己的衣服拿出来当掉,以解燃眉之急。如此,买卖旧衣服的市场逐渐形成了。在济南,这样的生意集中在一条街上,这就是估衣市街――这条街或许以前没有别的名字,所以有人就由此叫它“估衣市街”。或许它以前也是有名字的,可不够响亮,人们便以更响亮更有特点的新名字来替代它了。总之,在旧服装买卖兴隆的年代,“估衣市街”实在应该算是应运而生了。
到了20世纪20年代,估衣市街就有点名不副实了――卖旧衣服的当铺已经没几家,倒是其它商铺日渐多了起来。这也不是没来由的。从估衣市街经普利街到商埠,是济南老城区通往商埠的重要路段,所以就汇集了众多商家。饮食店、鞋帽店、药店,水果店、肉店、茶庄都往这条并不很长的路段上挤,一时间这里成了“黄金地段”。
有商家聚集的地方就免不了有妙趣横生的商业传奇和惊心动魄的商战。估衣市街当然也是如此。牛国栋先生在《济南乎》一书中曾经写过这里的商业竞争:
估衣市街路北的二层楼房万和堂药店是整条街上最高大的店铺,建筑有西式特色。这座20世纪30年代由天津商人开设的中药店名噪一时,它与马路对面早几年开业的天德生药店唱对台戏。天德生是家老字号,早在清嘉庆年间就属“五大药栈”之一。万和堂营业时在门口张灯结彩,播放唱片。他们在每服药上都印有介绍药品的名称、形态和作用的图片,并奉送过滤汤剂的漏子,因此门庭若市、生意火爆,抗战前夕终于将天德生给挤垮了。
几经拓宽改造之后,估衣市街彻底“溶入”到了共青团路中,街上以前的店铺及纷争也随之灰飞烟灭了。在这条曾经的老街惟一剩下就是一座古老的庙――关帝庙了。
关帝庙并不大,但古色古香,颇有特点。关帝庙从前是在济南城的西门之外,而如今,这“西门之外”早已经成了在现代化都市的商业中心。沧海桑田,世事变幻,曾经的老街不在了,曾经的商铺不在了,曾经的建筑也不在了,可惟有关帝庙,在历经岁月沧桑之后保留了下来。这是人事还是天意?是奇迹还是必然?
关羽生前是一名战将,戎马倥偬,风餐露宿,可在死后却受到世人崇拜,成了“武圣”,到了几乎与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齐名的地步。是什么力量一步步地将关羽由人变成了神?在对关羽塑像的一次次的顶礼膜拜的背后,隐含着我们民族怎样的精神特质?……
“当时义勇倾三国,万古祠堂遍九州。阶下苍松高百尺,气冲霄汉未能休。”关公当年骑赤兔马搏杀疆场的雄壮场面,夜读《春秋》的感人情景4,忠心守义,报效蜀汉的浩然气节,虽然都早已化为了历史烟尘,但是,关公自身所具有的和被后世所叠加上的那些道德观念和道德精神,却在朝野一致的追捧中成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一份重要遗产。
或许正因为有上述积极意义,中国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对关公的敬重乃至崇拜,并未在海内外华人中大幅度降温。台湾岛面积不算太大,但全岛却有大大小小的关公庙近400座;全岛人口不足4000万人,却拥有关公崇拜者800多万人。旅美华人中有一个崇奉关公的民间组织,在全美各地的分会竞有1 40多个。当然,在侨居东南亚的华人中,对于关公的崇拜和祭奉,也非常普遍。维护和承继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促进和增强海内外华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关公文化在当代社会中所具有的新价值和新作用。这正如于右任先生为关公庙题的一副楹联中所说:“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春秋》一书代表着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