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思维【无法摆脱冷战思维】

  按照布什的说法,9.11是对美国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的挑战,并利用了美国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在美国历史上,曾有两次在进行战略大调整时使用过这样的说法。第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认定法西斯主义是针对美国的生活方式、针对美国的价值的挑战;第二次是在冷战动员的时候。看美国的政策,只要看到出现这样的定义,它的战略差不多就清晰可见了。因为谁要是威胁到美国的生活方式,谁一定是美国的首要敌人。
  这一事件确实促进了美国战略的调整。但是战略转变虽然巨大,却还存在着某种不稳定性。我们用美国历史上两次战略转变,来与这次转变做一对照。这就是1941年珍珠港事件和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宣布冷战开始。最大的不同是政府的态度不同。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罗斯福政府几乎从1937年开始就试图说服美国公众摆脱孤立主义影响、参与到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中去,他很早就预见到法西斯主义对美国的威胁,但他一直无法说服公众卷入战争,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上下才义无反顾地投入反法西斯战争。在这一过程中,是政府走在了公众的前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杜鲁门也是长期地强调所谓苏联扩张的威胁。他不断地在政府内部凝聚共识,又试图通过媒体影响公共舆论,再试图去说服国会认识这种威胁是对美国生存的根本威胁,但是他的认识却长期不为公众所接受。后来因为发生了1946年苏联向土耳其要求共管黑海海峡问题、1948年柏林危机和1950年朝鲜战争,借助于这些事件的发生,美国公众才跟上了政府的认识,或者说是将美国的公众凝聚到了政府精英阶层已经认识到的那些问题上。可以看出,在那个年代,关于即将到来的冷战的转变,政府的主流认识是超前的。
  而这一次则有很大的不同。这一次,美国政府是在不情愿的状态下被拖入这样一场战争的。他们更擅长并热衷于冷战式的对抗,没有应付冷战后跨国安全威胁的准备。这种政府反应滞后的效应会逐步显露出来。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副部长沃尔福威茨的声音(他们过分地强调军事手段)还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持,这从反面说明了这个事态并不是他们长期思考的东西,他们更多关注的还是那些传统的地缘政治。就像在2000年总统选举时,共和党被人批评的那样,他们的脑子还停留在海湾战争以前,完全是冷战时期的那种思维方式。9.11事件发生后,无论是对问题严重性的认识,还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至少以他们为代表的这一派人还无法摆脱过去长时间形成的思维模式,美国政府的政策就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这可能会影响美国安全战略的转变。布什政府班子的认识实际上并没有跟上形势的变化。
  布什政府的班底是由处理过海湾战争的那拨人马组成的,具有非常熟练的处理危机的能力和技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事态发生以后,布什政府那种应付和控制局面能力,在本土加强防卫和向海外派军的能力都是非常强的,有条不紊,进展迅速。但所出现的问题,恰恰是由这种危机管理方式带来的,而且这些问题都是较为严重的。布什政府作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向海外进行军事部署,且这种部署的规模之大,让人感到决不仅仅是要对阿富汗这一个国家进行打击。人们一时无法搞清美国要对多少国家开战。
  所以,我认为,这种危机管理方式完全是冷战时期处理地缘政治问题的那种典型的反映:向所有的战略要点迅速地投送大量兵力,取得战略上的优势,形成威慑。当然,这种做法也适应了美国国内民众要求报复、要求安定的情绪。但是这种危机管理方式带来的最大问题是,打起来的这场战争与原定军事计划之间发生脱节现象。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短短几天的空袭,阿富汗可以打击的军事目标已所剩无几。那么大规模的军事部署最后导致这样的结果,外交的政治的考虑与实际的军事目标不能平衡。所以现在美国国内也出现争论,对这场战争提出质疑:反恐怖究竟应该是一场战争,还是一次警察行动。就是说,军事打击能不能解决问题。
  
  这样的军事行动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很大的。这样一种大规模的军事部署导致了大量阿拉伯国家不愿意表态,因为谁都不知道美国军事打击的规模有多大,会涉及多少国家。所以我认为美国的这种危机管理方式,既反映了它老练成熟的一面,也反映出它不能有效地应对恐怖活动的特点,以致带来这些负面影响。当然,美国政府对其政策很快进行了调整,能够控制局面。
  但现在看来,美国的战略调整仍然没能完全解决问题:
  第一,美国并不能清楚地确认这场战争的战线有多长。当前的目标就是打击阿富汗,打击本?拉登,这是因为它确认本?拉登是最大的、也是最直接的威胁,而且我认为美国提出的证据是具有说服力的,如果不打便无法安抚国内民众的情绪。但是打完阿富汗以后下一步怎么办,是否还要把打击对象扩展到别的一些国家,即使“耐心冷静”、“深思熟虑”的鲍威尔也从来没有松口说别的国家不能打。美国把打击目标限制在阿富汗及本?拉登,它最坚定的盟友布莱尔也表示绝不对他国采取军事行动,这可能表明,美国要想保持一种伸缩余地,可以让盟国出来,或者是被认为具有代表性的盟国出来安抚其他阿拉伯国家,但美国本身不做任何承诺。所以我认为,这个战线到底有多长很难说。
  第二,美国的主要战场在国内还是在海外,是到海外打恐怖,还是在国内防恐怖。恐怕美国现在是在两线作战,这是美国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海外大量用兵,国内受到安全威胁。欧洲空军到美国去帮助保卫领土,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态。美国国防部最近制定的防务评估报告把保证国内的安全放在首位,但它的政策能不能反映这种需要,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第三,是各项利益和目标轻重缓急的安排。我认为现在轻重缓急已基本确定,但是也有不清晰的地方,这也与安全战略转变不彻底有关。一,在新的安全报告中仍然保留了9.11之前的那种地缘战略意义上的军事安排,如增加东南亚军事部署,其实这并不是反恐怖之需,而仍然是以对付地区大国崛起为背景。二,布什最近讲道,北约东扩是美国的一个战略决定,在明年布达佩斯会议上将做出历史性的决策。三,布什又讲,1972年反导条约一定要废除。事实上应该看到,这次国防预算中,实际上挤压了建立反导系统的资金。但政府还是坚持。所谓受到挤压就是为了保证国防预算中的60亿美元反恐怖支出能够到位,挤占的就是这个反导系统,这些是在军费预算增加100亿的情况下挤占的,但布什坚持建立反导体系,而且并没有考虑俄罗斯的感受,这也反映了美国单边主义的一种惯性,它已经形成了一种定性思维模式。从上述几个方面来看,如果对阿富汗战争进行顺利,恐怖主义威胁受到遏制后,反恐怖优先的重要性有可能被挤压,目前的部署是为了应付当前的局面,而这个局面又不是这届政府长期准备的战略。
  对于美国当前的战略可概括为:首先,恐怖主义是美国首要威胁,美国要尽其最大能力进行反恐怖斗争;但基于历史的经验,同时也要防止某个大国借反恐怖而坐大,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美国最大的教训,就是在打完反法西斯战争以后,出现了一个苏联。这是美国安全战略的完整概述,应该说这个战略在逐步显现其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