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上演“三国演义”|上演一场三国演义是什么意思

  多年来一直在海外流亡的两位前总理贝?布托和谢里夫双双摩拳擦掌,信心满怀,急欲回国挑战一心谋求连任的现总统穆沙拉夫。三人围绕着权力展开了谋略与意志的较量。
  
  9月20日,巴基斯坦选举委员会首席专员法鲁克宣布,巴总统选举将在10月6日举行,穆沙拉夫将以军人身份寻求连任。虽然选举尚未开始,但血雨腥风的搏斗却已提前而至。多年来一直在海外流亡的两位前总理贝?布托和谢里夫双双摩拳擦掌,信心满怀,急欲回国挑战一心谋求连任的现总统穆沙拉夫,三人围绕着权力展开了谋略与意志的较量。巴基斯坦政坛一时之间充满了刀光剑影。一出“三国演义”的活剧正在上演。
  
  
  谢里夫:回国收复“失地”
  
  谢里夫曾于1990年~1993年和1997年~1999年两度出任总理。1999年,时任总理的谢里夫,试图解除陆军参谋长穆沙拉夫的职务,并迫其流亡国外。结果穆沙拉夫“先下手为强”令其支持者包围了总理府并将谢里夫逮捕。谢里夫随后被投入监狱。2000年,巴基斯坦反恐法庭以贪污腐败、劫机、逃税、挪用公款及恐怖主义等罪名判处谢里夫终身监禁。同年,谢里夫与穆沙拉夫达成协议,愿意流亡海外10年以免除牢狱之灾。此后,沙特阿拉伯就成了谢里夫“流浪”之地。实在呆腻了,谢里夫也去欧洲“散散心”。
  人虽然在国外,可谢里夫的心却始终在想着巴基斯坦国内的事,并期待有朝一日能重返故土,收复政权,以报当年一剑之仇。为此,他“卧薪尝胆”,继续担任着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的领导人,“遥控”该党从事反政府及穆沙拉夫的活动。这个机会终于让谢里夫等来了。今年8月23日,巴基斯坦最高法院做出裁决,允许已流亡在外七年多的谢里夫及其兄弟回国。闻听此讯,谢里夫狂喜不已,随即宣布要回国参选,与穆沙拉夫现场PK。
  但谢里夫的举动却遭到了巴基斯坦政府及沙特的反对。巴政府反复对其发出警告,称其一旦回国就可能遭到逮捕或被驱逐,因为最高法院虽然裁定他可以回国,但并没有免除他的罪名。穆沙拉夫总统8月29日也敦促谢里夫“展现人格,恪守协议”,老老实实呆在沙特,不要干扰目前国家的政局。沙特国王的特使也表示希望谢里夫遵守他与有关方面2000年达成的流亡海外10年的协议。
  面对警告与劝诫,谢里夫置若罔闻。9月9日晚,谢里夫从英国启程回国。在飞往伊斯兰堡的飞机上,他说:“我感觉好极了。回国参选是我的职责、责任和国民义务,我为此将不惜一切代价,我已经准备好面对各种局面。”10日凌晨,飞机抵达伊斯兰堡,然而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无情的逮捕。飞机刚一降落,巴基斯坦移民部门的官员就登上飞机,要求其交出护照,但遭到拒绝。随后,几个身穿黑色制服的安全部门人员走进机舱,将谢里夫“包围”。在僵持了一个半小时后,谢里夫在几名随行人员和巴方安全部门人员的陪同下走出机舱,进入机场大楼。大约四个小时后,警方即以腐败罪名将其逮捕,随后又将其送上另一架飞机遣返回沙特。其实巴基斯坦政府对谢里夫回国之事早就做了缜密的安排,先是逮捕了约4000名谢里夫的追随者,随后又对机场进行了严密的布控,以防局势失控。
  
  谢里夫原本还想乘车回老家一趟,却只见到了机场大楼和逮捕令。面对这种尴尬局面,谢里夫领导的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发表声明,谴责巴政府的粗暴举动。其助手称,这一做法“违反了法院的裁决”。11日,谢里夫的律师向巴最高法院提交申诉状,期望法院能介入,使谢里夫再次回国。
  
  贝?布托:“蒙娜丽莎”
  欲重出江湖
  
  与谢里夫出身平民之家不同,贝?布托诞生于堪称巴基斯坦最显赫的家族――布托家族。其父阿里?布托曾贵为总理,因而贝?布托从小就受到政治气氛的熏陶。她16岁考入美国名校哈佛大学,后来又进入英国牛津大学深造。她有一双大而聪颖的眼睛,眉宇间流露出坚定的信念。她戴着面纱的美丽形象被称作现代版的“蒙娜丽莎”。1976年,学成回国的贝?布托继承父志,进入政界。然而,正在她准备大展宏图之际,1977年7月,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齐亚?哈克发动军事政变,阿里?布托领导的民选政府被推翻,布托本人惨死于绞刑架下。这个曾经在巴基斯坦政治舞台上光彩四溢、长袖善舞、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从此开始历经磨难和沧桑。
  由于受到“株连”,贝?布托被投入监牢。在被监禁了四年零十个月后,1984年由于健康原因获释。但巴政府不准其住在国内,她只好流亡欧洲。即便如此,她还是经常遭到恐吓和被暗杀的阴影笼罩,她的两个弟弟先后莫名其妙地死去,好在她“命大”。1988年12月,齐亚?哈克飞机失事身亡,巴基斯坦举行新的大选,贝?布托领导的人民党获胜,饱受磨难的贝?布托在经历了11年的囚牢和流放生活后,回国当选总理。那年她才35岁,成为巴基斯坦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也是该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她还是伊斯兰世界的第一位女总理和当时世界上最年轻的女总理。
  可好景不常。1990年,由于缺乏执政经验及受其丈夫腐败的连累,她在执政仅20个月后即被总统解职。但贝?布托并未气馁,而是总结经验准备东山再起。1993大选,贝?布托再度登上权力顶峰,第二次出任总理。1996年,贝?布托再次因丈夫腐败而被解职。1999年,贝?布托夫妇被判处五年监禁,并被处以860万美元罚款。为了躲避狱中之苦,贝?布托只好带着三个孩子再次流亡海外。
  虽然流亡英国,但贝?布托还一直担任着人民党的主席,经常在伦敦主持人民党高级会议,会见当地巴基斯坦人社区的名流,并不时对巴政局发表批评意见,矢志要继承父亲的遗志,重返政坛,创造历史奇迹,第三次出任国家总理。
  7月27日,贝?布托与穆沙拉夫总统的代表在阿联酋举行了秘密会谈,就其结束流亡回国之事进行了讨论。据透露,根据双方的协议,贝?布托支持穆沙拉夫在未来五年内继续担任总统,前提是他必须脱去军装,以文人身份执政;作为回报,贝?布托则被允许于今年9月重返巴基斯坦,针对她的腐败指控也要随之取消,她可以参加议会选举,且胜利后担任总理。随后,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谈判协议已完成80%~90%”,达成全面协议的期限是8月底。她说:“我们取得了许多进展,尤其在(脱下)军装问题上,但还需要总统发表一个声明。”巴基斯坦铁道部长在8月份也公开证实了这一消息。然而,时至今日,这条消息仍未得到穆沙拉夫的正式回应。据穆沙拉夫身边的人说,总统否认了这种可能性。
  贝?布托将于10月18日回国,至于她的下一步行动,各界都在高度关注。
  
  穆沙拉夫:
  以军人身份寻求连任
  
  1999年10月,穆沙拉夫通过军事政变将时任总理谢里夫抓获,并宣布由他本人接管政权。2001年6月,穆沙拉夫终止了塔拉尔的总统职务,亲自出任总统,并矮化了总理权力。2002年4月,穆沙拉夫在全民公决中获得绝对多数,得到了五年的总统任期。同年11月,穆沙拉夫正式宣誓就任总统。今年11月中旬,他的任期将要结束。按照巴宪法规定,总统选举应在总统任期结束前60天至30天的时间段内举行。穆沙拉夫希望以军人身份寻求连任。
  由于这些年来穆沙拉夫还一直兼任着陆军参谋长一职,从而成为各反对派攻击的主要靶子,巴国内要求恢复民主和举行公正选举的游行示威活动不时涌现。穆沙拉夫对此则多次表示,军装是他的第二层皮肤,他是不会放弃军职的,除非对他进行“肉体消灭”。穆沙拉夫之所以这样“违背”历史潮流,是因为他深知,在巴基斯坦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度,军队的作用至关重要,没有军队支持的文职总统只是一个虚职、一个符号,说话根本没有多少人理会。巴基斯坦独立60年的历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这期间仅有28年是由文官掌权的,其余30多年都是处于军人的统治下。贝?布托父亲及谢里夫之所以被处死和流放,就是因为他们是民选的,没有得到军方的有力支持。
  穆沙拉夫的强硬姿态招致了国内外很多人的批评和反对,要求其“脱军服”的呼声日渐高涨,连美国也隐晦地表达了此意,使其深感压力之重。加上受大法官乔杜里解职风波和红色清真寺事件的影响,近来穆沙拉夫的支持率直线下降。为了能继续掌控国家,穆沙拉夫“委曲求全”,放低身段与从前的政敌贝?布托进行谈判,以期能得到人民党的支持。但对贝?布托的条件和要求,穆沙拉夫感到难以接受。
  
  谁能笑到最后
  
  从目前情况来看,谢里夫虽然在前不久被驱逐出境,但其弟19日称,谢里夫很快将再次从沙特返回巴基斯坦以领导他的政党参加大选。而且还表示,如果政府第二次强行将谢里夫驱逐出境,就是对法庭的藐视。
  曾多次被软禁及入狱的贝?布托可利用的政治资源要比谢里夫多,在巴国内的支持者也甚众,可她还面临几个问题。一是如果与穆沙拉夫的谈判完全破裂的话,她能不能回国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二是即便能回国,她的活动也会受到巴政府的极大限制,并随时都可能遭到逮捕或被驱逐,因为在国内,她的“罪名”仍然在案;三是如果按照选举的既定日程,在她回国之前,选举已经结束,这意味着即使能回国也有可能无法参加大选;四是巴宪法规定,一个人不得出任总理三次,所以即使她选举获胜,也不一定能登上总理宝座。换句话说,如果不经过穆沙拉夫的同意修改宪法,她的理想只能是水中之月。
  在这盘棋局中,穆沙拉夫在总体上处于最有利的位置。除本人权高位重握有“生杀大权”外,支持他的执政党穆斯林联盟在议会中又占有多数席位(巴基斯坦总统不是由选民直接选出,而是由中央以及地方议员代表组成的选举团选举产生)。然而他也面临诸多压力。他要想稳操胜券,且在选举获胜后顺利执政,尚需与政敌贝?布托缓和关系,毕竟人民党在巴基斯坦是老字号的政党,党员众多,影响力甚广且有弥漫之势。
  此次总统选举日期一经公布,便立即遭到包括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在内的所有反对派的强烈谴责。他们表示,将诉诸最高法院阻止大选。并提出,应该首先举行议会选举,再由新议会选出新总统。此外,他们还坚持,穆沙拉夫在寻求连任前必须辞去军职。
  如此看来,这场角力只是刚刚开始。随着大选日期的临近,各方的争斗会愈益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