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议会选举终于尘埃落定,反对党“一举翻身”成了议会的掌门人。而总统穆沙拉夫领导的执政党则沦为在野小党―― 2月18日,因持续动荡而伤痕累累的巴基斯坦终于在万众瞩目之下举行了议会大选。结果,誓要“修理”总统穆沙拉夫的反对党“一举翻身”成了议会的掌门人,从而为实现自己的“千年夙愿”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而穆沙拉夫领导的执政党则沦落为在野小党。各种政治力量的这种此消彼长使巴基斯坦政坛正经历着“洗牌重来”的复杂局面。然而,不论政权如何转换,争斗与苛责仍然是巴政坛上难以褪色的主调。
反对党赢了
巴基斯坦的这次议会选举包括国民议会(下院)和各省议会两个部分,其中又以国民议会选举最为重要,因为它不但事关各党派的政治仕途,而且还将决定总理的人选。国民议会共设有342个席位,本次直接选举产生272席,其余的70席则根据各党得票数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这些党派中的妇女和少数民族人士。
由于受几个因素的影响,巴此次选举的意义非同寻常。首先它是巴恢复民主的一个重要步骤。自1947年建国以来,巴几近一半的时间都处于军人的统治之下,民主之路多次被迫中断。1999年,穆沙拉夫再度以枪杆子代替选票,这一“替”就是9年,期间尽管也有过选举,但基本上都是走走过场例行公事。经过反对党不懈的斗争与努力,在巴民众付出血和泪的高昂代价之后,穆氏终于应允进行公正的议会大选。其次它是在前总理贝?布托遇刺身亡之后进行的。大选原本计划于1月8日进行,因布托之死被推迟。尽管普遍推测布托事件会对大选结果造成影响,但到底程度有多大,巴政局走向将会怎样,人们只能拭目以待。三是它能否在政治极度混乱、恐怖暴力事件层出不穷的境况下正常进行,令世人关注。因为,仅从2007年至今,巴国就有1000多人死于非命。
正因为如此重要,为保证选举顺利完成,巴看守政府不仅在全国各地调动和部署了8万多名士兵和39万名警察,还向3000多名国际观察员发放了入境签证。虽然初步统计结果早已出来了,但为了稳妥起见,谨慎的巴选举委员会直到3月1日才正式公布选举结果。根据公布的情况,在国民议会272个选区中,有两个选区的选举因参选人死亡而被取消,另有两个选区选举被推迟,还有一个选区的结果尚未公布。在已公布结果的选区中,巴最大反对党人民党“狂揽”87席,另一反对党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也“吞下”68席,而穆沙拉夫领导的执政党穆斯林联盟(领袖派)则“溃不成军”,仅“抢得”41席。
在四个省议会方面,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在东部旁遮普省拔得头筹;人民党在南部的信德省胜出;在最有看点的西北边境省(与阿富汗接壤),曾在2002年选举中借助9.11事件后急剧上涨的反美情绪而大获成功的“联合行动同盟”此次则惨败给世俗的人民民族党;在西南部的俾路支省,穆斯林联盟(领袖派)成为议会第一大党。
但令反对党稍感“郁闷”的是,没有一个政党获得半数以上的议席。根据巴基斯坦选举法,没过半数的政党只能组建联合政府。经过几轮磋商,2月21日,人民党联合主席贝?布托的丈夫扎尔达里与穆盟(谢里夫派)领导人谢里夫共同宣布将联合组建联邦以及省级政府。
总统“伤”得不轻
反对党的胜出打破了巴目前的政治生态,意味着穆沙拉夫一人独大的局面将不复存在。非但如此,穆氏的日子还会因两个最大反对党的联手而更加难熬。
两反对党占有的议席数超过了一半,控制议会已不成问题。鉴于两党均与穆氏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其势必会借机削弱总统权力,进而向穆沙拉夫的统治地位发起挑战。对穆氏而言,更为“堪忧”的是,如果两党再拉拢其他一些小党和独立候选人,它们在议会的席位数还有可能超过2/3。一旦如此,他们便可以修改宪法从而剥夺总统解散议会的权力,甚至启动弹劾总统的程序。
事实上,两党已经开始向穆氏呛声。2月21日,扎尔达里表示,新议会成立后,人民党向其递交的第一项提案就是请求联合国调查贝?布托遇刺案(穆沙拉夫始终拒绝联合国插手该案)。而谢里夫的动作则更为“扎眼”,选举后,他“不厌其烦”地叫嚷要穆沙拉夫“滚下台”。21日,他在与扎尔达里会晤后又公开宣称,两党在恢复前首席大法官乔杜里以及其他一些被解职法官问题上所持的立场是相同的,两党将在未来的议会中保持一致,形成合力。
面对“复仇者”,穆沙拉夫倒显得十分的平静与沉稳,没有摆出“睚眦必报”的应对之势。相反,他放柔了身段,反复释放出愿与反对派和睦共处的强烈信号。早在投票刚开始时,穆氏就说:“我个人愿意跟任何人进行政治和解。不管哪个政党获胜,不管谁当总理,我都会祝贺他们。身为巴基斯坦总统,我会全力与他们合作。”在得悉选举结果,知道自己有可能“跛脚”后,他再次强调即便获下任总理的提名者是宿敌,他也会以总统身份与其共事,“我们必须向前看,给巴基斯坦带来一个稳定的民主政府……我愿意和任何党派、任何联盟合作,履行自身职责,因为这是巴基斯坦利益所在”。
不过,当记者问及他是否会辞职或退休时,穆氏简洁而又坚定地说:“不,还没有这种打算。”
总统手中还有牌
尽管反对党获胜使穆沙拉夫“很受伤”,但这并不说明穆氏从此之后就成了反对党“手中的玩偶”,事实上,穆氏手中还握有不少牌,这些牌对反对党均具有不小的“杀伤力”,使其不敢太“造次”。
一、穆氏拥有解散议会的权力。巴总统解散议会的权力始于1985年军人当政时通过的宪法第八修正案。1997年,谢里夫政府虽然在议会通过宪法第13修正案,取消了总统的该项权力,并将解散省议会和省内阁、任免省督、三军参谋长和参联会主席以及最高法院法官的权力归还总理行使,但1999年穆沙拉夫政变后宣布暂停实施宪法,第13修正案遭到扼杀。2003年,巴议会通过宪法第17修正案,规定总统经最高法院批准后有权解散议会,与总理协商后有权任免三军领导人。
二、美国力挺穆氏。对美国来说,巴基斯坦地处反恐前沿阵地,具有不可替代性。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乔?拜登在赴巴监督选举投票前对此一针见血地指出,巴基斯坦的前途与邻国阿富汗的命运紧密交织在一起,美军在阿富汗部署了近三万军力打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如果巴基斯坦落入极端主义者之手,那将是历史性的一大倒退。
有鉴于此,美国将确保巴政局稳定、遏制巴境内极端势力作为其对巴政策的出发点。而且在美国眼中,目前在巴基斯坦能担此重任的人唯有穆沙拉夫。布什总统2月19日亲自打电话给穆沙拉夫,以表达对他的支持力度。美国务卿赖斯23日也声明说:“我们几个月前要穆沙拉夫取消紧急状态、脱下军装并举行自由、民主的选举。我认为,穆沙拉夫已经做到了这一切。巴基斯坦总统是穆沙拉夫……我们当然继续与他打交道。”针对穆沙拉夫领导的穆盟(领袖派)在议会选举中败北的现实,赖斯说:“布什对此很理解。共和党2006年失去了对参议院和众议院的控制,但美国政府继续正常运转。”白宫女发言人佩里诺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巴基斯坦人民将决定成立怎样的政府,但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一直支持穆沙拉夫”。
三、军队仍忠于穆氏。军队在巴政治生活中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总统还是总理,若想坐稳位子,必须取得军队的支持,否则,随时都有被军人撵下台的危险。尽管穆沙拉夫已于去年11月脱去了军装,但他戎马几十年,在军队中培养了大量心腹,其威望和影响在军中依然“旺盛”。这是他与贝?布托、谢里夫最大的不同之处。
此外,反对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会减轻对穆氏的压力。在议会中,人民党与穆盟(谢里夫派)虽已赢得了155个席位,但还远未达到能够弹劾总统的2/3席,即使拉上其他小党,要想凑足数也非易事。再者,两个反对党意识形态不尽相同,以往也多有罅隙,它们能否像其所言那样紧密团结也是个问题。在对待穆沙拉夫的问题上,双方的调门就不太一样,谢里夫“高分贝”喊话,大有“穆氏不垮誓不休”的姿态,而人民党则一直闪烁其词,避免锋芒毕露。2月25日,《华尔街日报》甚至还援引扎尔达里的话说,由于人民党及同盟没有能力弹劾总统,他将寻求同总统穆沙拉夫建立一种工作关系。
争斗仍未有穷期
目前(3月6日),巴两大反对党还未敲定最终的总理人选,国民会议何时召开,内阁几时组建也未有准确日期。按照常理,总理大位一般由赢得最多席位的政党领袖出任,但扎尔达里不是议员且在巴基斯坦名声极坏,他已公开声明不会担任总理。而谢里夫也同样无望出任总理,因为他亦非议员且两度当过总理,巴宪法不允许同一人担任总理三次。总理宝座一时之间竟成了“烫手的山芋”无人能接。
然而,不论总理桂冠最后花落谁家,巴基斯坦政坛的争斗与纷争都不会因之而即刻消失。相反,总统与总理、总统与议会、各政党之间围绕着权力的分配与制衡仍会进行激烈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