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效应|财产替代效应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也是关心贫民的贵族。他不仅写了《战争与和平》这样不朽的名著,还关心贫民教育,编写了《启蒙课本》和《新启蒙课本》做教材。这两本书有他编写和改写的89篇寓言。也许是他从人生经历中感受遗产对子女的不良影响,也许是他为自己死后的遗产分配担忧,就写了一篇名为《均等的遗产》的寓言。
  一个商人有两个儿子,他想把财产全留给大儿子。他夫人可怜小儿子,想把财产平分。这个母亲为财产之事哭泣,一个路人知道原因后告诉她:你只管向两个儿子宣布,大儿子得到全部财产,小儿子什么也得不到。但以后他们将各得其所的。小儿子知道什么也得不到就离家到外地,学会了手艺,增长了知识。大儿子认为有遗产可以依靠什么也不学。以后大儿子把遗产花光,一无所会,贫困而死。小儿子学会了本事,变得富裕起来。
  得到遗产反而害了自己,这似乎是一个普遍现象。美国经济学家研究了遗产的影响。他们发现,一个遗产超过15万美元的人不再工作的可能性是遗产小于2.5万美元人的4倍。怪不得19世纪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警告说:“给儿子留下巨额财产的父母会使儿子的才能和热情大大丧失,而且使他的生活不如没有遗产时那样有用和有价值。”所以,卡内基没有给儿子留什么遗产,而是把自己的巨额财产建立了卡内基基金,用于资助慈善、教育、医学研究等有利于社会的事业。卡内基至今仍受人尊重,不是因为他是钢铁大王或亿万富翁,而是因为他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贡献。
  与遗产一样,任何意外之财都会使人变懒。美国经济学家还研究了彩票中奖的影响。他们发现,中奖奖金在5万美元以上者,有25%左右的人在一年内辞职,另有0%的人减少了工作时间。那些中奖奖金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人几乎有40%的人不再工作。看来意外之财的确使人变懒,正如托尔斯泰寓言中的那个大儿子一样。
  为什么遗产或意外之财有这种效应呢?经济学家用劳动供给理论解释了这一点。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一天24小时。人要把时间这种资源配置于两种用途:工作和闲暇。工作是指有报酬的活动,比如上班工作或从事商业活动。闲暇是指一切无报酬的活动,比如休息、娱乐,以及家务劳动。人把多少时间用于工作,多少时间用于闲暇,取决于劳动(有报酬活动)的价格,即实际工资水平。
  实际工资的变动会引起两种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工资增加,人们用工作替代闲暇。这是因为在工资增加时,闲暇的代价高了。比如,每小时工资为5元时,闲暇一小时减少5元收入,每小时工资为1O元时,闲暇一小时就减少10元收入。这时人们就会减少闲暇,增加工作。所以,替代效应引起劳动供给随工资上升而增加。
  工资的增加还有另一种收入效应,即工资增加,人们的收入增加,就要减少工作,增加闲暇。这是因为,闲暇是一种正常物品,其需求随收入增加而增加。通俗点说,就是人们收入多了,就想有更多时间用于休息或娱乐。随着收入增加,人们想有更多闲暇。增加闲暇必然减少工作,所以,收入效应的结果是工资增加,劳动供给减少。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对劳动供给的作用是相反的。工资增加同时会引起这两种效应,最后结果是什么呢?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工资增加使劳动供给增加,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工资增加使劳动供给减少。一般而言,当收入水平不是相当高时,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所以,工资增加,劳动供给增加。但当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工资增加,劳动供给减少。得到一笔遗产或彩票奖金这类意外之财,相当于收入极大增加,这时收入效应远远大于替代效应,人们就减少工作,甚至不工作,去享受闲暇了。
  工作对人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现在赚钱,还在于培养人未来的赚钱能力。人的赚钱能力是人力资本,即人的知识与技能。人力资本来自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教育,但最重要的还是干中学,即从工作中积累经验。一个有遗产而不工作的人,无法得到人力资本,甚至原来获得的人力资本也在退化、消失。得到意外财产的人,钱来得容易,花得也快。整天花天酒地,再多的遗产也会花完。当钱花完时,又没有了人力资本,岂有不贫穷之理?寓言中的大儿子正是这样的人,小儿子没有遗产,替代效应远远大于收入效应,努力工作,积累了人力资本,自然会富起来。遗产的这种不良影响可以称之为遗产效应。
  其实许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美国的长子继承制原本是为了使土地不被分得过小,但却逼得其他儿子去闯天下,学得一身本领。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才,有钱的父母应该好好读读托尔斯泰这个寓言,也学学卡内基。这样,你的子女才会成为像你一样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