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米亚特,最初的意思,是未经官方许可的出版物。这个曾经标志着血性与良知的词,因社会的民主与自由的不断拓展,我们可以理解得更加明亮简单一点,即独立的言论与表达,东欧的萨米亚特随笔,也正是因为当时社会的具体现实――极权与暴力,才有积极的意义。在这些随笔中,你很难见到超越性的思考。但是,字里行间所蕴含的那种对独立的坚守,那种包含着反抗与挣扎的坚守,那种对理想中的自由状态的不懈追求,是动人的,让人刻骨铭心于人性的力量所爆发出来的绚烂火花。
哈维尔根据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够接受和谎言生活在一起。远处的谎言是不可怕的,因为它们的存在与个体的存在并不发生尖锐的冲突。对谎言的容忍程度的大小,往往可以判断一个社会的民主化程度和开放程度,而极权社会,是最能藏纳谎言的社会,它以强权的力量,推动官方意识形态的扩展,限定思想的范畴与判断的方式,以此塑定人的行事方式,
但是,社会对谎言的容忍度,与单个的人对谎言的容忍度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个人与体制的相处方式,后者属于个人的精神生活
东欧在二战时期,被纳粹极权所笼罩,非正义的国家体制,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按照统治者的意愿来生活,个体被淹没在集体之中,而集体被禁闭在极权之下
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更是用一个巨大的谎言来获得人们表面的认可。人们自愿被谎言俘获,无他,只因求生之本能。
苏联红军将东欧国家从纳粹的极权之下解放出来,对伊凡-克里玛来说,这不是善与恶在作斗争,而是两种不同的恶,为了控制世界而斗争。东欧的萨米亚特作品,很多诞生于共产主义极权时期,即二战以后至苏联解体前那一段时间。东欧共产主义极权,是结合了精神权威与世俗权威于一体的政权,它要求人们承认官方制造的各种意识形态,并且,要求人们接受官方的价值判断,有人将其称为伪宗教。
这段时间,也被称为“面包时代”,即人们为了生存,在意识形态的框架下,主动承认各种政治谎言。哈维尔由此提出,生活在真实中,即是对此种极权的反抗,他的逻辑是,如果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精神生活出发,都不容忍谎言在生活中的存在,那么谎言在社会中也就不会存在。
在中国,经历过“文革”的人们都知道,在人们普遍接受谎言、容忍谎言的时候,单个的人若拒绝谎言便会遭来灭顶之灾。在相类似的生存情境下,索尔仁尼琴的著名言论:“一句真话的分量,比一个世界还重”,才震撼人心。但是,他的这种判断,是偏执的。确实,在接连遭遇两种现代极权的东欧,偏执是必然的。
东欧知识分子对社会秩序的关注,建立在良知与责任之上,因此,把建立一个正义、人性的社会的希望寄托在道德力量、精神力量上,而不言及更为理性的法治、市场等,剧变之后,国家体制急速转型,带来经济发展与法律建设的危机,大家才开始注重法治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
如果一种思想,只是出于对周遭世界的某种抗争性的反馈,那么,这种思想受到的限制其实是很大的。极权下的自由思想、非正义下的正义理论、暴力下的人性诠释,它们都是受限的,逻辑理路带有特殊的令人同情的缺陷。东欧萨米亚特随笔,所体现的此种缺陷更甚,让人不由自主产生一种悲情,以及,对更完整的理性的渴求,也许,这些作品的意义正在这里,真诚坦率地展露缺陷,鞭策人去寻找更优更健全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