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孝文化

感恩孝文化篇一:谈感恩教育和弘扬孝文化

谈感恩教育和弘扬孝文化

【摘 要】进行感恩 教育 ,是必要的孝德教育,也是健全人格教育,一个家庭出一个孝子, 社会 就多一个自立自强的爱国者,也就少一个啃老族。所有含辛茹苦的家长,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孝敬父母、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关键词】感恩教育;孝文化;社会责任感

为什么要开展感恩教育?知恩图报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 内容 之一,也是德育工作的一个基本切入点;爱父母、爱集体、爱祖国是关系密切的基本社会伦理,又是人性社会化的基本情操标志。高中学生是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弘扬中华孝文化,有利于优化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于他们吸纳先进文化,抵制不良文化 影响 ,更有积极意义。

欧美人讲“感恩”, 中国 人讲“孝道”,这两种伦理源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行为方式也有差异,特别在“天人关系”和礼仪习俗上,西方基督教文化和中国的儒教文化差异较大。然而,共同点是:对父母感恩、行孝都属于讲究人论本原,追求人性的完美,家庭与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我国《中小学生守则》第7条要求学生“孝敬父母”。《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27-30条,具体要求学生与父母沟通,“尊重父母的意见和教导”;接受父母的监护;“体贴帮助父母长辈,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关心照顾兄弟姐妹”;“对家长有意见要有礼貌地提出,讲道理,不任性,不耍脾气,不顶撞”。这些规定有“孝”也有“悌”,还有行为方式的提示,隐含着学生长大成人,要恪守孝道、为父母养老送终的思想导向。这些规范缘于人之常情,要求也不高,按说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然而,由于社会变迁,教风衰微,一些家长对子女过分关怀,自身却未必能够发挥孝老爱亲的榜样作用,再加上学校重知识传授、轻做人教育,以致一些孩子长大了,家庭、社会责任感缺乏,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还容易滋生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不良思想苗头。于是,不孝父母、不尊师长、不友同学,以自我中心、不思进取等 问题 比较突出;至于社会上逆伦背理、无法无天、为非作歹乃至作奸犯科的一些现象,更是触目惊心。所以,进行感恩教育,是必要的孝德教育,也是健全人格教育,一个家庭出一个孝子,社会就多一个自立自强的爱国者,也就少一个啃老族。所有含辛茹苦的家长,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孝敬父母、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中国的传统孝道文化资源丰富而深厚,了解其源流,将能够正确地弘扬孝文化。

我们那富有智慧的先民,创造的“孝”、“教”二字,具有简明而深刻的会意。“孝”字的结构是:老人在前,儿子相扶跟随,表示子女侍奉父母之意;“教”字的结构是:老人手执教鞭在教导儿子,这是因为在没有学校之前,社会精神文明和劳动技术是靠家中长辈传授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象苍天无边辽阔)。”从西周到战国,孝道伦理已经系统形成,《孝经》便是集意义和礼制的代表作,而其 理论 和行为原则主要来源于儒家学派的主张。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孟子倡“仁”而中“义”。在他们看来,“孝”、“悌”、“忠”、“信”这四种观念是社会基本伦理的核心,是维护家庭和社会和谐的思想行为支柱,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爱臣忠”、“友谅(诚实)友信”,包含着人人都要各尽其能、各负其

责、天下大同的意义。这种发于亲情而推己及人的道理是朴实的,也是社会需要的。一个人如果不能爱其子、敬其父、亲其亲,又怎能关爱他人、忠人之事、信于交往?又怎能在致仕为政之后克己奉公,关爱百姓,伸张正义?所以,民间一直流传着“万恶懒为首,百善孝当先”的格言。汉朝“以孝治天下”,将“仁、义、礼、智、信”确立为“无常”(五种基本社会伦理,即核心价值观),选拔官吏,首重“孝廉”,次为“秀才”;历代封建王朝普遍重视孝道教化,宋代以后又逐渐将孝道 政治 化,目的在于维护小农 经济 、宗法制度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随着封建社会走向没落,专制制度被强化,皇帝成了“君父”,地方官也成了老百姓的“父母官”,父亲成了儿女命运的主宰,国家、社会、家庭管理者的权威被绝对化,而臣民、子女的人格被绝对服从所扭曲、所奴化,孝、悌、忠、信被异化为晚辈、下级、弱势者的单向恭顺行为,其中的民主化精华被尘封。这其实违背了儒家

学者论孝的原义。

儒家代表者讲孝道,主张父慈子孝,思想行为是互动的。就父母而言,要尊重善待子女,对子女精心抚养,教育要严慈并举;就子女来说,孝敬父母指尊敬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做有益于家庭、社会的人;在精神生活上,善于细心乐慰父母,在物质生活上尽力奉养父母。重视父母的丧葬和追思祭拜的礼仪。孔子少时有个好朋友叫原让,此人由于懒惰、不务正业,属于当时的啃老族,结果亲老家贫不能奉养,父亲死了也无力埋葬。孔子那时也老了,拄着拐杖去帮他办丧事,见原让在家门外“萁踞”(叉开腿蹲着,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便用拐杖在他腿上敲了一棍子说:“老而不死,是之为贼(害人精)!”这是孔子骂人很重的话。孟子也不赞成对父母和君主绝对服从,而主张对于长上的过错,要持仁守义努力去劝谏,这是具有民主性的观点。

古代的孝道,今天,虽然已经失去了原来的 经济 和 社会 背景,但是作为家庭伦理、民族心理和社会文化风尚,已被传承为当代精神文明的重要 内容 之一,孝意识作为富有特色的中华文化,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仍然是今天发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为人民服务风尚的精神基础。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以来,广大民众支持、尊敬孝子,国家和一些社会团体用多种形式宣传、表彰孝子,主流媒体既不断从正面鼓励人们行孝、建立家庭美德,还不断地谴责那些迷失良知、丧失良能而忤逆不孝、虐子弃子或夫妇相残等人伦泯灭、道德沦丧的恶劣行径,其中触犯刑律者,受到司法机关的惩治。从今年起,国家把清明节列为法定假日,这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和创新,是为了方便民众扫墓祭奠,缅怀逝世的父母、先辈,以及革命先烈、社会功勋、民族伟人、先哲先贤,表达慎终追远、继往开来的情思。值此新风兴起之时,对学生进行感恩 教育 适逢其时,引导广大青少年孝于家而忠于国,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为此,要指导和组织学生:

一、积极从传统文化中吸取优良资源,联系《守则》和《规范》,懂得孝思、孝情和孝行的意义,反思自己对父母、长辈的期望和关爱,自己为父母分劳分忧情况,提升精神境界,主动行孝,做父母的好孩子;回顾求学以来的精神状态、 发展 状况,反思是否珍重父母之教、师长之诲、同学之谊,敬业乐群之得或者疏怠嬉戏、扰人自扰之失,从而正身养德、励精广才,做学校的好学生;理解国家、社会的要求与关爱,检阅自己的社会行为,思考自身价值,从而立大志、养大气,规划人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优良的行为习惯,做振兴中华的好公民。

二、认识道德和 法律 的关系,增进智慧,持恒历练。当代社会是民主法制社会,公民的人身、人格权利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宽容与合作。从家庭到社会,人的自由,人际间的责任和利益关系,国家都有一系列的法律规定,法律具有强制性,而道德则要靠自觉。人的一生,家庭、社会角色虽然在不断地变化,可是人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都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在相互交往中既要遵从社会规范,又要发挥个性优势。发扬古道, 学习 他人,可以获得良好的启示,又要与时俱进,善于继承和创新。如看了公益公告“洗脚”内心震动,想到要在生活细微处慰悦父母,而父母未病未老,需要儿女天天去洗脚吗?如果知道父母艰辛,自己该做些什么呢?学会行孝,重在闻一知十,乐为不辍,而不是一曝十寒,应当持之以恒,养成道德,以担当重任。

三、躬行实践,从自己身边做起。坐着谈不如起来行,道德养成必须经过真诚的道德实践。知荣辱,养正气,树新风,尽责任,要从日常生活学习中一点一滴做起,集善成德,集跬步以成千里。写一偏文章,呼几遭口号,信誓旦旦,知而不行,不是真知;做正事,做好事,原属本分而夸夸其谈,故意以善示人,乃非真善。行孝并推而广之,应当是发自内心的需要,成为自觉的责任和义务。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组织引导学生少而学,壮而行,终生以之,这样才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 自然 ”,这才叫素质。

感恩孝文化篇二:弘扬孝文化演讲稿

篇一:孝道与感恩(演讲稿)

孝道

与感恩文化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

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是一个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多元文化体系。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

的精神支柱和中坚力量。

孝道,是我国传统

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如周代将孝道作为

人的基本品德,当时提出的“三德” “三行”,成为社会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春秋时期强

化礼教,《左传》中有“六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战国时期,孔子继

承了商周的伦理思想,创建了独特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强调“君子务本,本立

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以“人性本善”为理论基础,

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南宋的朱熹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

融合了佛道思想,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忠孝、

仁爱、信义、和平”等道德规范。综上可见,孝道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

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

“百善孝为先”,

“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又是和谐文化.中国特色文化,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

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孝道文化,社会文

明的力量。孝,狭义上说就是善事父母;广义上说,就是孔子说的“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感恩,狭义上说就是感激父母,广义上说,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会,感激祖国,

感激所有帮过自己的人。孝与感恩是以孝敬父母为基础的孝道文化中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

的前提与基础,是人内在的品质,感恩是孝的体现,是人外在的品行。孝与感恩是思想,是

态度,是文化,是行为,是素养,是文明。

几千年前,孔子曾

写出一部被誉为“使人高尚和圣洁”、“传之百世而不衰”的不朽名著--《孝经》,千百年来被

视作金科玉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其推崇备至,产生了人类文明的伟大

力量,成为独特的中国孝道文化。

孔子提倡的孝道文

化,其内涵可以从如下五方面来理解:

敬养父母。这是对

双亲而言。敬养父母是人类的天性。孔子认为:“父子之道,天性也。”意思是说,父母培养

教育子女,子女奉养父母,这是人类一种天性。又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

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是孝敬父母的天

性五种表现,只有这五方面全部做到,才称得上是能侍奉双亲的孝子,也才能算是真正体现

了人的孝亲的圣洁本性。

毛主席在战争年代,曾提出忠孝问题,他说我们提倡忠孝不是忠于某一个人,孝于某一个人,

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就是最大的孝。把“不独亲其亲”、“老吾老”的传统美德,熔炼、

提升为革命传统美德。在这种思想道德观念指导下,许多革命烈士通过尽“忠”去实现尽“孝”,

积极投身革命,解放全中华的父老双亲,使其从根本上改善政治、经济地位,实践了“最大

的孝”,体现了最大的忠。新中国成立以后,进一步继承发扬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宪

法中不仅将赡养父母列为儿女的义务,而且在公共福利事业中,建立、发展、壮大了社会主

义的敬老事业,形成了良好的健康的社会道德环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将孝道文化

精神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以报效祖国和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事业。这是,广大青少年应具备的广义的“孝与感恩”的崇高品德,是传统美德现代化

的需要。

感恩教育,传承孝

道文化。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的经典名句。孝敬父母是子女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责任,是做人的修养与觉悟。

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地开展感恩教育是对孝道文化最好的继承。

感恩是人类社会最

朴实的情感表达,是社会道德和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提倡诵读《论语》、《孝经》、《礼记》、

《弟子规》等传统经典,使人们特别是未成年人从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思想养分,懂得孝敬

和感恩父母。

最后,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传承孝道文化的正能量,真正把我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谢谢!

刘朋

2014.7.30

篇二:第一届孝文化理论研讨会演讲稿

弘扬

孝文化 践行孝文化

宝鸡市福乐老年康复中心 郭家强

(2011年1月1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记者朋友: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

汇聚一堂,举办宝鸡市首届孝文化理论研讨会。作为承办单位,首先,我代表宝鸡市福乐老

年康复中心,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记者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感谢。

这次研讨会的动议

和策划,是从2010年12月开始的。12月初,我赴京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李宝库会长,

专题汇报了宝鸡市孝文化主题公园初步建设方案,得到了李会长的肯定和支持,并同意将宝

鸡列为全国孝文化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回宝后,我即考虑举办一次孝文化理论研讨会。我将

自己的想法,向中心成立以来,始终给予关心和支持的市老年事业局做了汇报,得到了杨建

成局长的赞同和支持。在整个筹备过程中,杨局长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并亲自协调市

级有关部门参会。在座谈会召开之前,还听取了筹备情况的

感恩孝文化

全面汇报。同时,我还将举办研

讨会的想法,向一直关心中心发展的原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陈同钢部长、原市人大常委会

副主任、是老年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张伯祥主任等市上离退休的老领导,做了汇报。老领导对

此十分热心和重视,始终给予关心和指导。陈部长亲自协调组织有关专家参会,座谈会召开

之前,陈部长还一再叮咛,一定要把这次

座谈会筹办好、开好。正是由于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从而使座谈会得以顺利举办。为此、

我谨向各位领导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意。 我是从事养老服务事业的,这与弘扬孝文化,

践行孝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各位领导和专家相比,在理论上,我对孝文化的研究和理解

还比较粗浅,总括起来,我的基本观点是:第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博大精深。

孝文化是我国几千年的伦理规范和传统文化的基础,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之一,是新

时期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文化资源;第二,孝文化的内涵

十分丰富。孝文化是关于孝的观念、规范、行为方式及其价值、作用的总称。在传统上,孝

文化即指孝道。孝,如这个汉字所显示的,意味着子代对老区的亲代的照顾和尊重。孝,从

历史深处走来。“哀哀父母,生我劳苦”,孝是源自人类血缘亲情的纯真至爱,承载着华夏儿

女的人伦情感,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从现代的理念看,以人为本是孝文化的核心。“道德、

感恩、责任、博爱、和谐 ”构成了孝文化的理论体系,也是孝文化的深刻内涵,包含了“事

亲尊老,悦亲敬老,孝亲养老,修身尽责,克己奉献,爱国兴族”等社会主义孝文化的核心

理念与行为规范。这是对传统孝文化的扬弃和发展;第三,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

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尊老、敬老、养老。然而,当今社会,老龄化社会的一个重大问

题,就是尊老、敬老、养老。然而,当今社会,由于人们价值观、道德观的滑坡,社会转型

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传统美德教育的缺位,孝道的缺失与衰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孝文化

在养老中的功能日渐弱化。有些儿女不仅

不履行赡养义务,反而遗弃老和虐待老人,对老人感情麻木。传统孝道观念在当今农民中日

益淡化,造成农村老人晚景大多凄凉。同时,孝文化在下一代的断层危机更值得关注。如今,

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人及关系等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孝文化面临着冲击

和挑战。但不论如何,尽管孝的形式不断改变,但孝文化的实质与内涵不会改变,也不能改

变;第四,文化的力量是巨大而持久的,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把

历史传统与时代特点结合起来,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孝文化,不断发展孝文化,广泛宣传孝

文化,大力弘扬孝文化,积极践行孝文化,这关系到社会长治久安,更关系到民族兴衰。

孝行天下,之力于

养老服务事业,对我来说,这绝非偶然。我是一名医师,自1990年起办起了医疗门诊,在多

年的从医过程中,接触了许多老年人及老年病患者,亲眼目睹了他们的晚年生活和病痛折磨。

职业的良知唤起了我的责任感。面对老龄化社会的需求,我又一次的选择了为老人服务之路。

2007年初,抓住全市加快发展和扶持养老事业的有力时机,在市、区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的

支持下,我毅然创办了宝鸡市福乐老年康复中心。秉承“一心一意奉献老人,全心全意贡献

社会”的经营理念,围绕打造新型养老服务机构这一目标,我们确立了与众不同的发展定位,

集养老院、福利院和医院的职能于一体,把托老养老与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心理治疗、临

终关怀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康复医疗和临终关怀为特色,形成了医养型、养护型的养老模式,

培育了福乐爱心护理品牌。在这里,入住的每一位老人,

都能得到悉心的生活照料,良好的心理关爱,规范化的医疗护理。小病不出院,大病不误诊,

急症及时救,慢病精心医,临终有所安。在这里,孝道德观深深地扎根于医护人员的思想理

念,他们以对老人的慈善和仁爱之情,精心营造“不是在家,胜似在家,不是儿女,胜似儿

女”的温馨家园,入住的老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亲情化、人性化的服务,幸福快乐健康的

安享晚年。在这里,“孝为徳先,孝为责任”的孝文化得到了充分体现,孝文化的内涵得到了

丰富和拓展。怀着对养老事业的热爱和执著,我们做了一些惠及老人、有利社会的事情,赢

得了入住老人的满意和认可,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肯定。中心在全市第一个被列为

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建设基地,第一个被列为全省社会化养老示范单位,第一个被列为全国孝

文化宣传教育示范基地。这些现已成为福乐的名片,但我清醒的指导,这是各级领导对我们

的鼓励和鞭策,更是期望和要求。

昨天是一页翻过的

历史,今天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明天是一幅宏伟的蓝图。4年来,我们奋力拼搏,锐意进取,

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从第一阶段创业起步,打基础,育特色,创品牌,塑造爱心护理工程

形象,到第二阶段建设新福乐,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实现跨越发展,现已站在了一个

新的起点上。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就是全力以赴建设新福乐,市发改委批准立项

的一期工程,计划建筑面积29000平方米,设置床位1050张,预算总投资4500万元。其中,

4号老年公寓楼(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设置床位300张),已于去年11月5日封顶,目前

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配套,预计今年4月底

前后接待老人入住。我们的愿景目标是:力争3~~5年的努力,在渭滨区石鼓镇王家河村二坮

塬,建成一个规模较大,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绿色生态,环境优美,适合人居的现代化养

老社区,并达到国家级福乐院标准。同时,拟配套建设宝鸡市孝文化主题公园,成立宝鸡市

孝文化研究会,组织开展爱心护理慈善志愿者活动,将服务向社区延伸扩大,完善与深化爱

心护理与孝亲文化相结合的护理模式,成为全市一流、全省前列、全国有影响的特色名院,

为更多的老年人谋福祉,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我深知,要实现上述目标,困难还确实很大很

多。但是,我坚定的相信,只要我们科学规划,善于谋划,稳步推进,扎实工作,经过不懈

的努力,在市、区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各位领导,各位专

家,记者朋友:文化体现着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积淀,凝结着全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当

时光开启新世纪的地二个十年时,当我们脚下的这片千年沃土热切渴望精神复苏、民族复兴

德甘霖时,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主要源泉。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孝文化始终闪耀

着不灭的光芒。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让我们以这次研讨

会为契机,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断深化孝文化的研究,拓展孝文化的内涵,推动孝文

化的传承。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建设和谐新宝鸡,做出应有的贡献。

不妥之处,恳请各

位批评指正。

预祝研讨会圆满成

功。

篇三:孝德文化演讲稿(1)

胸怀

感恩是为孝

立足岗位当尽忠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我是前曹镇卫生院

一名职工。我抱着一颗感恩的心,走上让我彷徨.而又荣幸的演讲台。面对着德孝这神圣的字

眼..和台下.德孝表率的楷模,我清醒认识到了自己在忙忙碌碌的.平庸中,乃至生活的琐碎

里,无意间也疏忽了.人世间最为宝贵的东西。

胸怀感恩,感恩于.

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的父母,生命源..自你们的精心呵护,成长源自..您们的含辛

苦,幸福来自..您们的爱心倾注。因为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才真实自然,才源自心底,工作

忙没有时间探望.只是一个托词,别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又一次演绎成

一幕幕人间遗憾。

胸怀感恩,感恩于

给我教诲,教我们知识的老师,感恩给了.我友爱和情谊的好友,使我的人生不再孤单,感恩..

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人,使我有了依靠的大山,避风的港湾,感恩给了我鼓励和帮助..

促我奋进的领导和同事,使我在平凡中,走向人生历程。

感恩就是孝道,感

恩也是责任,感恩更是美德。

施人慎勿念,受施

慎勿忘.是感恩的基本要求,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感恩的最高境界,投之以桃,

报之以李,是为崇尚,衔环结草,以报恩德方显品格。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其变为

充满爱意的行动。感恩的心态改变着我们的态度、改变着我们的习惯、改变着我们的人生。

胸怀感恩,感恩给

予了.我们一个好的工作岗位,让我们在忙碌的人生追逐中,有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我们

承着责任转化为感

恩,转化为对孝道的承递,对事业的忠诚。

每个人的一生.和岗位密不可分,岗位是人和社会连接的枢纽,岗位是我们心灵的依托,岗位

是我们前进的航船,岗位是放飞理想、闪亮青春的塔基。

小时起,盼望长大,

长大以后就能有个岗位,在人生的航行中.就有了坐标。离开校门时,老师对我们殷切教诲:

你们即将踏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

今天,我所坚守的

岗位随小,可我由衷热爱,我的能力不大,可我却勇于奉献,矢志不渝。

在德孝文化活动中,

我们立足岗位,大力弘扬德孝文化,牢固树立勤政廉洁让父母放心、干事创业让父母舒心的

理念,把各项工作向前扎实的推进。

《弟子规》里有一

句话是,“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我想只要我们把我们身边的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一

样看待,小小的一点委屈,又算什么呢?这不就是尽忠的表现吗?而自己踏踏实实做人、明

明白白做事,感恩亲人,让父母放心、欢心,不也是当今社会尽孝的一种方式吗?

我虽然是一个男子

汉,可能我的人生平淡无奇,可能我的才情使我.词不达意,可能我不是一个德孝的儿子,可

是我有一颗感恩的心,这颗心永远系着我工作的岗位,我的忠心..将和奉献永远联系在一起。

感恩孝文化篇三:浅谈孝文化和感恩教育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孝文化和感恩教育

作者:范良珉

来源:《甘肃教育督导》2012年第12期

孝是一种纯粹的,朴实的感恩之爱。学校是感恩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在感恩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的教学手段,是开展感恩教育是培养健康人格的需要;而建立长效机制是感恩教育切实有效的重要保证。

孝,在造字上富有创意,具有简明而深刻的会意。其上为“老”,下为“子”。形如儿子背着老子,从这里不难看出,只有上下两代融为一体,才有“孝”,所以做子女的要时刻想着孝顺老人,时刻要把“孝”字放在心上。当父母年迈的时候,一切都要依靠着我们。“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从西周到战国,孝道伦理已经系统形成,《孝经》便是“孝”和“义”的代表作,其理论和行为准则主要来源于儒家学派的主张。

孔子倡“仁”,孟子重“义”。他们认为,“孝”、“悌”、“忠”、“信”这四种观念是社会基本伦理的核心,是维护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思想支柱,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爱臣忠”、“为人诚信”,包含着各尽其能、各负其责、天下大同的意义。这种发于亲情而推己及人的道理是朴实的,也是社会需要的。一个人如果不能爱其子、敬其父、亲其亲,又怎能关爱他人、忠人之事、信于交往?又怎能在致仕为政之后克己奉公,关爱百姓,伸张正义?基于此,才会有“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先”的千古流传。儒家代表者讲孝道,主张父慈子孝,思想行为是相互的。就父母而言,要尊重善待子女,对子女精心抚养,教育要严慈并举;对子女来说,孝敬父母指尊敬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做有益于家庭、社会的人。精神生活上,善于细心慰藉父母,多沟通、多交流,常回家看看;物质生活上,不求奢华,尽力即可。

古代的孝道,在今天虽然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但是作为家庭伦理、民族心理和社会文化风尚,已被传承为当代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孝意识作为富有特色的中华文化,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仍然是今天发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为人民服务风尚的精神基础,是学校教育,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传统的道德体系尤其是孝道遭受着激烈的冲突与损毁,部分青少年的孝道观念处于断裂与冲突之中,他们的家庭观念淡化,功利思想严重,责任感缺失,因而,传统孝文化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的加强更显迫切。

所谓感恩教育,就是以感性的形式,用孩子的切身感受体味来自他人、社会和自然的“恩”;以理性的形式,让孩子感知来自痛苦、挫折和失败等的“恩”,并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教育。它应该是整个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

当前部分孩子冷漠、自私、脆弱等人格弱点的形成,关键在于缺乏对他人、社会、自然和挫折经历的感恩心态。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知恩,不知恩又如何感恩?因此,感恩教育中,识恩是最重要的步骤。现实社会中,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