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德国举行的八国首脑峰会上,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成为中心议题之一,西方国家将气候变化问题政治化趋势明显,气候变化开始成为多边外交和国际政治博弈中的一张王牌。 多年来,控制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是欧盟国家内政外交的一面大旗,各种减排计划和法规在国家政策文件和战略报告中频频闪现。今年3月,欧盟首脑会议通过了《欧盟关于2012年后国际气候制度目标》文件,倡议在2012年后建立新的全球减排目标和制度。英国颁布气候变化法案,今年八国峰会东道国德国修订国家气候保护计划,并把气候变化列为此次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的核心议题。在英国的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今年4月17日首次把环境问题作为讨论内容,就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公开辩论。英国外交大臣贝克特呼吁建立一个尽可能广泛的国际政治联盟,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来解决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英国把气候变化问题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讨论,进一步增加了环境问题的政治色彩,标志着环境问题的政治化趋势上升到了新高度。
西方国家政坛人物和媒体近来也热衷拿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做秀”。据报道,不久将成为英国首相的布朗在自己的竞选纲领中承诺更加注重环保,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他的“竞选纲领中惟一较具体化的部分”,即建造5个“生态镇”的计划。他宣称,这些“生态镇”都将达到二氧化碳“零排放”标准。最近,法新社记者发自北京的一条题为《中国媒体低调处理废气排放新闻》的消息,说中国主流媒体对前不久在泰国曼谷举行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专家会议未作报道,并将此事与今年“五一”期间北京经历40年一遇的非正常高温“挂起了钩”,言下之意,中国媒体在刻意回避全球变暖问题。不管这位记者用意如何,但其报道反映了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环境问题存在偏见。
实际上,中国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并将此视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前不久,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并批准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胡锦涛主席在5月9日与美国总统布什的通话中也有意就气候变化问题交换意见,表示中国愿与美方及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推动能源及环保问题的国际合作。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开展的环保事务,参加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生物多样性公约》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等50多项涉及环境保护的国际条约,并积极履行这些条约规定的义务。中国加强和推动与周边国家或相关地区的合作,建立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会议机制,定期进行政策交流,讨论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中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领域的双边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42个国家签署双边环境保护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中国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努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和赞誉。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威胁逐渐成为政治话题,气候变化问题政治化凸显,减少污染排放已从环境保护问题上升为大国较量的新领域,环境问题已成为国家间政治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环境问题涉及各国的利益,因此,随着环境问题政治化程度的加深,国家之间将围绕环境问题产生新的冲突与合作。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国际关系内容的变化,传统安全问题逐渐减弱,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从而使得国际关系格局愈加复杂。西方国家出于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把能源、气候变化与安全联系起来,大做文章,除了争夺产业调整的先机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主导权外,还可借此渲染“中国环境威胁论”、“中国责任论”,对中国施加压力。对此,我们要保持高度警觉,积极开展双边、多边外交,多做宣传和解释工作,同时,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认真履行我国应承担的国际义务,以减缓国际社会压力,并争取在未来的大国之间的非传统安全博弈中占据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