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大选年屡起波澜|巴基斯坦大选

  巴基斯坦总统和议会大选分别定于2007年10月初和11月中旬后举行,围绕大选,巴各方政治势力互动频频,各种矛盾集中爆发,政治大戏接连上演,整个政坛热闹非凡。   
  穆沙拉夫折戟“罢免案”
  
  2007年3月初,巴总统穆沙拉夫仓促罢免首席法官伊夫蒂哈尔,引发政坛地震。律师联盟率先发难,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反对党推波助澜,新闻媒体煽风点火,反对罢免首席法官的抗议活动逐渐演变为反对穆沙拉夫军政权统治的街头政治运动。一时间,穆沙拉夫应接不暇,陷入被动,承受了来自国内外的极大压力,威望降至执政8年以来的最低点。可以说,罢免案引发的“反穆运动”是巴基斯坦民众对穆沙拉夫军人政权不满情绪的集中宣泄,而当局的失利则是反对党推动各界联合反穆所取得的重大胜利。最终,首席法官于7月官复原职,巴司法独立性大大增强,反对党倍受鼓舞,穆沙拉夫为其盲目自信和鲁莽行事付出了沉重代价,并为其谋求连任总统埋下了司法隐患。
  首席法官复职后处处与行政当局作对,积极审理失踪人员案等敏感案件,接连做出不利于当局的司法判决,其中包括允许前总理、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领导人谢里夫兄弟回国。反对派乘势追击,接连抛出数起针对穆沙拉夫总统兼任陆军参谋长违宪的指控,企图一举将穆沙拉夫从总统宝座上拉下马。反对派利用司法争权夺利的行为逐渐引起最高法院的警觉,部分法官对反对党一再将最高法院推向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表示不满。同时,首席法官也已基本达到借势树立司法独立的目的,不愿将穆沙拉夫逼入死角。穆沙拉夫所面临的司法压。力渐有缓解,但司法障碍并未彻底解决,首席法官的态度仍是影响穆沙拉夫能否顺利连任的关键因素之一。
  
  穆贝交易一波三折
  
  巴基斯坦政坛女强人贝?布托已流亡海外8年,急欲借大选重返巴政坛。穆沙拉夫着眼连任总统也需争取更多力量的支持。穆、贝均坚持世俗主义,且不存在直接的利害冲突,这是两者能够相互吸引合作的原因之一。目前执政的穆斯林联盟是穆沙拉夫一手打造的御用政党,主要由当初投靠军政权的投机政客拼凑而成,根基较浅、人心不齐,难以为穆沙拉夫提供稳固可靠的政治支持,因此,一直是穆沙拉夫的一块心病。贝?布托所领导的人民党恰好能够弥补穆斯林联盟的缺陷,特别是在穆盟势微的信德省政治实力雄厚。人民党在党主席贝?布托常年流亡海外的情况下,仍能在全国保持较旺的人气,并在国民议会和参议院均占有相当席位,其影响和实力不容小觑,下届议会大选前景颇被各方看好。穆沙拉夫力图打造更为牢固的政治基础,贝?布托则急需融入政治主流重享权力,加之美国居中撮合,这两个政治强人俨然成为呼之欲出的“黄金搭档”。
  罢免案后,穆沙拉夫处境艰难,连任总统前景趋黯,加强政治支持的需要骤然上升。在此背景下,穆沙拉夫与贝?布托停滞数年的秘密谈判迅速取得突破,一时间成为巴基斯坦街谈巷议最热门的“秘密”。8月初,穆沙拉夫在阿布扎比秘密会见贝?布托,双方基本达成了合作意向。8月下旬至9月初,巴基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塔里克、三军情报局长吉亚尼等穆沙拉夫的身边核心幕僚亲赴伦敦、沙特等地与贝?布托举行了两轮会晤,为展开合作做最后的商讨。就在各方津津乐道穆、贝交易时,穆、贝谈判却陷入僵局,谈判进程一波三折。
  双方在穆沙拉夫何时脱去军装问题上互不相让。贝?布托坚持要穆沙拉夫明确脱军装时间,而穆沙拉夫则对贝咄咄逼人的态度非常不满,公开声明不在任何压力下做决定,双方谈判戛然而止。实际上,双方在军装问题上的立场已达成基本一致,穆沙拉夫在内外压力下于2007年底辞去军职基成定局,而贝?布托也已默认穆沙拉夫当选总统后再脱军装。双方真正争夺的是对最高权力的控制。贝?布托在谈判中不断抬高要价,先后提出修改宪法允其第三次出任总理、取消总统解散议会权力等要求,这是穆沙拉夫及执政联盟难以容忍的。随着总统选举日期逼进,贝?布托对穆沙拉夫态度再趋强硬,不论是贝想借最后机会逼穆沙拉夫让步也好,或是为维护各自利益释放“烟雾弹”也罢,双方对最高权力的争夺是切实存在、异常激烈的,甚至不能排除贝?布托假戏真做,在最后关头与穆沙拉夫反目的可能。谢里夫回国闹剧转瞬收场
  8月下旬,巴基斯坦最高法院判决谢里夫兄弟有权回国。尽管前途未卜,但谢里夫还是决心立即收拾行装结束7年的流亡生涯。在临上飞机的那一刻,谢里夫尽管信誓旦旦地放出将在6周时间里逼穆沙拉夫下台的诳语,但还是似乎已经预感到前路凶险,临时决定让其兄弟留守英国。9月10日早上,从伦敦起飞的航班即将飞抵伊斯兰堡国际机场,此时机上的谢里夫与8年前忐忑不安的穆沙拉夫是何其相似,历史又在无情地嘲弄世人。早在1999年10月12日,穆沙拉夫出访回国,时任总理谢里夫下令解除穆陆军参谋长职务并禁止飞机在巴着陆。军队随即政变夺权,穆沙拉夫所乘飞机在仅存7分钟燃料的情况下安然着陆。但不同的是,谢里夫这次没有翻身的本钱,而穆沙拉夫则绝不会允许这个死对头回国搅局。
  在谢里夫回国前数日,巴基斯坦情报机构和警察部门就已展开针对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的大规模搜捕行动。穆盟(谢派)在国内的领导人悉数被捕,至少4000名政党骨干和谢里夫家族成员被“预防性拘留”。9日夜,军警联合力量接管并封锁了伊斯兰堡机场,机场周围5平方公里范围被划为禁区,10平方公里范围内被划为控制区,临时取消国内贵宾和外国使节的所有特别通行权,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出机场。军警还封锁了旁遮普省、拉瓦尔品第通往首都和机场的道路,将外省前往迎接谢里夫的车队截停在首都之外。至此,谢里夫获取外部支持、趁乱回国的希望彻底破灭。飞机落地后,谢里夫与移民官员在机上周旋一小时无果后离开飞机,随即被警方拘留并移交反腐机构。谢里夫所乘直升飞机在前往关押地的途中又折返伊斯兰堡机场,早已备好的专机随即飞往沙特,谢里夫开始了其第二次流亡生涯。谢里夫在这场闹剧中并非毫无收获,至少他再次用行动实践了其强硬反对穆沙拉夫军政权的立场,赚取了一些政治同情和资本。穆沙拉夫成功处置谢里夫回国事件,表明其已逐渐走出罢免案不利处境,应对紧急情况和控制局势的能力较前有所恢复。
  随着总统和议会大选日益临近,巴基斯坦各政治力量之间的明争暗斗也将更加激烈,局势发展将更为精彩纷呈、扑朔迷离。
  
  (责任编辑:肖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