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8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三十二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柬埔寨的柏威夏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此引发柬泰两国领土争端再度升温。7月15日,3名泰国抗议者因越过柬泰边境检查站,试图接近柏威夏寺并将一面泰国国旗插到寺中而被柬方拘捕。尽管柬方当天释放了这3名泰国人,但柬泰边境的紧张局势却从此拉开了帷幕,一度有约1000名柬埔寨军人和500名泰国军人在柏威夏寺附近地区对峙,泰方还派兵进驻了柏威夏省边境地区的盖西卡吉利瓦拉寺和奥多棉吉省内的达莫安通寺。因担心局势恶化,居住在柏威夏寺附近的柬埔寨人纷纷逃离家园,在柬的泰国商人陆续回国,两国许多民众也取消了到对方国家旅游的计划。
殖民统治遗留无穷后患一幅地图引出百年纠纷
柏威夏寺位于柬埔寨柏威夏省与泰国接壤的扁担山脉的山顶,迄今已有900年的历史,寺内供奉的是印度湿婆神。该寺建筑风格与吴哥窟相似,被视为是除吴哥窟外吴哥王朝的另一建筑代表作。由于年久失修,柏威夏寺部分墙体已经坍塌,巨石散落。遗址每层都有山门和围墙。山门屋角翘起,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围墙具有吴哥窟的风格。整个建筑呈褐红色,在绿荫和蓝天白云的背景衬托下,显得古朴壮美。
柬泰两国恩怨由来已久。公元9世纪以来,两国国力此消彼长,柬埔寨曾统治过泰国,也曾沦落为泰国的仆从国。1863年,柬埔寨沦为法国殖民地后,通过法国夺回两个原本已被划入泰国领土的北方省。1904年至1907年,法国当局代表柬埔寨同当时的暹罗之间进行划界并签订了《法暹条约》,规定由法国―暹罗联合勘界委员会通过实地勘界划定柬泰两国边界线的具体走向和位置,并决定以扁担山脉的分水岭线为基准,如此一来柏威夏寺应在泰国境内。然而法国官员1908年绘制并交给暹罗政府的地图还是将柏威夏寺划在了柬埔寨境内,柬泰两国领土争端的种子自此埋下。泰国不承认有关地图,并在法国军队撤出柬埔寨后派兵占领了桕威夏寺。刚刚获得独立的柬埔寨对此提出抗议,并把争端提交海牙国际法院仲裁。1962年6月15日,国际法院判决柏威夏寺归柬埔寨所有。泰国虽在国际法院作出判决后撤回了军队,但坚持保留收回柏威夏寺的权利。2003年以来,柬泰双方达成合作开发柏威夏寺的协议,对该寺旅游区进行共同管理。
民族情绪掺杂政治斗争两国政府面临严峻考验
2007年,柬埔寨将柏威夏寺申报世界遗产,由于泰国的强烈反对没有成功。当时由军人委任的素拉育政府称,柏威夏寺周围4.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区属两国争议区,柬埔寨无权单方面提出申遗请求。2008年,柬埔寨再次提出为柏威夏寺申遗,但申报范围缩小至柏威夏寺本身,不包括其周边地区。6月中旬,泰国沙马政府认可了柬埔寨向联合国提交的新地图,时任外长诺巴敦在获得内阁和多名军事将领同意后,与柬埔寨签署了支持柏威夏寺申遗的联合公报。尽管泰国在联合公报中注明这一申请同两国的领土争端没有关联,但消息公布后,还是在泰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反对党更是乘机炒作,除了批评政府没有寻求国会批准就与柬埔寨签署联合公报属非法外,也认为政府放弃领土权利的动机可疑。6月23日,约100名泰国示威者企图到柏威夏寺游行示威,柬政府立即封锁了柏威夏寺的泰国入口。6月28日,泰国行政法庭发出禁令,中止泰国政府一切支持柬埔寨柏威夏寺申报世界遗产的活动。7月1日,泰国总理沙马致函柬埔寨首相洪森表示泰国改变支持柏威夏寺申遗的立场。
从现实因素看,两国国内政治派别试图利用此事达到政治目的,是导致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沙马自年初就任泰国总理以来,推行亲他信政策,引起反对派的强烈反弹。5月以来,以“人民民主联盟”为首的反对派团体不断掀起大规模群众示威,要求沙马辞职。反对党民主党还对沙马及7名内阁部长提出不信任案,理由之一就是“政府在柏威夏寺问题上出卖主权”。面对弹劾指控,沙马据理力争,最终涉险过关。但反对派仍穷追猛打,指控外长诺巴敦“未经议会批准,擅自承认柬申遗举动,涉嫌违宪”,诺巴敦被迫于7月10日辞职。反对派“乘胜追击”,于7月14日以“叛国罪”指控沙马“出卖柏威夏寺主权”,要求政府集体辞职,泰国内民族情绪上升。7月29日,泰国会第四大党、占据24个议席的为公党以不赞成政府修改宪法的意向和在处理与柬埔寨领土争端问题上的做法为由宣布退出沙马领导的联合政府,这对成立仅半年之久、目前正面临众多危机的沙马政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泰国内反对派热炒柏威夏寺纠纷的时候,正值柬埔寨第四届全国大选(7月27日举行)进入竞选宣传的关键阶段。在柬埔寨看来,柏威夏寺主权归属柬埔寨拥有历史和法律上的依据。泰国示威者和军人进入柏威夏寺后,柬国内要求政府展现强硬态度、保卫领土完整的呼声此起彼伏,先后有数千名来自来全国各地的民众和僧侣自发前往柏威夏寺地区,慰问驻扎在那里的柬埔寨士兵并举行祈祷仪式,柏威夏寺纠纷的受关注程度甚至超过了即将举行的全国大选。洪森政府深知维护柬泰关系大局的重要性,但在各主要参选政党都在呼吁维护柬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情况下,如向泰国示弱必将导致政府支持率下滑,其领导的人民党也将在选举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两国军事对峙发生后,柬政府迅速向柏威夏寺地区增兵,作出捍卫领土不惜一战的姿态。同时指责泰国派兵到两国主权争议地区是无正当理由的挑衅行为,并以泰国的行为威胁本地区和平稳定为由请求东盟和联合国出面干预。事实证明,洪森政府在柏威夏寺纠纷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为其领导的人民党在7月27日举行的全国大选中加分不少。大选初步结果表明,该党以90个国会议席的绝对优势(新一届国会共123个议席)获胜,远远超出选前预计的81席的目标。许多中间选民把选票投给了人民党,就是希望能给洪森政府更多的时间去解决柏威夏寺纠纷。
柬泰两国政府互示诚意柏威夏寺纠纷有望和平解决
边境地区军事对峙发生后,柬泰两国均坚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立场。柬埔寨首相洪森和泰国总理沙马都下令本国军队除非受到攻击不得先开第一枪,以防止边境局势恶化。沙马还对3名泰国示威者非法进入柏威夏寺的行为予以批评,称这三人为“精神有问题的人”。7月21日,柬埔寨副首相兼国防大臣迪班上将与泰国军队最高司令本桑上将进行了长达4小时的一对一会谈,会谈虽未达成任何协议,但双方重申将遵照东盟和国际义务解决争端,双方的边境委员会将继续进行磋商。7月24日,洪森表示柬方愿撤回已提交给联合国安理会要求仲裁柬泰边境争端的议案。7月28日和8月19日,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贺南洪与泰国新任外长德?汶纳两度举行会谈,最终达成五项共识,包括两国军方将于8月29日就边境冲突地区第二轮撤军问题举行会谈、双方同意在2008年10月初举行柬泰边境联合委员会会议以商讨边境勘查和分界问题、双方同意将在边境冲突问题得到解决之前签署一份临时性协议等。8月15日,柬泰两国开始从柏威夏寺附近的盖西卡吉利瓦拉寺及其周围区域撤出各自部队,双方驻守柏威夏寺的军队也已减少到每方10人,其余军队已退至距柏威夏寺3公里处。
在柬泰两国长约800公里的边境线上,只有73块界碑,且部分界碑已经遗失,需要重新设置。目前,双方军队基本已撤回到7月15日之前的所在驻地,双方可望开始丈量土地、安置界碑的工作。总体来看,因柏威夏寺申遗成功而引发的柬泰领土争端正在走向缓和。一是两国国内政治气候逐渐改善。柬埔寨全国大选顺利结束,人民党获得单独组阁资格,对国会和政府的掌控力度空前增强,洪森连任首相已成定局。妥善处理柏威夏寺纠纷有利于柬稳定北部边陲,也将为洪森政府在新的任期内稳步推进各项改革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泰国外长诺巴敦辞职后,沙马政府迅速任命新外长处理相关事宜,军方也派出高级别代表与柬方进行谈判,特别是前总理他信流亡英国后,沙马政府面临的压力有所缓解。二是地区和国际合作机制使对话协商成为可能。东盟国家近年来致力于建设经济、安全和社会文化共同体,增强“共同的身份认同感”,东盟宪章也有望在年内经各国批准生效。东盟也致力于成为协助亚洲各国通过互动解决争端的中立平台,在区域安全方面发挥协调作用。此外,联合国也对两国边境紧张局势表示出极大关注,呼吁两国能从传统友谊出发,在边境问题上保持克制,确保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争端。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协助下,两国应可找到妥善解决领土争端的办法。
(责任编辑 肖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