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弹指一挥间。有人形容说,深圳地图更新的速度,追赶不上深圳发晨的脚步。 28年前,“深圳这个特区能走多远,能生存多久”,很多人都存在疑问。按照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的话说,“真正地摸着石头过河,把每一年都当作最后一年”。
特区如何搞,在全世界都没有先例。乐正评价:当时的决策人物确实都充分地解放思想,很放得开。所以从80年建特区到现在,确实是天壤之别。
如今的深圳,可以同亚洲四小龙最辉煌的28年(从70年代初到1997年金融风暴)做对比,“亚洲四小龙也没有达到深圳的水平,可以说破了世界纪录,出乎不少欧美国家政府首脑、企业家的意料。很多外国人到深圳参观都大吃一惊,没想到这里有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性大都市。”
“改革开放”创造深圳
乐正说,深圳这个城市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和缩影,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可以在其中找到具体的例证。
深圳1979年设市,1980年建特区,1979年之前是宝安县,一个非常普通的农业县。即便按照当时农业县的标准都不算富裕的,只是一个“小渔村”。它靠近香港,属于边境地区,一般不会有大的项目和投资。1979年前没有国家级和省级的项目,只有一个农机厂“当时是自我发展,政府不会来投资、投项目。从现代工业的角度看,基本上是一张白纸。”乐正说。
1979年以后深圳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这是谁都没有预想到的。
乐正介绍,当时深圳的规划是从1980年到2000年人口从30万翻一番,结果没想到2000年,常住人口达到了430万,实际上管理人口超过500万。
深圳28年来,年均GDP增长达到了近28%,这是一个城市发展史的世界纪录。去年GDP总值是6765亿(900多亿美元),在国内排第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排行榜,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排第三。据前不久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显示,深圳排名第二,仅次于香港。
如果按照全球城市排行榜,深圳可以排到前五十位。人均GDP达10600美元,是内地第一个突破一万美元的城市。
外贸出口上,深圳一个城市的总值占全球的比例超过1%,超过了大多数国家,超过了国内大部分省。
从各方面数据来看,深圳都已发展为一个标准的大都会。
当然,乐正也同时指出,按照发达国家的先进城市标准来看,深圳还是一个发展中城市,同新加坡、首尔等城市还有一定距离。正如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总量指标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是结构指标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指标。深圳的情况也与此类似,结构性指标同发达城市还存在一定差距。从产业结构来看,比如第三产业在GDP中占49%,这按照发达城市的标准还是偏低的,香港、纽约、伦敦等都在80%以上。同时,高附加值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这些都与中国整体的发展同步。
深圳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乐院长评价,“如果说世界对中国的崛起表示惊讶和赞叹,那么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深圳也是值得世人赞叹的地方。”
“深圳发展的全部优势和全部劣势都在于发展速度过快”
乐正指出,“深圳发展的全部优势和全部劣势都在于发展速度过决”。
非均衡发展就会导致步子不稳,付出了很高的代价,环境的代价,生态的代价,资源紧张的代价,还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风险。他说,剑走偏锋,就仿佛开着一辆不太好的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速度虽快但是令人担心。发展太快就会显得比较粗糙,很多环节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不是很科学,效率不是最佳的。“就像盖房子,这边还在设计,那边已经开始搭建,甚至开始装修了。这样楼盖的速度非常快,但是也难免留下一些隐患。”
在乐正看来,制约深圳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人才和制度,“与国际一流城市相比较,最大的差距一是人才,智慧资源;二是体制机制。没有一流的人才,就不能建成一流的城市。体制机制不完善,就留不住人才。现在深圳建大学城、研究生院,筹办南方科技大学,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从智力结构上看,一方面是少数有头脑的创业精英和企业高管,另一方面是大量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蓝领工人,中间文化层次的人反而不多。乐正指出,“这是两个极端,一个比较合理的城市智力结构应该是橄榄型的,中间比较多,两头比较少。但是深圳不是这样,这就使得深圳在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品位方面受到很大的影响。毕竟这个城市太年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城市要有自己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积淀,起码要上百年的时间。但是人口智力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产业结构所决定的,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人口智力结构也会改善。
深圳已经意识到文化和人才是自己发展的短板,如果要往高端化的方向走,就必须在文化方面提升自己的吸引力。
据乐院长介绍,最近几年市委市政府确实在文化投人方面不惜血本,很多大项目都是文化项目。同时也将人才问题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战略高度。最近市委宣传部正在牵头做一个“开发文化资源,优化文化资本”的课题,研究如何全面提升深圳的文化软实力。
未来30年:世界的“研发中心”
汪洋书记来广东以后提出要解放思想,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也对深圳提出更高的要求,认为深圳应该做到两个面向,一是面向世界,同世界先进城市比较,找出差距,明确目标和定位;二是面向全国,服务全国,在服务全国的过程中发展自我,扩大城市的发展空间。乐教授对此深表赞同,“汪洋书记确实站得很高,视野非常开阔。”
他说,深圳既然提出建设文化城市,就不能满足于跟国内一般城市比较,就应该自觉地将自己放在世界城市发展的格局中、至少要在亚太城市发展的格局中定位。一方面深圳同发达城市有相当差距,应该将自身定位在发展中城市,文化城市的初级阶段;但另一方面深圳也有相当多的机会。
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中,深圳应当努力从文化城市的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飞跃。这个飞跃包括经济实力要进一步提升,大约2015年左右,深圳在优势领域可以达到或接近香港、新加坡、首尔等城市的水平。
乐正认为,所谓优势领域首先是指高科技发展领域,特别是在IT产业方面,深圳目前已经积累了相当的产业基础。其次,在物流方面,比如集装箱的吞吐量(目前是全球第四位)可以在近期内再上一个台阶。深圳是一个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大进大出的城市,流量经济非常大,人民币结算是全国之最。第三,作为一个金融中心,深圳也有很大的优势。深圳有一个深交所,金融业的增加值去年增长了70%,附加值在GDP中大概占了10%左右。在全国大中城市中,金融附加值排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深圳金融业的特点是和香港的金融公司关系非常密切,国家有关部门也对和香港方面的金融合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第四,深圳最近几年在文化创意产业、印刷业、旅游业方面发展非常快,可以和香港联手,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文化创意中心。在这些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都有可能在2015年左右达到或接近香港的水平。
“我有一个判断,现在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但是在未来十年,这个角色会发生变化。中国将不仅仅是世界工厂,也会出现很多研发城市,消费城市。”乐院长指出。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大消费市场,并且很快将超过日本。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深圳会从制造业的中心转变为服务业的中心。随着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深圳制造业的某些生产车间和生产环节将转移到其他地区。
中国现在研发的投人、研发人员的总体规模已达到世界第三。专利申请总量世界第五。这会支撑中国成为一个新的研发中心。
“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不仅仅在贸易方面,深圳的研发也将会在世界上占据一个重要位置,走在世界前列。这将为深圳实现从又快又好发展转向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新一轮改革发展大潮中焕发新的、更大的活力!”乐院长对深圳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