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杀手”的荒唐使命] 杀手使命

  美国得克萨斯州有个叫科珀斯―克里斯蒂的小地方,住了不少伊朗移民。其中有位56岁的中年汉子,名叫阿巴布希尔。此人平时头发蓬乱,两只袜子常常不是一对儿,还丢三落四。他说话粗声粗气,经常一手夹着根烟,一手握着手机,在院子里边走边大声用邻居们听不懂的语言打着电话。邻居们觉得他有点神秘兮兮,他家里也总有很多年轻人进进出出。“这老兄说不定是贩毒的。”
  阿巴布希尔没事儿确实爱吸两口大麻。不久前,他真被抓了,不过,罪名不是贩毒,而是阴谋行刺。2011年10月11日,美国指控阿巴布希尔受伊朗伊斯兰卫队下属的“圣城军”指使,找了个毒贩子去刺杀沙特驻美大使朱拜尔。伊朗坚决否认,沙特和美国则“表示愤怒”。如今,事情越闹越大,俨然掀起了一场国际风波。
  
  “刀疤脸”只想钱
  阿巴布希尔年轻时移居美国,在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念过几天书,学的是机械工程。他当年的室友侯赛尼记得,1981年的一天晚上,自己和阿巴布希尔走在休斯敦的一条马路上,忽然冲出一群小伙子,把他俩围住。侯赛尼跑得快,阿巴布希尔却被堵住,身上挨了好几刀,脸上也留下一道疤,从此得了个绰号“刀疤脸”。而事情的起因据说是他曾经调戏了别人的女朋友,遭到报复。
  大学毕业后,阿巴布希尔与第一个妻子结婚,获得了美国公民身份。1987年,两人离婚。不久后,阿巴布希尔再婚。为了谋生,他卖过马,卖过二手车,卖过冰淇淋和三明治,但都没赚到钱,反而欠了一屁股债,惹下一堆官司,2001年还涉嫌盗窃被起诉。不过,阿巴布希尔为人幽默,有时也很豪爽,乐意借钱给朋友。2001年发生“9?11”恐怖袭击后,美国社会弥漫着对中东移民的怀疑和仇恨。阿巴布希尔挺难受,认真地对朋友科奇说:“我的朋友,我不是那种人,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那种人。”
  在朋友和熟人眼里,阿巴布希尔对政治和宗教都没兴趣,就喜欢钱。当地熟食店老板米切尔说,阿巴布希尔“是个商人”,“总想着赚更多的钱”。侯赛尼也说,他最后一次见到阿巴布希尔是在几个月前,当时阿巴布希尔春风得意,说自己前一阵回了趟伊朗,找到了条生财之路。
  
  发展“线人”当刺客
  阿巴布希尔一直保留着伊朗护照,回老家转转也不算啥。据美国媒体报道,在伊朗老家,阿巴布希尔有个表弟叫沙莱尔,是“圣城军”的副司令,2007年曾在伊拉克参与策划一起袭击,造成5名美军死亡。阿巴布希尔和这个表弟一起在伊朗长大,见面分外亲热。一来二去,弟兄俩聊出笔好买卖:沙莱尔让阿巴布希尔去联系墨西哥贩毒集团“泽塔”,找个杀手把沙特驻美大使朱拜尔干掉。找“泽塔”帮忙,是因为这伙人手黑、刀快,喜欢将受害人用墨西哥弯刀斩首,还要让受害人死前经受残酷的折磨。沙莱尔许诺给杀手的报酬是150万美元,阿巴布希尔的好处当然也不会少。
  这笔大钱对阿巴布希尔非常有吸引力,他兴冲冲回了美国。可他一个卖二手车的,上哪儿找杀手?他绞尽脑汁,终于想起卖车的时候认识的一个大妈,好像跟黑道有来往。一联系,大妈说她有个侄子,就是在“泽塔”混饭吃的。阿巴布希尔大喜过望,赶紧联系对方。今年5月,两人在墨西哥的雷诺萨见了面。有人说,阿巴布希尔要真是个内行,一听这个地点就不会去,因为那是“泽塔”敌对帮派的地盘,真正的“泽塔”成员根本不会去那里。可惜阿巴布希尔不懂,对方自然也是个冒牌货,只是个帮“泽塔”跑腿的,从来没真正加入这个黑帮。但这个跑腿的有个让阿巴布希尔想不到的身份,他是美国联邦缉毒局的线人――“泽塔”是美方重点监控的贩毒团伙,美方在其中安插了不少眼线。
  阿巴布希尔对这个冒牌货说出了暗杀沙特大使的计划,还问线人会用什么炸药,打算在沙特大使常去的一家华盛顿餐馆安放炸弹。线人偷偷录下了对话,美国联邦缉毒局让他“沉住气”。7月,两人又在墨西哥会面两次。不知是不是太得意了,阿巴布希尔竟向线人吹嘘起自己的表弟:“我的表弟背后有政府支持,他可不是自己掏腰包付你酬金。”他还让表弟的助手沙库里分两批汇10万美元给冒牌杀手,这下被美国抓牢了:据美方透露,沙库里使用的,是早已被美国监控的一个伊朗海外账户,美方认定它一直在资助秘密行动。美国当局决定收网。9月底,阿巴布希尔在纽约机场被捕。
  
  沙特舆论一片哗然
  事件发生后,沙特乃至阿拉伯世界舆论哗然。
  被作为刺杀目标的朱拜尔生于1962年,早年留学英国、美国、德国、黎巴嫩和也门,精通英语、德语和阿拉伯语,25岁就被派到沙特驻美大使馆工作。1991年,他代表沙特参加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情报工作,后来在沙特政府内步步高升,2005年成为沙特王室的顾问,2007年担任驻美大使。他是沙特王室与美国沟通的重要桥梁。敢对他下手,是对沙特很大的挑衅。而美国媒体还披露了一份电报,是2008年4月20日朱拜尔发给美国驻沙特一名高级外交官的,内容是沙特国王要求美国打击伊朗核计划。在电报中朱拜尔说:“他希望你们斩断蛇头。”如果电报是真的,那么伊朗要杀朱拜尔,似乎也有点“理由”。
  事发后,朱拜尔比较低调,沙特舆论却连篇累牍地抨击伊朗。《奥卡兹报》载文称,伊朗一直把大量资源用来支持境外武装的恐怖活动,这起谋杀案正是这一政策的表现,是对阿拉伯邻国采取的敌对行动。《半岛报》发表标题为《伊朗和国家恐怖主义》的文章,说伊朗参与过暗杀黎巴嫩前总统哈里里的行动,伊拉克境内爆炸不断,也与伊朗的幕后指使相关,叙利亚当局更得到了伊朗的支持。阿拉伯联盟也发表声明谴责伊朗的暗杀企图。沙特驻阿盟代表说,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明”,沙特也不会向伊朗表达强硬态度。
  如果伊朗真想干,为何在这个时机动手?中东媒体分析,伊朗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叙利亚摆脱窘境,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伊朗知道,美国等西方国家一旦对叙利亚进行军事打击,接下来就可能对自己动手。
  
  “大爆炸”的导火索
  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话,伊朗当局介入暗杀“证据确凿”,美国将对伊实施“最严厉的制裁”,而且,“不排除任何方式”。埃及《消息报》评论说,奥巴马这是在为问题定性。
  一些阿拉伯媒体认为,今年西亚北非发生动荡后,美国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而伊朗却受益匪浅。埃及等国敌视伊朗的政权都被搞掉,以色列更是面临巨大压力。这都使美国很恼火,所以借此次“暗杀行动”来摆脱窘境。“中东在线”网站载文认为,美国现在没有能力发动一场新的战争,但可以挑起矛盾,制造危机,让沙特和海湾合作委员会遏制伊朗。埃及《广场报》则称,美国借此还可以转移国内矛盾。
  伊朗方面则对美国的指控断然否认,认为这是对伊朗的“诽谤”,目的是直接挑拨伊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关系。10月15日,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强调说,美国这么做是“滑稽可笑和毫无意义的”,意在“孤立和丑化伊朗”,“但这种肮脏的图谋不会得逞”。埃及《消息报》评论称,哈梅内伊的讲话给伊朗的立场定了调,与奥巴马针锋相对。伊朗前总统哈塔米则说“战争不可避免”,警告内贾德政府要为美国可能发动的武力袭击做准备。
  “中东在线”网站评论说,中东局势本来就复杂多变,“暗杀事件”也许会成为一次“大爆炸”的导火索,让这一地区的前景变得更加凶险。
  编辑:凌云 美编:苑立荣 编审: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