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未必靠得住_玖富万卡借款靠得住吗

  正因为航母是国家军事力量中意义如此巨大的装备,所以,让我们在理解其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回顾一下历史上拥有航母的国家的反面经历。      传说中的中国航母到底什么样?消息满天飞,对于久已期待强大海权的国内公众和唯恐新闻不够大的媒体,这些传闻激发了新一轮航母狂热:从“瓦良格号”的前世今生到未来中国航母编队的部署和使用,各家媒体无不深挖广攀。透过如此蔓延的航母热情及官方没有明确否认的态度,人们隐约可以推测,中国拥有自己的第一艘航母已是指日可待了。
  诚然,航母作为现代海战史上巨无霸级的大型装备,由于其具备多样化和强大的打击武力,几乎成为大国海洋军事力量的象征,在二战以来的国际军事斗争中,每有冲突发生,人们总可以第一时间看到航母及其特混编队的身影。当代军事理论家还有看法认为,即使在导弹时代,航母独特的作战能力和军事作用也是不可取代的。因此,作为拥有漫长海岸线和多样化海洋权益而又唯一没有航母的大国,中国最终装备航母,不仅是国家海上实力的飞跃,也是百年以来国防现代化进程的标志性环节。
  然而,正因为航母是国家军事力量中意义如此巨大的装备,因此,在理解其正面作用的同时,很有必要回顾历史上拥有航母的国家反面的经历。
  上世纪20年代,在一战后军备竞赛的热潮中,日本抢在英国之前,下水了第一条航母。但日本的航母发展狂潮是不顾国力和侵略政策的产物,在国家战略思维的根本错误指导之下,航母不仅没有成为国家安全的工具,反而导致其国家战略出现更大错误:借助航母编队力量进行珍珠港袭击,开始了与美国的致命决斗,而战争的后果是,日本自明治以来的侵略“成果”丧失殆尽,其国际政治影响延续至今,使今日日本在诸多国际互动中仍须要支付历史债务的利息。
  建造和运用航母的另一个失败例证是冷战期间的前苏联。上世纪60年代,由于古巴导弹危机的刺激,本来大陆军主义传统深厚的前苏联决心建立远洋海军,因此投入巨大的国家战略资源,发展出庞大的航母建造计划。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苏军先是建造了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然后建造了可携带垂直/短距起降战机的第二代航母,然后是更大规模的第三代库兹涅佐夫级和第四代乌里扬诺夫斯克级航母,至苏联解体时,其第三代航母已建成一艘(即今日俄罗斯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号”),第二艘(即废船体被中国通过拍卖获得的“瓦良格号”)已完成70%的建造,装备弹射装置的第四代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已完成30%。与战前日本一样,苏联的航母发展计划也是在追求霸权的扩张性国家战略指导下进行的,是霸权争夺和侵略思想的产物,其发展对外升级了国际敌意,对内则消耗了关键的国家资源。
  旧日本和前苏联发展航母的另一共同之处是,在国家战略层面,他们都有军事优先于政治、外交与经济的思维,国家资源片面地朝发展军事力量倾斜,同时各军种力量在国家资源倾斜的背景下加速争夺财政资源,从而导致整个国防力量结构失衡,这反过来使得军事力量的发展不仅不能成为国家发展的保障,反而成为严重的负累。
  当然,一贯奉行防御性国防战略的中国与上述日苏发展航母的情形完全不同,但必须看到,从上述战略错误的历史陈迹中,我们仍可以汲取十分有益的教训。中国须加速发展强大的海权,以便更好地捍卫自身的海洋主权与正当国际权益,这是无可厚非和完全必要的,但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防御性国防战略也要求更富于远见的国家大战略思维,运用更合理的外交以化解敌意和误解,通过国际及地区参与,构建对话和危机管控与处理平台,加强经贸以奠定更友好的国际关系的基础,而在政治上更好地发挥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作用,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以在国际社会建立中国军事力量的正面形象,这些综合的国家战略政策运用,都对未来中国航母及海权的成长具有永不可忽略的作用。
  简而言之,拥有航母是维护中国正当国家利益的必要选择,但公众须要了解,国家的安全光有航母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