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博客里有个固定栏目,叫“五常问答室”。程序为,网友留问题,管理员筛选,再由五常回答。一天回答一道,问题五花八门。有网友问,老先生,有“蛙后”之称的罗雪娟提前退役了,您有何看法?老先生回答,实不相瞒,我喜欢这个女孩子,高傲、自信,又有点口不择言,甚觉可爱。有网友问,老先生,孩子教育不好怎么办?老先生回答,法门是奖胜于罚,天才都是夸出来的。我疑心于“狂生张五常”对“博客留言”的兴趣与认真,试之。一日,化名“摄影发烧友”,问摄影如何长进?老先生拉开架势,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好莱坞教授摄影开始,到数年前在九寨沟拍摄自己的封机之作,最后说,摄影的要诀是要有自己的眼睛,自己在九寨山水里看到的全是唐诗宋词。前后足足千把字。
张五常不会用电脑。我猜想,其间过程大概如下。管理员把网友留言邮件给其助手,助手打印供其筛选,再手写作答(据说是毛笔写作),后助手录入,传给管理员,管理员再发帖于博客。过程相当繁琐。我以为,以下判断并非溢美之词:为数不少的年轻人,对自己身处的改革时代有所认知,是从阅读张五常的《卖桔者言》开始的;他所倡导的产权改革,是理解过去30年中国历史的重要线索。所以无端猜想,如果不是世事风云的变幻,这位1980年代勤勉的启蒙先生大概没有时间寂寞开博、言说世事吧。正寻思于其张狂之下的寂寞,静波短信说,看看能否采访到老先生。
吴思是前同事陈晓守联系采访的。我因兴趣,前去旁听。后晓守另谋高就,只好由我勉力完成。印象深刻的,是简单午饭后,吴思在办公用纸上计算一个矿工的生命价格。计算结果,是官方报价的数倍。之所以做此算计,他认为,矿难的减少,并非依赖“生命无价”的空洞关怀,而是矿工生命报价的数倍提升。他出身中文系。其间,大概还提到,自己在阅读儒家经典时,老在想孔子、孟子、老子这些圣贤,到底想干嘛呢?儒家的礼义制度到底是什么呢?他的想象是,他们在做一个笼头,要把牲口们管住,但这一笼头不是绳子、皮条或是铁制的,而是很体谅、很照顾的橡皮筋做成的。
冒昧一说,认为张五常是个张狂的经济学者其实是个莫大的误会,虽然成就其声名的是他的经济学造诣。他是个典型的、不得志的传统文人;认为吴思是个历史学家也是个误会,他是个典型的经济学者。潜规则、血酬定律、隐秘的秩序,他在谎言密布的中国历史里的惊人发现,其实只是利益分析的方法在中国历史里的简单运用。但屡试不爽。他是个伟大的算计者。
因个人这一时段的兴趣,采访对象多为经济学者。所谓经济学者,大概是假定人之理性、坚持利益分析的一类学者。在一个没有逻辑传统的转型社会,利益分析的认知方法又何其重要。因所谓渐变转型,不过是利益的重新分配。采访的另一动机,是为何他们遭遇普遍的误解和泛道德责难。而以小人心度君子腹的“利益分析”,是我所能想到的人物报道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厌恶假大空,还能减少假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