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在做什么” 读了短文,我知道了做什么事情要

  Twitter其实只是一个符号,它代表了人们对静态信息的不满足以及对实时信息的渴望。这种需求一旦被激发,这个世界很难再走回到原来安静的状态。   每一个Twitter账号背后,不再仅仅是一名普通用户,它可能是一个商家、一件商品、一个突发事件、一条地铁线、虚拟世界中一个角色。将来,它还可能是一段感情、一个故事、一种意见。Twitter正在试图完成WWW没有完成的任务,就是给这个世界上每一个真实或虚拟的事物,赋予一个URL(网址)。
  ――引自博客“传世纪”
  
  “吃掉世界”的小鸟
  
  
  2006年3月,就像又一个Google式公司起家的故事,blogger.com的创始人伊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受好友兼合伙人杰克•多尔西(Jack Dorsey)的创意启发,在旧金山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Twitter服务。“Twitter”音译过来是“推特”,英文原意为小鸟的叽叽喳喳声,事实上这只蓝色小鸟的诞生正是为了满足每个人的表达欲和分享欲,用一两句话告诉世人what are you doing(你在做什么)。因此国内有人把它翻译成“微博客”。通过follow(关注)别人、发动搜索,你能随时捕获全球上百万人的即时行踪,够刺激吧?更酷的是,不止是Twitter的网页,你还能用线上和线下(如发手机短信)的数百种工具更新信息。因此在Twitter上发一条消息比给朋友群发短信、MSN更改签名的效率都要高得多。
  起先只在少数Geek(可作“技术狂人”解)之间流传的Twitter一年之后名声大噪。举办“西南偏南音乐节”和(SXSW, South by Southwest)互动媒体大会的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丁成了它的福地。Twitter当时在显眼处安装了两块51英寸等离子显示器。用户们在Twitter上发布的音乐节相关信息在显示屏上一览无余,很多本不知情的过路客也纷纷迷上了Twitter。结果Twitter竟比演出还抢风头,一举获得了当年的互动网络大奖。团队的获奖致辞很有推特色彩:We"d like to thank you in 140 characters or less.省略”就可以直接把信息发布上去。
  到记者发稿时止,Twitter和饭否上关于伊朗的各种消息依然源源不断。 网友HDCN认为,信息的价值与传播的范围成正比,没有价值的信息会自然衰减,越是重大越是对人们生活影响巨大的事件,传播越快越广。如果是关乎地球或者人类本性、共同价值观的信息,则几分钟就可遍及全球。对于个人私信息是否“毫无价值”尚待讨论,不过毋庸置疑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更快更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可以做到像微博客这样几分钟传遍全球。
  2008年,从印度孟买恐怖袭击案到“饭岛爱自杀事件”这样的热点新闻都是在Twitter上首发。和Twitter的运势有着惊人的巧合,饭否诞生一年后,汶川地震为其带来了创立以来的第一个“全民”讨论话题。今年,株洲高架桥垮塌事件中,同样身为摄影记者的网友火烨利用饭否,让“手机拍到的现场记录,比新华社通稿更快地传到了网上”;年初知名博客写手钱烈宪遇刺事件,第一手消息也是在Twitter和饭否上发布。
  5月,为报道邓玉娇案件赴巴东采访的多名国内记者受到当地阻挠,他们用手机向饭否发送消息,作为对外联系的第一通道,而由于饭友互相转发形成的滚雪球效应,很多圈内圈外人得以及时了解事情进展。在此前后,连岳、艾未未等一批媒体人和意见人士的加入和发言,也带动了饭友对社会热点话题的深入讨论。一时间,以饭否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又一次充当了疏通民意管道的先锋。和菜头就此评论:“包括Twitter、饭否在内的微博客,以Facebook为代表的SNS及Opera浏览器信息共享的Unit功能,使得信息的发布和传播达到了点对点、多点对多点的水平。当所有人都可以和所有人耳语,每个人都变成了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信息的传播路径和速度比以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一个公民想要表达,那么他就一定能够表达。他想让其他人听到,那么他就一定能让人听到。”
  除了自我表达、发布消息、讨论问题,微博客也成为研究者获取资讯的来源和研究对象。杨恒均说饭友经常在饭否上提出意见或修正他的观点,他一看到便立刻在自己的博客和小说中做相应的修改。这在传统的闭门写作时代是不可想见的。知名的语词收集家黄集伟也当仁不让地直接从饭否中萃取他最激赏的“语录”并加以点评。和菜头干脆把微博客当作他观察社会的最佳视窗。他在Twitter上只follow了10个人,但在饭否上则是几百倍于这个数字。他的解释是,“我在Twitter上只关注10个人,那是因为对于这部分用户群体,也许10个人就已经足够代表一群精英。而在饭否,则是观察中国人的生活本身。数千人可能远远不够,也许数万人比较能够满足我的需求。”
  在方便快捷地对Twitter实行“拿来主义”时,真伪莫辨的小道消息也亟待使用者“擦亮眼睛”、审慎使用。 《纽约时报》2009年6月20日一篇署名NOAM COHEN的文章指出,Twitter上的内容都是未经证实的。尽管用户可以凭经验去相信某个Twitter账户,但是信任问题依然存在。当Twitter帮助我们获取第一手报道的同时,它也在传播着不精确的信息,有些甚至可能是故意制造出来的虚假信息。这一点在这次伊朗大选中便得到印证。与此“相映成辉”的是,最近在饭否也冒出了一些如“@陈丹青”等假冒名人或机构的账号,有些ID在被“揭穿”之后还不以为意。对此连岳在饭否上建言“应该有相应的管理手段,类似这种冒充他人名字,甚至入戏很深地扮演他人的行为,不仅制造大量的假资讯,甚至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尽管微博客还因自身缺陷和使用不当面临一些问题,但它的风行已是不可阻挡,而且正突破发布消息的疆界,延伸到更广阔的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