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普“二人转”的背后]梅普二人转

  9月24日,在执政的统一俄罗斯党年会上,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发表讲话,提议普京作为该党候选人参加2012年总统选举。普京则回应,梅德韦杰夫届时应该担任总理一职。由于俄罗斯总统任期已从4年延长至6年,并可连任一次。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不但俄罗斯未来6年的总统总理是谁已定,而且2036年之前的最高权力结构都已无悬念:普京可再当12年总统,掌权至2024年,再由梅德韦杰夫接替他执政到2036年。因此,普京将成为自斯大林以来莫斯科在位时间最长的领导人。
  《华盛顿邮报》的评论称,梅普的决定终于为一个多年的猜测画上了句号,那就是普京到底会不会放弃权力。事实上,各方早就认定普京4年前力荐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任总统是别有用心:为突破宪法不准他第二次连任总统的限制,他让德韦杰夫暂时担任总统,待4年过后再逐总统梦。现在,普京的“司马昭之心”终于被坐实了。
  对于梅普之间将最高权力私相授受、玩弄于股掌的做派,很多人会感到难以接受。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梅普这一套从俄罗斯宪法框架上,几乎找不到破绽。如普京和梅德韦杰夫这般,两个人“玩转”一个大国政治的现象,是有浓厚俄罗斯特色的政治发展之路。
  “蝙蝠侠与罗宾”?
  梅德韦杰夫是普京当年一手培养起来的政治家。梅普关系一贯良好,两人的亲密关系已经保持近20年。
  “梅普组合”正式形成于2008年。当年3月,由统一俄罗斯党推选的候选人梅德韦杰夫在总统选举中获胜,此前已带领该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普京随后出任总理。但即便如此,几乎没有人认为梅德韦杰夫是俄罗斯的“一把手”,人们普遍认为掌握国家实权的是普京。在维基解密公开的美国外交电文中,有美国外交人员在形容普京与总统梅德韦杰夫关系时,以“蝙蝠侠与罗宾”作比喻,谁主谁仆一目了然。
  而在治国理念上,两人的分歧更为明显,普京是“保守派”的棋手,梅德韦杰夫是“自由派”的偶像。前者显得比较传统,偏重权威,受俄罗斯历史文化影响较深。后者则显得比较现代,具有浓厚的自由主义色彩。
  普京在担任两届总统期间形成了“普京道路”,其实质在于强化政治控制,控制大资本,利用高油价,推动二次分配。梅德韦杰夫则提出全面现代化的战略,提出要保护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私有经济发展,使国有经济的比重下降到40%以下。
  关于政治民主化问题。普京强调,政治体制应该“逐步完善”,改革“需要极其谨慎”,他主张维护俄当前的政治体制,强调决不能像乌克兰“橙色革命”那样,实行西方式民主政治,导致政局动荡和社会混乱。
  梅德韦杰夫则认为,政治民主化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他强调俄应建立真正的多党制,“跟大多数民主国家一样”,各派政党进行公平竞争,“政府将定期轮流执政”。为此,他主张实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
  长期以来,政治观察家一直对梅普之间的分歧津津乐道,往往有捕风捉影之嫌。但2010年8月俄罗斯森林大火似乎让两人之间的矛盾公开化了。大火导致两人支持率急剧下降,梅德维杰夫不仅狠狠地批评了政府工作不力,还撤换了不少实权部门的领头人。而当普京频繁驾驶飞机、摩托车、摩托艇出现在公众面前时,梅德维杰夫也若有所指地批评不少政府官员浮于表面,缺乏实干精神。他说:“不要搞政治公关,不要在灾难中借机捞政治资本。”
  今年,两人在利比亚问题上的冲突也被某些媒体视为“难以弥合的裂痕”。普京公开谴责美、法、英对利比亚发动的军事打击,并把它比作“十字军东征”。梅德韦杰夫则认为“十字军东征”的说法“不可接受”。他甚至为美、法、英辩护说,“利比亚目前所发生的一切与该国领导层令人发指的罪行有关,所有其他行动都是这些行径的后果。”这被认为是两人迄今发生的“最公开化的意见冲突”。
  随着大选的日益临近,有关梅普之间分歧越来越大的传言也越来越多。梅德韦杰夫对于这样的传言予以了否认。他承认和普京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的意见,但两人的关系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变,他们之间是绝对平等的,并不是像很多媒体所报道的那种从属关系。
  也有人认为,梅普两人是“哼哈二将”,所谓的矛盾都是刻意为之,以便给选民一种“有得拣”的感觉。
  在笔者看来,梅普之间在治国理念和个人风格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梅德韦杰夫是一位更为现代的领导人,但普京的古典作风显然更适合俄罗斯的国情。梅德韦杰夫也并非完全没有取普京而代之的念头,但形势比人强,这次普京能“胜出”,说明梅德韦杰夫意识到自己在博弈中的弱势,为了顾全大局选择了妥协。而这种妥协以一种和谐体面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显示了梅普两人政治品格的成熟,也是俄罗斯政治从宫廷政治走向现代化的表现。
  普京的底气何在
  在20世纪的最后一天,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任命普京为代总统。这是一项极具象征意义的任命,事实证明,它开启了俄罗斯历史上的普京时代。
  对于普京,西方往往指责其独裁专制,但俄罗斯人的喜爱溢于言表,声称“嫁人就要嫁普京这样的人”。8月底的俄罗斯民调显示,普京的民意支持率高达68%,9月4日的另一家民调则显示,统一俄罗斯党将在国家杜马选举中独得55%议席。这也许就是普京能无视世人非议的底气所在。
  俄罗斯政治史有着浓重的集权色彩,从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女皇再到沙皇亚历山大,俄罗斯人对强势君主情有独钟。而无论是执政能力还是个人魅力,普京和他们一脉相承,完全具备强势领袖的特质。更重要的是,他深谙俄罗斯人希望恢复大国荣光的心理需要。
  在当政的8年里,俄罗斯从“面临沦为二三流国家的危险”到2007年年底重返世界十大经济强国行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70%;大多数国民的生活水平从以往的低得难以接受,上升至起码能够接受。更重要的是,俄罗斯人恢复了对国家的认同。
  数年前,在回答“你是谁”之类的问卷调查时,受访者常称自己属于某个民族,或者是某个城市的居民,而到了后来,最常见的回答是:“我是俄罗斯人!” 对俄罗斯这个在苏联解体后跌至谷底的国家,普京这种聚拢人心的能力至关重要。
  更为根本的是,普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他首先向寡头开战,2000年7月,上台不久的普京召集众寡头,与他们达成“只可发财、必须交税、不准涉足政治”的不成文“约法三章”。别列佐夫斯基和古辛斯基对此置若罔闻,结果被迫流亡,敢于叫板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则下狱。
  在普京当政期间,反对派人物中毒和死亡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仅在对政府持批评立场的记者中,就有十几人遭暗杀或神秘死亡。新闻记者动辄得咎,独立媒体屡遭封杀,绝大部分传媒已由普京政权掌控。
  普京还改革了选举制度:俄罗斯各州、边疆区自治区的领导人不再由民选产生,而是总统提名之后,由地方杜马选举产生;国家杜马代表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半由选举产生,一半按照国家杜马中各政党得票比例分配,而是改成了全部根据政党的得票比例分配。俄罗斯议会中的优势党派的优势将更加突出,有利于总统通过政党来控制议会。
  这一切,都暗合了俄罗斯人呼唤强势领袖、渴望秩序和经济发展的诉求。而与这一系列成功相伴随的,是普京个人权势的急剧增加――俄罗斯已经没有人可以向他发起强有力的挑战了。
  这让一切热爱民主的人们感到不安和不舒服。但这就是俄罗斯,长期、牢固的专制传统,决定了它向民主社会转型的艰难和漫长。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在1939年对苏联作了经典描述:“谜中之谜。”而俄国19世纪诗人费奥多尔•丘特切夫这样评价自己的祖国:“俄罗斯不能用理性的尺度去衡量,对俄罗斯只能相信它理应如此。”
  对普京来说,最大的考验在于,如何善用几乎不受挑战的权力,为未来没有普京的俄罗斯做准备。如果说过去10年稳定权力基础是当务之急的话,未来10年,普京也许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经济的多元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