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子忠和陈洪绶的这些作品,活画出晚明社会的世态风情与人心所向,使他们赢得了崇高的艺术地位和评价。 在中国古代各类画科中,人物画最先发展起来,于魏晋时期完成了艺术的自律,作为成熟的艺术样式在画坛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到了宋代,随着文人“澄怀观道”的需要,山水画因具有更为广阔的自由抒发空间而成为文人最喜欢的表现题材,逐渐取代人物画而成为画坛主流。后来到了17世纪初即晚明时期,画坛几乎是山水与花鸟一统天下了。此时,“南陈北崔”的横空出世,改变了画坛格局,人物画异军突起,充满活力,给人以强烈的冲击与震撼,在画史上具有非凡的意义。
陈洪绶的人物画和花鸟画,是现当代画家为之倾倒的范本,任伯年、谢稚柳、程十发、贺友直等大家都从他的作品中汲取养料。而崔子忠的作品,因为存世极少,平时难睹真迹,跟随他的画家鲜有,但其风骨则是通过他的奇闻轶事而传播。年底,上海博物馆推出了《南陈北崔――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藏陈洪绶、崔子忠书画特展》,使我们有机会近距离地观摩前辈大师的手迹,并从中感受他们处于新旧政权交替时的复杂心绪。
特展共推出晚明两位人物画代表画家约80件作品,不仅包含着陈洪绶从早期至晚年较为完备的重要创作,包括卷轴、册页和扇页等书画精品,还有他19岁完成的《楚辞?九歌》等版画插图。《藏云图》轴、《长白仙踪图》卷等8件崔子忠画作,几乎囊括了中国大陆收藏的全部崔氏传世作品。还有像陈字、严湛等陈氏门生的画作。它们极其难得地聚集在一起,给予广大喜爱古代中国人物画的观众以一个观赏、享受和思索、研究的良好机缘。
陈洪绶在人物、花鸟和山水诸多画科都具有很全面的功夫。他的书法运笔古拙中寓纤巧,跌宕中蕴含顿挫节奏,结体天然奇丽。独门法宝是他的振笔白描,《雅集图卷》即为此中精品。他的设色人物作品,其交织于人像、色晕中的线画,无不蕴含着一笔勾成、不稍停属的运思功力,富有特别耐人寻味的艺术节律。
在堪称陈氏仕女画代表作的《斜倚熏笼图轴》中,那位盛装女子侧身靠着熏笼,闲暇之中正抬头与鸟架上的鹦鹉对语,前景侍女低头注视男孩捕蝶的情形令画面充满了动感。尤其是女子乌浓的云鬓、姣好的面庞、细眉小口这种典型的陈氏开相,在其他作品如《扑蝶仕女图轴》、《拈花仕女图轴》和《仕女图轴》等中一再重现。老莲仕女画中那些显然脱胎于唐人而又迥然有别于吴门唐寅、仇英笔下的女性形象,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与当时京杭坊间流行的小说、唱词的绣像融合在一起,造就了有别于山林与宫廷的又一种世俗文化气息。他的版画创作也闻名遐迩,为明末市民文化的典型代表。
同时期北方的崔子忠,能诗善画,擅长画人物故事,其构图布局奇伟,线条宛曲圆劲,设色古雅,人称其画为“儒者墨笔”。
崔子忠是一个很有性格的画家,有关他生平的几则传说,如售史可法赠马而买醉、拒送吏部寿金、恶索画而碎之以及甲申年饿毙土室等故事,勾画出一位愤世嫉俗、迥出尘表的晚明文人形象。特展中的《藏云图轴》,是关于唐代诗人李白“安车入地肺,负瓶瓿而贮浓云,归来散之卧内,日饮清泉卧白云”的故事,为崔子忠代表作之一。
崔子忠画人物故事布景奇伟,经常取窄长的直幅巧妙地安排人物器具。那种似真似幻、若即若离的感觉,十分适于表现超现实的仙灵圣境。本次展出的《白描佛像卷》中灵动圆劲的用笔,显出他与当时丁云鹏、吴彬以及陈洪绶相近的深厚的白描线画功夫。崔子忠和陈洪绶的这些作品,活画出晚明社会的世态风情与人心所向,使他们赢得了崇高的艺术地位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