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表示中美关系既重要又复杂
曾几何时,“中国威胁论”是美国新保守主义中国政策话语的主轴。
在新保守主义那里,既然中国是个“威胁”,那么“遏制中国”和“围堵中国”也就应当成为美国的中国政策议程。
然而,峰回路转,美国保守主义代表人物最近纷纷谈论起“中国责任论”来了。
包括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现任副国务卿佐立克在内的强硬派在不同场合用不同方式表达了“中国责任”的概念。
尽管“中国责任论”会如何体现在美国的中国政策中还有待于观察,但这种政策话语的转变所释放出来的信息不可忽视。中美两国互动得好,“责任论”可以导致人们一直所希望的两国战略伙伴的建立;
互动得不好,有可能导致大大小小的冲突面浮上台面。
在后冷战时期,美国新保守主义的战略尝试对世界格局的意义非同小可。尽管除了美国新保守主义者之外没有多少人欣赏新保守主义的教条,但其成为美国国际战略的话语有其必然性。
苏联解体导致两极世界体系的结束,美国成了唯一的世界霸权。如何维持或者重建反映美国实际霸权地位的世界秩序成了美国的头等战略考量。单边主义的国际战略就是这种考量的一种实践。
很显然,单边主义给美国带来的是惨痛的经验。以使用武力为主的单边主义不仅导致了美国传统盟友的强烈反弹,更重要的是给美国本身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寻找新路线
既然单边路线走不通,那么就要寻找其他路线。这个其他路线是什么?这条路线只能在大国关系的因素中寻找。作为迅速崛起中的大国,中国也就自然成为美国寻找新路线的目标。
“中国责任论”的出台无疑与这个大背景相关。“中国责任论”表明美国开始正视中国崛起这个事实。如果中国的崛起已经或者正在变成现实,那么所谓的“围堵中国论”就不再与现实相关了。
美国所必须关注的就是另外一些问题了:一个崛起后的中国是否可以是负责的?中国应当负什么样的责任?中国如何负责?等等。
美国总统最近对中国关系的表述显然反映了这种心态。在访问中国前夕,布什接受亚洲媒体的访问。在谈到与中国的关系时,布什表示中美关系既非常重要又非常复杂。
针对中国的崛起,布什并没有表示有“威胁”,也没有提到“遏止”。相反,他强调,两国要合作处理很多的问题。尽管双方有分歧和不尽一致的问题,但可以用坦诚的方式逐步解决。他甚至进一步认为,台海问题最终的和平解决也是有可能的。这和中国今年三月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后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剧烈的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新保守主义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政治哲学,是对国际秩序的设想,要在“中国作为敌人或者潜在敌人”这个假设基础上,构造未来中美关系的一个总体构架。这就是为什么新保守主义出台之初,中美关系全面倒退,甚至到了另一场冷战一触即发的程度。
但现在美国的对华政策更多地显示出较为传统的现实主义倾向性。布什更多谈论的是一些具体的问题。在内部方面,美国方面关注中国的进一步市场开放、人民币升值、保护知识产权、保障宗教自由、改善人权等等。
互动平台
在和中国外部合作方面,美国关注的则是反恐战争、反毒品走私、朝鲜半岛无核化、联合国改革、伊朗核武、能源等问题。很自然,台湾问题仍然是所有问题的核心。必须意识到的是,所有这些方面都是中美两国互动的平台。在这些平台上,两国有分歧,也有合作。
强调“中国责任”意味着美国承认中国的崛起,意识到中国在所有这些方面有能力具有影响力。对美国来说,问题是中国会不会把这些责任担当起来。
承认中国的崛起和强调中国的责任表明中美关系中出现了可以导致建设性关系建立的新因素的出现,但这并不是说中美两大国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迅速的改善,甚至达到全面战略伙伴的建立。
在两大国间建立互信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须通过长期的努力。美国对中国的担心继续存在。尽管中国反复强调“和平崛起”或者“和平发展”,强调自己的崛起只会对国际社会有所贡献,是机会,而不是威胁,但美国方面还在继续担心所谓的中国版“门罗主义”,即”亚洲是中国的亚洲”。
在美国的一些人看来,中国的崛起必然会把美国力量挤出亚洲。对中国的内部变革,美国同样担心。道理很简单。全方位的经济全球化已经把中美两国的经济利益相互捆绑在一起了,中国国内的变化方式必然影响美国的利益。
不管美国对中国仍然抱有怎样的疑虑,新保守主义的“中国责任论”具有积极面。对美国的这种转型,中国如何正面回应显然非常重要。对美国的担心,中国更应当抱有理解的态度。
实际上,“中国责任”不仅仅是美国人在考量的问题,更应当是中国本身所应当考量的问题。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必须考量应当在国际社会中履行怎样的责任及如何履行这些责任。同样显见的是,对责任领域的界定本身就是中国和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互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