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洛:“三、五年”治理太湖水污染

  

  一、太湖和太湖流域

  

  太湖流域是以太湖为中心,以黄浦江为主要泄水道的长江最下游的一个支流水系.太湖流域面积为36500平方公里,北临长江,南抵杭州湾,西至天目山、界岭、矛岭,东达东海.关于太湖的形成,有多种学说,大多数人认为,太湖是长江和钱塘江泥沙淤塞古海湾形成的.太湖的总面积为2428平方公里(包括湖中的51个岛屿面积约90平方公里)。

  太湖流域的西北部为山区和丘陵,占流域面积的六分之一.入太湖的主要河流有南溪,笤溪,洮鬲水系.东部为平原和洼地,占流域面积的六分之五.平原区周边高中心低.周边的高程一般为4—8米,中间洼地的高程一般为2.5—4米,洼地中心为太湖.太湖古称震泽.禹贡释地中有:三江入,震泽定.三江是指太湖的三条排水通道.三江指松江,东江和娄江.松江在东,就是吴凇江;
东江在东南,娄江在东北.娄江的水道位置难以确定,人们认为浏河就是古代的娄江.由于海塘的修建,太湖的东南入海口被堵塞.明朝开挖黄浦江,黄浦江先向东南,然后转向北与吴凇江汇合,入长江口.之后,黄浦江取代了吴凇江,成为太湖最重要的泄水道,泄水量在一般情况下占80%左右.另外,还新辟了入海河道,如粱溪河、望虞河、横塘港、太浦河,锡澄河,大治河、海盐塘等等.大运河在太湖东侧由南至北直穿本流域。

  太湖周长273公里,其中在江苏省215公里,这里现都修了湖堤,堤高出地面数米。浙江省部分58公里,这里多为岗地,自然地势高,本无湖堤,但是由于江苏部分湖堤高出地面,所以浙江部分也修建了湖堤。

  太湖流域河道湖泊密布,水面面积为6170平方公里(其中湖泊189个,总面积3232平方公里,河道2938平方公里),河道密度为3—4公里/平方公里,是个著名的水乡。

  太湖流域,是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地区。太湖流域的重要城市有上海市,还有苏州、无锡、常州(以上三城市属江苏省),杭州、湖州、嘉兴(以上三城市属浙江省)。太湖<流域的GDP和财政税收在中国大陆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太湖流域是主要的稻米产区,又是丝绸棉花和油料的产区.良好的农业生产,给这个地区的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七十年代后,太湖流域的乡镇工业发展特别迅猛.乡镇工业的起端在于农村的劳动力过剩,文化大革命中,大中城市的工业生产不能正常进行,一部分产品转移到乡镇生产,加上当时行政管理瘫痪,也无人来限制这些当年还属“不是正道”的新事物.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初,太湖流域的乡镇工业已经成为当时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大量外资企业在太湖流域落户,后来又增加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合资企业的迅猛发展。如今太湖流域的一个市的GDP超过中国其他省份一个省的GDP,太湖流域的一个镇的GDP超过中国其他地区一个市的GDP,地区就成为中央财政税收的最主要来源,被称为钱袋子。

  

  二、太湖水污染的开始

  

  在太湖流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前太湖流域的水污染集中在几个大城市,如上海的苏州河和黄浦江,大运河的杭州北段,但是太湖本身的水质尚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太湖水质开始变化,直接原因是:

  ——大量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入太湖。

  ——农田使用的化肥、农药的残余物被雨水带入太湖。

  ——太湖养鱼业发展和人工喂养的食物残留在太湖中;

  ——生活废水的排放。

  太湖水污染的更深层的原因是政府治理太湖水污染的政策和措施的失误。政府只注重人为加高太湖的湖堤,建造闸门,分割湖面,修建人工的入海通道,把自然的太湖改造成一个由几千个闸门控制的人工平原水库,改造成一个既无自然入口又无自然出口的、水基本不流动的人工水库系统。大量的污水进入这个人工平原水库,水不流动,没有自净能力,没有物质、能量的交换,湖水富氧化,水质变坏是必然结果。中国地表水分五类,一类最好,五类最差,后来又增加了一类,称劣五类。水质现在太湖水的水质基本是五类水,有时是劣五类。

  

  三、“三、五年”治理太湖水污染

  

  2007年5月底、6月初太湖水严重污染、江南重镇无锡无干净水可喝,引起世人的关注。“治理太湖水污染需要多长时间”?这是许多人最关心的问题。

  “三、五年”治理太湖水污染,这是1992年李鹏提出两江三湖(淮河、海河、太湖、巢湖和滇池)水污染治理项目时的设想。关键是如何理解这“三、五年”。

  据说1934年红军被迫撤离瑞金时,有人问红军∶“什么时候再回来?”回答是∶“三、五年就回来”。三年过去了,红军没有回来。五年过去了,红军也没有回来。三加五年一共八年过去了,红军还是没有回来。三乘五等于十五年,十五年后(1949年)红军终于回来了。可见,三、五年是多少年这个问题,有许多答案,除了三年、五年、八年、十五年之外,还有35年,125年(五的三次方),243年(三的五次方)等等。

  国务院早在1984年6月就批准成立了“长江口及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把太湖水污染治理列入日程,从1984年算起,到2007年一共三十二年,太湖水污染治理没有任何成果。

  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治理太湖的决定”(国发(1991)62号文件),1992年4月24日李鹏亲自批准太湖治理领导小组的组成,由水利部部长任组长,计委副主任副组长,江苏省省长,浙江省副省长和上海市副市长和水利部副部长成员。从1992年到2007年,整整15年过去了,大量资金投进去了,项目也做了,但是太湖水水质越来越差,污染越来越严重。

  “再用二十年治理好太湖水污染。”就是说,到2027年,太湖水污染才能得到治理。这样,从1992年到2027年,一共是35年的时间。但是许多中国科学家对二十年治理好太湖水污染报十分悲观的态度,笔者也持相同的悲观态度。真正、彻底地治理太湖水污染问题,还需要一百年到两百年的时间,也就是五的三次方到三的五次方。

  生态环境受污染,就和人生病一样,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中国现在十分流传的一句话是∶年轻时拚健康挣钱,年老时再用钱买健康。这是中国现代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些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也是“拚命”挣钱。这里的“拚命”,是指牺牲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的资源、生态环境,来求得GDP的高速增长,到达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污染了太湖水。未来的发展,只能是用钱换命。

  

  四、治理太湖水污染的资金从哪里来?

  

  真正、彻底地治理太湖水污染问题,还需要一百年到两百年的时间。那么资金从哪里出?这些资金将不是来自先富起来的人群,而将从老百姓的口袋里出。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自来水费增长得最为迅猛,不少地方也开始征收排污(水)费。据说这是为了和世界接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可以预测,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会利用太湖水污染事件,再次大幅度地提高水费和排污(水)费。

  在收取水费和征收排污(水)费方面,中国政府强调的是世界接轨,但是在保证提供的自来水水质方面、在污水处理方面,中国政府则强调的是中国特色。中国自来水费猛涨,但是水质却不见有所改善。政府征收了排污(水)费,却不进行污水处理,听任污水污染饮用水源,导致饮用水源的水质不断恶化,直接影响饮用水水质。那么政府在这方面到底做了一些什么工作呢?政府修改了水质标准。文化大革命后中国制定了第一套地表饮用水源水质标准,这套标准要求还算比较高。但是到了九十年代就对这套标准做了很大更改,降低了水质要求∶八十年代不合格的水质,按照九十年代的新标准,不但是合格,而且还可能是良好。一个政府有降低标准来掩盖水质变坏的事实,可见这个社会腐败到何等的程度。具体地说,中国合格水质的某些标准,和德国的允许排放的废水标准相仿。无锡居民喝的是发臭的、有害物质超标的水,这些水不符合自来水这个商品的最起码的质量要求,所以它不能成为商品,而且也不具有价值。这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原则。但是无锡居民必须为这样的自来水支付高价的水费。这是洋为中用。

  既然许多中国科学家对二十年治理好太湖水污染报十分悲观的态度,那么太湖作为无锡市饮用水水源,作为太湖流域的饮用水水源,其水质也不可能符合标准。松花江水污染一个星期后,政府就说水质达到标准,老百姓可以放心地喝。笔者到松花江边观察,松花江水还确实是不能喝。笔者亲口尝了松花江的鱼,有一股化学药品味。在哈尔滨,老百姓基本不相信政府说的话,还是坚持买瓶装矿泉水喝。无锡的居民、太湖流域的居民,应该向哈尔滨老百姓学习,为了自己的健康,还是买瓶装矿泉水喝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