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上也说“读”


  一提到阅读能力训练,我们多数人都认为那一直是语言类学科﹙语文、英语等﹚的终极目标。至于数学课,多数人都以为只要能抄对、会计算、有很高够解决问题能力就行了,阅读能力好像根本就没有受到重视。其实,数学课上同样应时刻注意学生读的能力培养。因为数学课对学生阅读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你只有看清楚了,读准确了,理解正确了,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
  课堂上给学生预留足够时间让他们预习课本之后,我问学生:“你读完了吗?”有的学生低着头小声说:“不知道”。还有的学生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记住了这一节课结论,就说自己读完了,会做了。可见,我们的学生是在老师的高压下去读课本的,为了读而读,没有读的内在需要,更没有读的目的,所以也就没有一点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在学生读前为他们提出读的标准,读了以后能够复述出读的主要内容,需要能解决相关的问题。这样学生的读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一、以说导读
  在学生读之前就下达任务,读完后必须能说出的知识点或解题方法等,这也是我们学习要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或任务进行读,这样学生就会在关键地方仔细读,不懂的地方反复读,读后还要积极思考,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效率。例如,在四年级《看一看》的教学中,让学生阅读情境图前就明确提出:从前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请你画出来。这样学生在阅读了课本以后就要积极思考,必须把课本上的平面图形还原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再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前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我们的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就能顺利完成了这一个小问题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二、以说促读
  在学生自学阅读之后,为了提高学生读的效果,我们还要提出一些有一定深度的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就必须再次阅读课本,运用学过的知识积极思考,必要时还要和同学讨论才能解决问题,这样有时还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教學《小数加减法》时,学生预习完就大声说:“老师,我们都会了,小数加减法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和整数加减一样进行加减就可以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学生大部分已经会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当学生静下来后,我说:“老师提两个问题,第一个,整数加减法时末位对齐,小数加减法也完全一样吗?第二个,在讲解这个知识点时课本上呈现了几种方法,谁能给我们说一说呢?”当学生明白问题后就又回到书中寻找答案,一会小组内自然就展开讨论,在学生讲解之后加上我们老师画龙点睛的补充学生豁然开朗。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又张扬了个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树立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以说提读
  当学生说哪一道题不会时,我会问:“你能把题意说下来吗?”这就要求学生要多次的反复的读题。能说下来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时我就问:“你什么地方不会呀?”有的学生一言不发。我就引导:“你能不能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说出来呀?可能的话最好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用你最喜欢的方法画一个示意图。”这时候他会再次回到题上读题。这些都要完成后如果还不会,我会说:“要解决问题你缺少什么条件?你可以和老师要。”当学生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解答完后还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其中的得失。后来和学生们一起总结出“三读”解决问题法:一读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二读画出示意图,理清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到等量关系,三读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并检查验算。比如在教学《工程问题》时,我上课就给学生出示一道工程问题的应用题,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就有学生会问:“老师,就不知道总工作量,这个题没法算呀?”我问:“可题就是这样的呀!要么你自己就随便假定一个工作量试试。”由于事先没有商量,全班学生给定了许多不同的工作总量,但结果却一样。这样学生就展开讨论,在学生充分发言后,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把多个学生的图进行比较之后会发现,除了线段图长短不太一样之外,就是把工作总量的数据换了一下,最后我们自然就引出了工作总量是“1”。
  四、以说练读
  每次考试结束后,学生或多或少都有做错的题,多数学生会说“在考场上我就没有看清,读题时把关键的字丢了”之类的话。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他们粗心大意造成的,甚至我们家长和老师也这样说:“考场上你就不能细心些。”其实不然,这是我们学生还没有练就快速阅读并正确理解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忙中出错。当卷纸出来后,我会对学生的出错地方先过一遍,然后问他:“考场上你阅读到的这道题是什么?你再说一遍。”多数学生的叙述和原题都是有出入的,我会让他再大声快速地读一遍题,然后再说题意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经过这样的多次的反复训练,相信我们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数学课堂中的阅读能力,一直被我们数学教师所忽视,但确实影响着我们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精彩,同时也为了我们的数学课学课堂更加有实效,从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需要我们从细处着手,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