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赛力:孕育中的中韩自由贸易区

  

  [提要]要在短时间内建立东北亚经济合作共同体还存在一定困难,而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是推动中、日、韩三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发展的最佳选择。目前中韩两国建立自贸区已具备坚实的政治基础,而互补的经贸关系及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缘优势又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建立中韩自贸区的步伐已经迈出。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将不仅有利于中韩两国,也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中韩自由贸易区、中韩合作、东北亚合作

  

  今年是中韩建交15周年和中韩交流年。15年来,中韩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持续扩大,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日益紧密。中韩两国正以此为契机,加强战略沟通,进一步深化互利合作,扩大共同利益,推动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一、建立中韩FTA是推动中、日、韩三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发展的最佳选择

  

  目前,全球多边贸易谈判(WTO多哈回合谈判)进展缓慢、困难重重。许多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简称FTA),尤其是双边FTA来实现相互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促进贸易、投资和经济增长,克服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最大限度地分享经济全球化的益处。FT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包括独立关税地区)根据WTO相关规则,为实现相互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所作的超国家的地区性贸易安排。签署FTA的实质就是各方根据自身的条件逐步消除相互间的贸易壁垒,减少政府对相互间贸易活动的直接干预,逐步扩大开放程度,将受保护的贸易体制转向自由的贸易体制。近年来FTA的范围逐步扩大,不仅包括商品贸易市场的开放,而且还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多领域。

  近年来,以建立地区性FTA为标志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迅猛的发展态势。相对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亚洲区域的合作显得相对滞后、松散。中日韩三国在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决定了它们在构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中的主导作用。没有它们的参与和紧密合作,东北亚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目前,中日间的FTA谈判仍停留在研究阶段。“日本虽在‘中期目标’中把中国‘纳入进行FTA谈判的视野’,但欲进又退,表示要视中国经济的动向、中日关系的整体等做‘综合判断’”。[1] 2003年10月正式开始的韩日FTA谈判已于2005年基本结束。虽然双方就主要内容达成了一致,但由于领土争端矛盾激化及韩国对日本否认、美化侵略历史的行径强烈不满,该协议的签署和实施处于无限期拖延的难产状态。看来,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要在短时间内建立一个包括所有东北亚国家的东北亚经济合作共同体还存在相当的难度,甚至建立中、日、韩FTA也尚需时日。但是,作为合作势头良好的中韩两国,实现双边贸易自由化是比较现实的。这不仅是因为中、韩建交以来双边政治、外交关系发展顺利,更因为中、韩近几年经济贸易关系发展迅速,为双方进行更高层次的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因此,在WTO和APEC 框架下,尽快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并以此为突破点,通过其示范效应,推动中、日、韩三国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应是最佳选择。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会产生深远的战略影响。

  

  二、中韩建立FTA已具备坚实基础

  

  中韩是友好近邻,两国关系对双方都是极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经贸合作是发展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建交15年来,中韩政治上互信,战略上合作,经济上互补,两国关系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迅猛发展。中韩建立FTA的时机已经到来。

  (一)稳固的政治基础

  中韩1992年8月24 日建交以来,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外交取向各异,却都致力于发展并始终保持着密切的睦邻友好政治关系。两国建立和完善了政治和安全对话机制,特别是建立了两国领导人经常性互访和会晤机制。1998年,两国确立了“面向21 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7月,韩国总统卢武铉应邀访华期间,双方又将这一关系提升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5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韩期间,韩国宣布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进一步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事务上推动了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此外,中韩两国在外交、反恐、防核扩散、环保等领域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所有这些都为两国FTA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二)互补的经贸关系

  中、韩建交15年来,在“相互尊重、平等互信、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指导下,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1992年,中韩贸易额仅50 亿美元,到2006年已达到1343 亿美元,增长了26倍。[2] 2007年有望突破1500 亿美元。[3] 相互投资不断扩大。截至2007年6月,韩国在华设立企业已超过4万4 千多家,实际投资累计达368.9 亿美元。中国对韩投资起步虽晚,但近年增长较快,截至2007年6月底,中国对韩投资已达十多亿美元。[4]15年间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的海外投资对象国; 韩国则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中韩双边贸易平均年增长为26%,远远高于中国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间贸易的增长速度。中韩在经贸领域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2005年两国领导人确立的到2012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000 亿美元的目标很可能提前实现。按照一体化理论,成员国间的经贸依存度越高,实现一体化后创造的经贸效益就越大,对各自的好处就越多,这也正是中韩两国建立FTA在经济方面的良好基础。

  (三)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缘优势

  中韩两国隔海相望,毗邻而居,两国人民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交流、沟通极为方便。今年是中韩建交15 周年,也是中韩交流年。在两国政府确定的47 个交流项目中,大多属于文化交流项目。

  两国地方和民间已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截止2007年9月中韩两国共有85 个省、州、市级行政单位建立了友好关系。[5] 此外,中国的200 多万朝鲜族同胞与韩国有着千丝万缕的亲情及经贸关系。目前在中国境内居住的外国人中,韩国人的数量最多,而且仍在以每年6万到7万人的幅度递增。2006年,常住中国的韩国人已经超过50万,两国人员往来超过500万人次。在中国留学的每3名外国学生中,就有一名来自韩国。中国赴韩国留学的人数也已达到2.4万人。[6] 这些数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不断增加。“韩流”与“汉风”热潮仍在两国持续升温。

  中韩毗邻而居,具有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区位优势。早已开通的多条空中客货运航线(目前每周近800 个航班穿梭于两国之间)、海运航线,海底通讯光缆等在交通运输及通讯方面可为中韩自贸区提供基础设施方面的保障。

  (四)建立中韩自贸区的步伐已经迈出

  随着中韩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扩大,双方经济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依存的日益加深,中韩共建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提到了双方的议事日程。早在2004年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韩国总统卢武铉就对中韩两国启动双边自贸区可行性民间联合研究达成了共识;2005年3月20 日,中韩自贸区可行性民间联合研究正式启动。中韩两国的经济智囊组织———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在北京签署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备忘录。这一项目当然不是自发性的民间研究,而是由双方政府协商启动,由双方国家财政拨款支持的,因而应该是政府谈判的前奏。该课题组对中韩贸易及投资的现状、贸易制度、政策、扩大贸易的障碍进行分析; 考察自由贸易区制度性安排可能给双方带来的影响; 并就FTA实施的步骤、范围提出政策建议。

  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访韩期间,就两国关系发展提出建议:
希望中韩双方深化经贸合作,进一步完善经贸合作与对话机制,尽早就中韩自贸区提出双赢方案,为最终建立自贸区奠定基础。温总理的讲话对中韩FTA的建立起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对此,韩国卢武铉总统明确表示,韩方将以积极的态度和诚意对待两国自贸区研究,致力于消除中国商品进入韩国市场的障碍。今年上半年,中韩两国关于自贸区的民间联合研究结束,6月份起中韩之间又启动了由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合作进行的中韩自由贸易区联合研究工作。内容涉及建立中韩自贸区的宏观经济影响、自贸协定的涵盖领域、两国贸易投资自由化对产业的影响、敏感产品和敏感领域的处理方式,以及确定两国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形式和时间等问题。

  (五)韩日FTA签署的拖延及韩美FTA协议的达成都将成为中韩FTA谈判的助推剂

  韩国有中、美、日三大贸易伙伴,且中国已连续多年是韩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06年中韩贸易额达1350 亿美元,而同期韩美两国贸易额仅为767 亿美元,韩日贸易额也仅784 亿美元,[7] 均远低于中韩贸易的规模。

  韩日FTA的无限期拖延使韩认识到与日建立FTA的在政治上的复杂性,这给韩中FTA谈判提供了一定的活动空间。而韩与美则在2007年4月2 日结束了近10 个月的曾经受到暴力抗议干扰的艰苦谈判,达成了自由贸易协定。虽然韩美FTA协议签署到双方国会批准正式生效还将是个漫长的过程(估计要两年多的时间),但它会给韩美两国经济、政治及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由于韩美关系不仅是经济伙伴关系,而且是包括美、日、中、俄在内的整个东北亚政治、战略结构的一部分。因而,韩美FTA的达成必将促使韩考虑对华FTA的建立,以求达成某种平衡。但目前卢武铉总统正面临大选,加上韩美FTA的正式批准也遇到韩国内农民及相关利益集团的阻力,眼下韩政府似不会对韩美FTA及已开始起步的中韩FTA的缔结操之过急,但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仍将是韩政府不可逆转的选择。

  

  三、中韩FTA的建立对两国是双赢之举

  

  中韩自贸区如若建立,两国企业和消费者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两国将以制度化方式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规则,处理贸易矛盾和争端,并通过产业分工更好地发挥两国各自的优势。自贸区除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两国化解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享受签署FTA的国家间在进行贸易往来时免收关税、向对方国家出口的本国产品比在同一市场销售的其他国家产品更具价格竞争力、节约交易成本、降低市场风险、减少贸易摩擦等诸多好处。而且,FTA可使两国在新的贸易框架下解决某些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将开辟双方经贸合作的新天地,有效推动两国互利双赢、共同繁荣的目标。有学者研究结果表明,中韩两国如果建立自贸区,可以使中国的GDP 增长率提高1—3 个百分点,韩国大约为2.5 个百分点。[8]

  (一)对中国而言

  1. 可获更多的资金、技术。韩国是中国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国之一,它有着先进的技术和充裕的资金,缔结中韩FTA将使中国能更多、更方便地获取韩国的资金与技术,从而有利于中国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国际化的进程。

  2. 有望缓解贸易逆差。自1992年建交以来,中方在中韩贸易中持续逆差且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7年6月底累计逆差已达2300 多亿美元。[9] 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几年里,韩对华贸易顺差增长加快,2002年增幅为34.3%,2003年达到83.9%,2004年为52.3% 。此后增速虽有减缓,但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若中韩自贸区建立,去除韩方有形及无形的关税壁垒后,中国对韩的贸易逆差有望大幅度下降。

  3. 能够最大限度地协调或减少中韩在贸易、产业制度方面的差异,减少双边贸易摩擦的发生,缓解双方日益升温的反倾销调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而FTA这个平台可为中韩贸易、投资、劳务、金融、环保合作和产业领域的合作研发,甚至为两国政治、安全合作及社会、科技、文化、教育合作等提供便利条件,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负面影响。

  4. 可减轻中国经济在市场规模和劳动力成本方面对韩国经济发展的压力,减少韩国对中国经济壮大的疑虑。在FTA这个平台上,两国同舟共济的感觉将促使韩转而通过合作与中国共谋发展。

  (二)从韩国方面看

  首先可获得全球最大的市场和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韩国经济发展的外向性导向使其在20 世纪60年代实现了经济起飞,分享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但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经济遭到了重创,被迫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尝到了经济全球化的苦果。此后,如何利用全球化机遇和规避全球化带来的风险,成为金融危机后韩国制定政策的着眼点。对韩国来说,与中国建立FTA可进一步借助中国持续的高经济增长、巨大的市场和低廉的劳动力获得生产和市场上的规模效益; 可以扩大已有的FTA实践,有助于其地区合作平台的构建和增强其在制定区域乃至全球经济规则方面的能力。韩联社2007年8月22 日报道,韩国三星经济研究所日前发表的《中韩建交15 周年两国经济关系回顾与展望》报告称,中韩建交15年来,中韩贸易使韩国内生产总值增加350 亿美元,韩国对华净出口对韩经济发展的年均贡献度达0.46 个百分点。[10] 另据韩国国际经济政策学院估计,如果中韩达成FTA,在7—10年内韩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3.17%,这个数据比美国、欧盟、日本对其的影响都大。高于韩美FTA约2%的增加值,[11] 也高于韩日FTA1.05%的增加值。[12]

  目前中国正积极筹备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及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商机无处不在。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国内市场应该能达到3万亿美元的规模,2006年中国进口商品额达8000 多亿美元,且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年均进口增长率超过25%。据此推算到2010年中国的年进口规模应该超过一万亿美元。韩国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为建设东北亚枢纽国家和实现在十年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0 美元的目标而努力。[13] 中国市场的扩大是韩国的机遇,两国FTA的建立无疑会拓展韩的经济发展空间,提供其经济持续增长的更大的动力。

  其次,中国加入WTO后的过渡期已结束,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投资环境更加有利于外资的进入和发展,金融、服务业等已成为新一轮开放的重点。以前韩国企业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FTA的建立可为韩国下一步在中国服务贸易、节能、环保、能源、信息通信、高新技术等领域进行投资提供广阔的天地。

  可见,孕育中的中韩自贸区一旦建立,将给两国经贸关系注入新的活力,对两国无疑是双赢之举。两国商品、资本、技术、人员跨国流动,可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全球产业结构转型和资产重组的趋势下,进行整体性规划和系统管理,通过高水平合作和公平的竞争,构建一种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地协调推进域内经济合作。从而提高双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促进各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中韩FTA的主要困难

  

  中韩FTA的建立对双方虽是互利双赢之举,但中韩还需要为解决一些问题和分歧进行耐心的对话和沟通。目前尚存在的障碍主要有:

  (一)FTA对两国各自的预期经济效益将是关注的焦点

  中韩FTA将分别对中国的相关制造业(机械设备、钢铁、化工、汽车、通讯设备等)及对长期受保护的韩国农产品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这将涉及到两国各自的实际利益,使相关的利益集团对建立两国FTA存有较大顾虑或成为FTA建立中的阻力。

  (二)韩方担心其产业“空洞化” 和“技术外泄”

  随着韩对华投资的大幅度增加,韩一方面担心其国内产业“空洞化”导致就业环境恶化和经济增长滑坡,影响增长潜力; 另一方面担心在韩企业对华投资和中国企业收购韩企业的过程中,韩企业的先进技术外泄,削弱韩国对华的技术优势和竞争力。这也将是中韩FTA缔结中的障碍。

  (三)韩方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会带来影响仍存有某种戒心

  今年由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领导的华盛顿皮尤研究中心全球观点项目调查中,各国在回答其认为“最大盟友和最大威胁”的调查结果显示:
视中国为威胁比例最高的是韩国人,达64%,而视韩国为最大威胁的中国人几乎没有。[14] 韩国在与中国建立FTA中表现出矛盾的心态,“一方面,韩国希望与中国加强合作。一是中韩FTA对韩国的经济有利,二是韩国在朝核等许多半岛问题上需要中国的支持。另一方面,韩国在加强与中国的经济一体化方面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国内利益集团的影响以外,更重要的是受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韩国把韩美同盟视为维护韩国安全的基础,韩国与中国的合作中不可能不受到韩美同盟关系的影响。”[15] 正如韩国的中国问题专家所言:
“首尔应谨慎和周到地回应北京关于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呼吁。因为FTA对韩国经济的影响将比韩与其他方建立的类似自贸协定大得多。”韩国“目前需要的是通过自始至终的全面努力,来拟订一个清晰而影响长远的对中国的战略”。[16] 可见,中韩双方仍要加强沟通和理解。建立两国间从政府到民间的信赖是加强合作的基础。中方仍需阐述“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和建设一个和平稳定、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周边环境的周边政策,多做增信释疑的工作。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机遇,对韩国更是巨大的机遇。事实证明,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韩国是世界范围内最成功地以中国为市场,拓展了本国经济的国家。

  目前中韩建立自由贸易区已进入官产学联合研究的实质阶段,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程序已经展开,相信双方将早日提出双赢的方案,为较快地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铺平道路。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立将不仅会大力促进中韩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两国的国际地位,而且会大力推动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中韩FTA所导致的市场扩大和竞争加剧在提高两国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加速两国各自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将无形中为东北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创建中韩自贸区来推动东亚一体化的进程,是一举双赢的可行之举,其意义将远远超出经济范畴。它将有利于冷战后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向好的方向转化,有助于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和繁荣。

  

  注释:

  

  [1] 冯昭奎:
“建设东亚共同体的十大关键因素”《外交学院学报》2005年第4 期,第13 页。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共同谱写中韩经贸合作新篇章———在中韩经济界午餐会上的讲话,2007年4月11 日韩国首尔。http://www.fmprc.gov.cn/chn/ziliao/wzzt/wjbzlcf200704/zxxxyy/t310601.htm

  [3] 记者莽九晨:
推动建立新的合作机制———访韩国副总理兼财经部长官权五奎,《人民日报》2007年9月16 日,第3 版。

  [4] 中国商务部网站http://kr.mofcom.gov.cn/aarticle/jmxw/200708/20070805018214.html

  [5]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网站:
http://www.cifca.org.cn/friendcity/fc3.asp,2007- 09- 2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共同谱写中韩经贸合作新篇章———在中韩经济界午餐会上的讲话”,2007年4月11日韩国首尔。http://www.fmprc.gov.cn/chn/ziliao/wzzt/wjbzlcf200704/zxxxyy/t310601.htm

  [7] 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2007- 09- 13 数据计算。

  [8] 隋映辉:
“中韩经贸合作与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构建” 《东北亚论坛》2006年第5 期,第14 页。

  [9] 根据商务部历年公布数据计算得出。

  [10] 中国商务部网站http://kr.mofcom.gov.cn/aarticle/jmxw/200708/20070805018214.html

  [11] Editorial,Korea- U.S. FTAIs Necessary,The Kukmin Ilbo(韩国国民日报)Feb. 2,2006.

  [12] 詹德斌、石华:
“中韩经济交往有多深”,《环球时报》,2007年4月27 日,第24 版。

  [13] Seonu Suk- ho,Profess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HongikUniversity:
Search for New Growth Engine,Dong- a Ilbo,Jan. 9,2007.

  [14]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2007年7月26 日报道:
美中领跑“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大赛。转引自“各国民众如何看中国”,《参考消息》2007年7月28 日,第8 版。

  [15] 王胜今、于潇:
“东北亚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FTA)的现状与趋势”,《东北亚论坛》2007年第4 期,第5 页。

  [16] Kang Jun- young,Professor of Chinese Studies,Hankuk Universityof Foreign Studies:
15 Years after Rapprochement,What DoesChina Mean for South Korea? Dong- a Ilbo April 11,2007. From KoreaFocus,Vol.15,No.2,Summer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