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美籍华人学者唐德刚先生逝世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唐德刚先生,北京时间2009年10月27日上午(美国加州时间26日),在美国旧金山家中逝世,享年90岁。

  

  唐德刚先生生平介绍

  

  唐德刚(1920-2009),出生于安徽省旧合肥县西乡唐三圩子(今合肥市肥西县),曾祖辈唐定奎等为淮军重要将领,虽为行伍,亦重文治,出资办过金台文社及地方书院,文脉延续后代;
唐德刚早年在家乡受过良好的国学训练,14岁点校通览《资治通鉴》,先后在舒城伏虎寺中学(今舒城中学前身)、安庆省立高中读书。抗战爆发,返回家乡组织抗日宣传队,被乡人视为“唐家又出人了”的地方名人。后随省立二临中迁武汉、湖南,在湘西国立八中完成高中学业,1939年考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在重庆中大柏溪分校和沙坪坝的中大本部读书时,受到良好的现代学术训练。其时中大历史系主任为贺昌群,有柳治徵、缪凤林、金毓黻、朱希祖、郭廷以、向达、沈刚伯等一批名师执教。曾自述大学时代的严师方东美使他“平生获益最多,也是最敬佩的业师之一”。中大期间,唐德刚即以文史特长得众师喜爱。1943年中大毕业后,受安徽教育厅长汪少伦礼聘为立煌省立安徽学院讲师,主讲中国史、世界史。1948年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主修西洋史,博士论文以美国内战期间的外交史为题,先后获哥大硕士和博士学位。其后在哥大任教,教授《汉学概述》、《中国近代史科学》等众多课程,一度担任哥大中文图书馆主任,做工之余与胡适、李宗仁、陈立夫等交游。1972年转入纽约市立大学,主讲中国史、东亚近代史等,曾任该校亚洲系主任等职。

  1950年代,唐德刚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East Asia Institute)时,代表哥大“中国口述历史学部”(Chinese oral History Project),首先与滞留海外的乡贤胡适,进行中国“口述历史”研究访问计划,辅助胡适作英文《胡适口述自传》。其后又有费时七年的《李宗仁回忆录》,并且协助中国外交界几朝元老顾维钧,利用私人所收藏档案、日记等材料,撰成三百万字左右煌煌巨著《顾维钧回忆录》。

  唐德刚先生自述24岁开始在大学教书,前后四十余年。一生服务中外教育界,著述丰硕。早年在安徽学院期间以《唐氏地方政治制度考》等论文迈入史坛;
1952年以《梅兰芳传稿》成名台湾文坛。1970年代充分发挥个人才情的中文版《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出版,不仅是了解胡适、研究胡适的必读书目,并且直接推动了海峡两岸胡适研究在学术界的展开。其别树一帜的文风,亦谐亦庄、口无遮拦、淋漓酣畅却又理路森然, 妙趣横生的唐氏著文特色,呈现出传主血肉神气,文字背后又显现撰文者才气纵横、博学多智的史家气象。

  上世纪末以来,海峡两岸先后出版有唐德刚先生《战争与爱情》、《书缘与人缘》、《史学与红学》、《晚清七十年》、《民国前十年》、《袁氏当国》、《五十年代的尘埃》、《中国之惑》、《新中国三十年》、《张学良口述历史》等众多作品集。所撰英文著述有《中美外交史》、《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中苏关系》等,是当代史著丰硕的海外著名学人。唐德刚先生较早参与建构的口述史学,已是当代国际学坛日趋火热的一门新兴专题学科。

  1972年底,唐德刚抵返阔别二十多年的安徽探亲,是尼克松访华后,被批准最早一批回国探亲访友的海外学者之一;
1980--1990年代奔波于国内著名大学讲学授课或参加专题学术研讨会,前后在北京中国社科院、复旦、南大、北大等多所大学讲学,被山东大学、安徽大学等多所高校聘请为名誉教授。

  唐德刚先生也是备受北美华人华侨和台湾地区文化界尊重的海外文史名家,早在1950年代受胡适先生等亲炙,为北美地区《天风》,《海外论坛》,《生活》杂志以及台湾《传记文学》主要撰稿人。他担任过旅美加安徽同乡会会长,热心服务侨胞,是北美地区抗战史研究团体的重要成员。1990年代他参与发起全球华人亿人签名对日索赔、要求日本赔偿百年侵华中国民间损失;
近年来虽因病卧床,节俭之余曾捐款安徽颍上聋哑学校,有心公益慈善。2009年10月,先生把生前所藏文史几千册书籍杂志捐赠给曾担任过该校名誉教授、胡适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的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陆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