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贸易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是粮食贸易大国,在世界粮食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粮食进口在世界粮食进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大幅提高。我国粮食进口对国际市场相关粮食品种价格影响越来越大,也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粮价的联动性增强。我国粮食供需缺口将长期存在,未来贸易依存度可能进一步提高,需要平衡粮食自给和进口贸易的关系,确定合理的进口空间,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一、过去十年我国粮食贸易特点
(一)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总体以进口为主
我国粮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01—2010年,我国粮食平均年进出口量为4362万吨,年均增长10.3%。2011年1—11月,我国粮食进出口量5280万吨。自2003年以来,我国一直为粮食净进口国,净进口量不断增长。2003年,我国粮食净进口53万吨,2010年达到6420万吨,年均增幅达98.4%。2011年1—11月,我国粮食净进口5056万吨,总体来看,我国粮食出口竞争力较弱,处于比较劣势;而粮食进口在国内市场需求推动下不断增长。
(二)贸易品种结构不平衡,且波动性较大
我国主要粮食品种贸易结构失衡,进出口贸易量波动幅度较大。2001—2010年间,我国主要出口玉米、大米和小麦,主要进口大豆。玉米和大米总体呈净出口,小麦净出口和净进口呈交错状态,大豆一直呈净进口。其中,玉米出口呈逐年下降趋势,并在2010年首次转为净进口(见表2)。近年来,由于国家不断加大对粮食贸易的调控力度,玉米、大米和小麦的出口规模大大压缩。
(三)进口来源国/地区集中,出口市场相对分散。
受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高度集中的影响,我国玉米、小麦、大米和大豆进口来源国/地区都比较集中。其中,玉米进口在2007—2009年主要来自东盟的老挝和缅甸,占我国玉米进口总量的80%左右;2010年,自美国进口占比达到95.5%。小麦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占小麦进口总量的90%以上;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呈上升趋势,占比从2001年6.8%提升至2010年的74.9%。我国大米进口一直高度集中于泰国,占进口总量的90%以上。大豆进口集中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三国占我国大豆进口量的比重高达97%。我国粮食出口市场主要在亚洲周边国家:玉米主要出口朝鲜、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小麦主要出口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大米出口市场变化较大,2001年,科特迪瓦是我国最大出口市场,占比达48%。2010年,韩国成为我国大米最大出口市场,占比为29.1%,其后是朝鲜和利比里亚,分别为13.5%、8.7%。
二、我国粮食贸易对国内市场及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
(一)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粮食进出口贸易逐渐放开,粮食贸易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外市场联动效应越发明显。目前,我国小麦、玉米、大米主要粮食品种产需基本平衡,进出口量很小,对外依存度低,且宏观调控严格,因此进出口贸易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十分有限;而我国大豆消费主要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高,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波动,势必会迅速传导到国内油脂和油料市场,对我国食用油市场影响明显。
从目前我国粮食进出口情况看,除大豆外,国际市场粮价大幅波动,尚难对我国内粮价造成严重冲击。但随着玉米进口需求增加,国内外市场粮价波动的关联度势必增大。
(二)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
扩大粮食进口有助于缓解我国主要农产品与耕地的矛盾并降低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总体利大于弊。
首先,粮食国际贸易有利于平衡粮食供需总量。国际贸易是维持一国粮食总量平衡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粮食供给总体上可达到自给目标,但存在一定的波动性,2003年,受自然灾害影响,我国粮食自给率仅为88.8%。造成国内供求压力大;而在其后粮食供过于求的年份,带来粮价下行和农民收益降低的风险。因此,利用粮食国际贸易可以减少国内粮食供需波动,调剂产需余缺。
其次,粮食国际贸易有利于促进结构性安全。粮食结构性安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第3期全对一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福利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粮食国际贸易,可以弥补国内短缺粮食品种供应缺口,增加优质粮市场供给,提高居民粮食消费福利水平。形成对农户种植优质粮的利益诱导,以需求拉动粮食种植和结构的调整,促进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第三,粮食贸易有利于稳定国内粮食价格。粮食价格稳定直接影响到粮食产出和居民购买力水平。有关研究表明,我国粮食价格的波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远大于粮食生产对粮食价格的影响程度。也就是说,粮食价格变化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国内粮食生产波动系数和粮食自给率。通过粮食国际贸易调剂国内产需品种和数量余缺,避免了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粮食不安全因素。
三、我国粮食贸易未来发展趋势
(一)我国粮食供需缺口将长期存在,贸易依存度可能进一步提高
受制于我国人口众多、农业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低的基本国情,虽然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但始终存在供需缺口,未能摆脱粮食供求紧平衡的局面。未来十年,我国粮食供需缺口仍将继续存在,并有不断扩大趋势。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粮食消费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综合近年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粮食消费需求总量低值约为5650亿公斤,高值约为6334亿公斤。我国粮食生产已连续8年增产、连续5年超过5000亿公斤,表明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已稳定在5000亿公斤水平。但粮食生产受水土资源短缺、极端气候多发等农业生产的资源条件制约,加之种粮比较收益偏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影响,持续增产的难度加大。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20年粮食生产的目标是达到5400亿公斤的生产能力。若实际产量达到目标,则我国粮食供需缺口低值约为250亿公斤,高值约为934亿公斤。因此,需要通过粮食国际贸易在保障我国粮总量平衡上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粮食贸易依存度势必进一步提高。
从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看,大米和小麦生产历来是国家最为重视、要求确保自给率的品种,供求一直基本平衡,小麦近年甚至出现供大于求。未来大米和小麦需求呈下降趋势,有望继续实现完全自给。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增加推动了玉米和大豆需求的快速增加,特别是近年生物燃料需求增加,玉米与大豆的种植竞争性越来越强,两相比较,种植大豆比较效益偏低,导致农民大量转向种植玉米。玉米供需有一定的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