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司法故事


  1940年5月31日,土沟壑的延安,天降贵客。南洋华侨总会会长陈嘉庚,飞来延安访问。此前,华侨富商陈嘉庚带头捐款支援抗战,并从新加坡飞到中国的战时陪都重庆。重庆访问结束后陈嘉庚本该返回南洋,他却要来看看延安。
  这样的贵客来延安,毛泽东很重视,他亲设家宴,隆重接待。陈嘉庚惊讶地看到,毛泽东住的是“土洞”——黄土窑洞。窑洞门口有个露天小院,里面摆着一个木头方桌,方桌上加盖一个圆桌面就成了圆桌,四张白纸铺上就是桌布。招待菜肴是白菜、咸萝卜干,主菜是一锅鸡汤。
1940年6月1日,陈嘉庚(左)抵達延安,与毛泽东促膝长谈

  陈嘉庚此行,就是要通过实地实感,了解国内抗战的实情。1940年3月26日,陈嘉庚从新加坡飞抵重庆,代表海外华侨慰问国内的抗战军民。重庆的国民政府高度重视此次陈嘉庚来访,特地拨出8万元接待费用。陈嘉庚住进豪华的嘉陵宾馆,却得知这里是财政部长孔祥熙的私产,于是立即搬出。陈嘉庚另找了一个普通的招待所,晚上睡在自己带来的帆布行军床上。陈嘉庚虽说是南洋首富,但财富都是自己辛苦打拼而来,见不得奢靡。第二天,重庆各报刊登陈嘉庚的声明:“闻政府筹备巨费招待慰劳团,余实深感谢,然慰劳团一切用费均已充分带来,不欲消耗政府或民众招待之费。”
  重庆状况令人忧虑,延安现状如何?陈嘉庚不顾蒋介石的劝阻,非要去“首席边区”陕甘宁看看共产党是怎么治理那里的。
  延安气象绝然不同。毛泽东陪同陈嘉庚在延安城里逛市场,沿路老百姓和毛泽东闲扯,并无警卫员阻拦。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陈嘉庚来了,看见了。他曾回忆:“见其勤劳诚朴,忠勇奉公,务以利民富国为前提,并实行民主化,在收复区诸乡村,推广实施,与民众辛苦协作,同仇敌忾,奠胜利维新之基础。余观感之余,衷心无限兴奋,梦寐神驰,为我大中华民族庆祝也。”
  陈嘉庚所说的“大中华民族”此时正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方此之时,全国民众和海外华侨眼望重庆和延安。无形中,重庆和延安在进行一场治理国家的竞赛。可惜,“重庆虚浮乏实黑暗腐败,国难当头仍灯红酒绿”,这让陈嘉庚感到深深的忧虑。到了延安,却是“喜慰莫可言喻,如拨云雾见青天”。陈嘉庚返回南洋后,在缅甸仰光华侨欢迎大会上振臂高呼:“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1940年,陈嘉庚(中)以南桥总会主席的身份组织回国慰劳团
3200多名华侨司机和汽车修理工克服种种困难,运送军需物资450万吨

“雷公”事件:如何避免错案


  重庆虽然在治理上竞争不过延安,但手中有钱。这年秋天,国民政府断了八路军的军饷,封锁陕甘宁边区的物资供应,禁止药物、布匹等进入边区。边区如何生存?140万人口如何养育数十万人的部队和机关?共产党遭遇经济危机,陕甘宁边区面临弹尽粮绝的险境。
  越是缺粮越是需要多征粮。1941年6月3日,边区政府召开县长联席会议,讨论征粮问题。这天,干旱少雨的延安突然天降暴雨,一声巨响,雷电击中会议室,致使8人受伤,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当场死亡。民间向来有天人感应之说,一次普通的自然灾害被老百姓传得沸沸扬扬:县长干了亏心事遭了雷劈!还有人说:老天爷不睁眼,雷公咋不打死毛泽东?
  这陕北不是寻常地方,当年李自成起义就是陕北灾民造反。边区保安处向来严密注意社会动向,听说有攻击毛主席的言论,立即将其列为反革命案件,严肃追查。毛泽东得知此事,并不惊讶,先问说话人有无政治背景。得知其人不过是个普通农民,毛泽东制止了保安处的追查。毛泽东又想到:一个农民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农民出身的毛泽东,懂得农民不会无缘无故骂人。毛泽东判断:这说明我们工作中出了问题。
  经过一番调查发现,农民的主要意见是征粮太多。保卫贫弱的边区需要强大的力量,而庞大的脱产队伍对于贫弱的边区来说好比是竭泽而渔,党内干部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解决的悖论。没想到,在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无党派参议员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提案。精兵简政,精简的目标是军队和机关,即共产党的主要力量。回顾民国历史,搞了多少次军队整编,没有哪一次成功。
  可是,毛泽东却十分欣赏李鼎铭的建议。边区政府立即成立整编委员会。1941年12月,边区政府政务会议决定大量缩减人员编制,1942年公粮只征收60万石,比上年减少4万石;公草只征收1600万斤,比上年减少1000万斤。一手节流,另一手开源,毛泽东又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全边区从主席到办事员个个劳动,开荒种地,纺纱织布。延安这支精干的队伍,居然靠自己动手实现了丰衣足食。
  政党如何执掌政权,政权如何为人民服务,延安作出了回答。一起“雷公”事件,引发诸多后果。保卫部门不仅避免了一次错案,而且学习着如何对待政治上的反对意见,如何对待公民。
  接下来的1942年,边区党政部门的改革措施不断推出。设立禁烟督察处、开始“延安整风”、部署乡参议员选举……陕甘宁边区是中共的首席边区,尽管不是人口最多的地方,却是中共中央的驻地。中央驻地也有难处,脱产比例大,民众负担重;中央驻地的优势是,政策调整最得力。此时的陕甘宁边区尽管并非物质丰富,却也是有衣有食,民主活泼,治安案件更是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