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舞蹈元素提炼之初探
【摘 要】我国是一个有着多民族文化的国家,众多民族的文化使中華文化更加的美丽多彩。早在我国传统的舞蹈文化中,苗族舞蹈一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它极大地丰富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间舞蹈,特别是在这些年里,苗族舞蹈更是将她独特的魅力展示再来更多人的面前。在研究苗族舞蹈时我们会思考为什么它是那么的有魅力,为什么有那么多丰富而传神的动作和眼神。细细研究之下我们就会明白呢是因为苗族舞蹈很好地保留了原生态舞蹈元素,这也是苗族舞蹈的延续和发展的活水和源泉。
【关键词】苗族;舞蹈元素;提炼;初探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5-0124-02
研究中华民族的组成我们会发现,在55个少数民族中苗族是一个人口数量仅次于壮族、满族、回族的少数民族。苗族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它在历史长河里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了相当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苗族的传统文化中民间舞蹈无疑是苗族人民最具有特色传统的一种文化。苗族舞蹈样式多样,各具特点,尤其以贵州的芦笙舞、板凳舞、鼓舞最为有名。本文将对苗族舞蹈的一些特点进行分析,期望能够最大程度上大的对苗族舞蹈动作进行提炼,做好苗族舞蹈的继承和发展工作。
一、苗族舞蹈动律元素的提炼
(一)腰胯动律。在苗族舞蹈的学习过程中,腰胯动律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它主要分为顶胯、拧胯和颤胯这三种类型。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以顶胯动律来作为研究。首先我们在做顶胯动律之前要做好准备动作,也就是舞蹈者要将双脚放在自然位,自然的保持站立,身体面对一个方向,然后跟着节拍很好地将左脚进行一个25度的微抬,然后用右脚去进行半脚掌的支撑动作,这样顺其自然的将臀部撅起;随着节拍再将双脚进行半蹲、将胯部往前顶出;最后再重复去做之前的动作。“扭腰摆胯”这个动律是苗族舞蹈所有舞蹈动律的核心,因为苗族舞蹈中占有着很多的典型性的“上挑下沉”的舞蹈动律,而这些舞蹈动律都要以腰胯为连接轴心从而进行发力而展现,并且在苗族舞蹈中这个动律是贯穿舞蹈始终的,同时舞蹈中很多的手臂运动以及舞者所谓下肢运动都是要依靠腰胯的主动发力而进行表现的。有人将腰胯比喻为苗族人身体中的可以自由进行运动的“引擎”。在苗族舞蹈中“顶胯”“拧胯”“颤胯”这三种胯部动律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但总的来说,在苗族舞蹈学习中我们一直要求的是动作不仅要稳,还要要脆,更要灵活要矫健,在做到这些的同时还要保证自己做到稳而不沉、脆而不拖、健而不俗等这几个要求。
动律不仅仅是苗族舞蹈的一个鲜明的动作特征,同时它也是对又苗族女子含蓄而又灵动的一种性格特征、一种美德象征,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它自身就有着极具风格性训练的价值。
(二)踩踏动律。在苗族舞蹈的学习中,下肢动律的学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舞者的下肢动律是指我们可以主要概括为“踩踏”动律。踩踏动律又主要划分为三大类,主要有四方步、横移步和旋转步。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以横移步来进行动作的一个示例:首先在开始动作之前我们还是要做好准备工作,也就是要将手脚放在自然位上,以一种很自然很放松的姿态站立,身体面朝一方并且将其看作准备位,跟着节拍先移动左脚,然后右脚跟着自然移动并且向左边横移踩踏三步,紧接着右脚要跟着节奏去踏鼓点,并且配合着舞者腰胯动律中的顶胯动作来进行舞蹈,最后还再在相反的方向重复一遍或者数遍之前的一系列动作。在进行踩踏动律时我们尤其要注意的是,这些舞蹈动作主要依靠的是主力腿的屈蹲动作来进行发力的,在发力的过程中进行运动的那个腿许要向上收。在进行踩踏动律时舞者的下肢关节主要是胯、膝、脚踩结合起来就会形成一种近似于弹簧的组织系统。苗族舞蹈作为原始舞蹈的很好继承者他们的舞蹈中就会处处体现着“踏足为节”的舞蹈风格。在苗族的反排鼓舞中踩踏动律被明显的体现了出来,在反排鼓舞中舞者往往要根据鼓声的变化和相应的节奏来进行踏地动作,舞蹈得过程中要随着音乐得不同决定不同的踩踏力度,当节奏急速时舞蹈的力度以及速度也会陡然上升,显示出一种火爆的场面气势。除此之外踩踏步伐还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同时它也可以应对于很多种不同的节奏类型。
以踩踏动作为下肢运动的舞蹈方式其实在中国很多种民族民间舞蹈中都有它的身影,但是苗族舞蹈的特色就在于,苗族舞蹈中的踩踏与其他民族舞蹈中的踩踏质感不同,苗族舞蹈中的踩踏动作不会让人觉得沉重,相反的还会让观赏者觉得是灵活轻快的并且是快速有力的,再配上舞蹈者甩手、甩头的动作,就能够很好地表现出一种上下震颤轻松而又有韧劲的整体舞蹈动势效果。
二、苗族舞蹈动作元素提炼
(一)甩臂动作。甩臂动作是苗族舞中一种很重要的上肢部位运动方式,主要分为小甩臂、大甩臂、中甩臂等几种类型,它们的甩动幅度都是不一样的。在苗族舞蹈的甩臂运动中必须要和相应的腰胯动律进行协调配合,因此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舞者必须要保持一种身体关节极度放松的状态,只有这样才会展现出苗族舞蹈的协调感,观众所欣赏到的舞蹈才会更加的具有美感,否则僵硬的躯体动作就会导致舞者失去全身动律的完整性。
(二)肩部动作。在苗族舞蹈的肩部动律中主要分为三种方式:颤肩、摆肩以及拧肩这三种形式。苗族舞蹈的上下颤动是在踩踏动律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之中,舞者的双肩会随着音乐及身体律动的节奏而进行左右摇摆或者上下垂直的震颤,形成一定的肩部动律。
苗族舞蹈的肩部动律有着非常强烈的节奏感,但是在舞蹈的过程中舞者颤动的节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根据苗族舞蹈多变的节奏类型来进行表现。在苗族舞蹈中舞者的肩部动作的节奏性要与甩臂的动作一脉相承,在舞蹈中甩臂的幅度越大那么肩的颤动也就越有力度。
在苗族舞蹈的表演过程中肩部的动律也分为很多种,除了比较典型的双肩上下律动外还有双肩的前后交替抖动等,它不仅仅只是能够运用到苗族舞蹈的过程之中,同时也很适合于其他多种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的应用之中。在苗族舞蹈表演的过程之中肩部运动的节奏性、多样性律动是一种极富民族艺术特色的一种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结语
综合来说,在苗族舞蹈表演的过程中,除了我们在前面文章里提到的腰胯律动、踩踏律动以及甩臂动作、建部动作之外,苗族人民对于宗教的信仰以及苗族人民独特的服饰艺术也为苗族舞蹈的灵活性、律动性和可观性的展现带来了一定的优势和长足的影响。苗族人会选定特定的时间举办进行祭祀先灵的活动,在活动中他们往往都会选择都会跳一种比较古老的苗族——“圈舞”。在“圈舞”中又需要做很多转圈或是翻转的动作。除此之外,又与苗族人们的生活环境的原因他们的百褶裙会分为很多种不同的长度,这些百褶裙一般都会给下肢留下足够的空间,这些为苗族舞蹈的勾腿和回旋动作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基础。苗族舞蹈将苗族人民的风格性的动作都展现了出来,在研究苗族舞蹈时我们要将这些魅力的动作进行提炼,再对他们赋予更多的特点,将它们更好的应用与别的舞蹈体系,为舞蹈的丰富多彩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熊妍.苗族舞蹈元素提炼[D].武汉音乐学院,2015.
[2]熊妍,李大.苗族舞蹈元素提炼之初探[J].大众文艺,2017,(02):176.
[3]龙朝晖.苗族铜鼓舞的舞蹈元素在教学中的运用[J].知音励志,2016,(10):233+223.
[4]李青.试论苗族舞元素在广场舞中的应用——浅析苗族广场舞《银铃声声》[J].艺术评鉴,2016,(13):23-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