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戏子”到“明星”:媒介语境下艺人的身份转变


  【摘 要】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媒介环境的发展下,艺人从低微的“戏子”到光彩明亮的“明星”,身份发生了质的转变。媒介环境对于身为公众人物的艺人是一把双刃剑。艺人的言行举止暴露在大众视野中,对于青少年社会价值观的塑造有较大的影响,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深思。
  【关键词】艺人;媒介语境;身份转变;社会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5-0213-02
  艺人是一种职业身份,从受贬低的“戏子”到令人向往的“明星”,这种身份转变,主要受国家文艺政策的推动、社会环境及人们思想认识水平提高、社会价值观的改变等多种因素影响。现阶段,艺人职业的光鲜与高收入促使“明星热”现象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如何正确引导这种现象来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和青少年合理价值观的形成,是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的。这个过程的实现,既需要社会和大众媒体的正确引导,也需要群众对明星艺人的理性认识,更需要公众艺人的道德自律,由此来引导青少年理性选择人生发展道路。
  一、社会发展的推动
  在我国古代,艺人多出身贫寒,身份低微,一直被主流社会所排斥,他们被称作戏子、优伶、倡优,因其职业的娱乐性而被当作肆意戏弄的“附属品”,所以唱戏被视为“下九流”,是人们心中所不齿的一个职业。其职业的商业性和娱乐性使整个社会形成了唱戏就是令人消遣解闷儿的这种普遍认知,进而导致了戏曲表演者较低的社会地位。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林黛玉冷笑道:‘问的我倒好,我也不知为什么原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①一直以来,艺人被贴上特殊标签,压在社会阶层的最下层,艺人被人称为“戏子”,多有轻视、贬低之意,在常人看来,也只是供人取笑的对象。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对文化艺术领域知识分子与艺人的思想改造。政府对戏曲戏剧等艺术提出了服务于政治、服务于生产的要求,使之不再只是供人娱乐的游戏;对于出身贫苦、文化水平较低的艺人,政府更多地采取怀柔的策略,赋予了传统艺人从未有过的社会地位和政治荣誉。毛泽东早在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文人面向工农兵作最民间的写作,要让不识字的战士、工人、农民也能通过看戏、看画、唱歌、听音乐等方式成为意识形态宣传的接受者。”因此,《讲话》面世后,对最能在广大群众中起到宣传效果的旧戏及“戏子”的改造被提上议事日程,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戏子”这一类边缘人做主流意识的框定。
  1950年,全国戏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广大艺人群众名实相符地成为 “新文艺大军”,并从此革除“戏子”“旧艺人”等字样,而代以“艺人”或 “文艺工作者”。著名艺人程砚秋说过,“在旧社会里,艺人受到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迫害,许多优秀的演员虽也想在艺术上有所创造,但是他们的才能得不到发挥。而在新社会,艺人成了文艺工作者,每个人都以能够参加祖国的文化建设而骄傲。”②在主流文艺政策的指引下,艺人群体从历史的边沿地带走向了舞台中央,“戏子”身份转变为国家体制观照下的文艺工作者。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水平和价值观念发生转变。艺人成为人们向往的职业,这种现象和几十年前形成鲜明的对比,徐半梅先生曾经说过:“在中国旧时的社会,都认为倡、优、隶、卒,是下贱的人,所以好好人家的子弟,在学校里肄业,忽然登台演剧,竟可以使一般老先生們认为怪事的。”③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所讲,随着人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满足基础的生理需要,会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自我需要。当前社会的发展由以生产者为中心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艺人等消费型公众人物既能带来持续不断的经济效益,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因而艺人成为媒介和社会的关注中心。
  二、新媒介环境的双刃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现代化新媒介的进步,艺人从荧屏走向日常生活。
  公众人物的正面形象可以为人们树立正确的榜样。优秀艺人的良好品行和事业奋斗历程,可以对“粉丝”起到正面疏导和教育的作用,激励人们奋发进取。越来越多的明星艺人进入公益慈善行列,凭借自身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有的设立了属于自己的专项慈善基金,比如韩红的“百人团”爱心公益、姚明的“姚基金慈善篮球赛”、范冰冰“爱里的心”、陈坤“行走的力量”、周迅“ONE NIGHT慈善晚会”等。有的则积极参加公益慈善活动,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公益组织的代言人,比如TFboys成员王源受邀出席联合国有关青少年发展的讨论会议并发表演讲。这些公众人物凭借实际行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为社会注入了正能量。此外,对于普通群众来说,明星艺人的爱情、事业以及生活,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们心中的理想生活。有时候,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折射到对某个艺人的追捧里,艺人也乐于把自己塑造成“好丈夫、好妻子,好爸爸、好妈妈”的正面形象。从这个层面上讲,艺人积极正面的公众形象起到了道德示范的作用,通过明星艺人的宣传,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也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但明星艺人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许多明星的“粉丝”年龄都相对较小,甚至明星的言行举止都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方向。因此,在媒介和娱乐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发挥明星的正面引领作用是非常迫切的。娱乐圈鱼龙混杂,经常爆出来的是某艺人涉嫌吸毒、某艺人疑似出轨等负面新闻。值得注意的是,当舆论冷却之后,当事人照样粉墨登场,对社会风气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2015年10月,中国媒体圈和舆论界最热闹的两个事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以及演员黄晓明的世纪婚礼。一位是世界医学界众人瞩目的人才,拯救了无数人生命的杰出科学家;一位是纵横娱乐圈、赚得盆满钵满,办一场婚礼花费两亿的艺人。两位职业毫无交集的人物,就这样呈现在我们面前,甚至出现“做科研不如演戏的,卖技的不如卖艺的,搞实的不如作秀的,救命的不如搞笑的”④这样的声音,长久下去,对于青少年必然会产生畸形的职业引导,这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