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教师应怎样教育学生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推广,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更新,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却越来越面对学生感觉束手无策了。学生放肆多了,不学习多了,顶撞教师多了;教师压力多了,抱怨多了,无奈多了。执教第一线的我在教学之余也在不停思考,探究质疑问题。面对生活在信息时代里的学生,他们知识获得快、思想转变快、叛逆心理强。作为教师究竟应怎样教育他们呢?在此,我不惜寡陋,浅谈一下内心想法,以供参考。
一、用渊博的知识教导学生
古人云:“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新时期的教师有必要向古人学习。教育学生首先就要用自己的学识来教导他们,赢得他们的尊重。新的教育理念不是要求教师“要传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碗水,一桶水,长流水吗?”这就要求我们第一线的教师是可充电,武装自己,让自己适应新形势下知识复杂型的教师角色,来满足学生的需求。有的教师可能不赞同我这一观点认为:“术业有专攻,学要精,怎能要求面面俱到呢?”其实,我并不是要教师在某一学科都成为学者,都成为大家。我只是a说:“为了我们面对的求知欲极强的学生,面对他们涵盖极广的问题。”我们必须多学一点天文、地理、科技、音乐、舞蹈……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合学生现在的胃口,才能让他们对你满意。你走在校园里,巡回在班里,你难道没听说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吗?某某教师一问三不知,甚至自己所教学科还不如我呢?某某教师真行,问什么都难不住他?学生在说前者时,满脸不屑,充满轻视的神情,说后者时满脸崇敬,充满敬佩之情由此可知,我们在平时要求学生如何如何学习,怎样才能适应社会,怎英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怎样才能让父母亲人满意。孰不知,他们学习的同时也正以他们的求知欲要求我们注重学习来适应他们。这才是真正的“学高为师”,只有这样才能教导他们认真学习,乐于学习。
二、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核心内容,但教师的除了用渊博的知识教导学生外,还要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中学生因特殊的年龄段,他们对各方面的火球都很强。极容易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也容易朝错误的方向发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除了以丰富的知识赢得学生尊重外,更要在学生面前,时刻注意言行一致,以身示范来获取他们对自己的尊重。自己做不到的不要求学生做;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应做到。平时我们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远大理想时,就要用规范的言行影响他们;用伟人的品质操守塑造他们;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当今社会是信息火爆的时代学会通过各种途径,从各种领域获取知识。他们的知识层次,社会阅历,人生经历限制他们无法完全正确地判断真、善、美,假、恶丑。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如何来引导他们,用什么来引导他们呢?我们不妨在讲课之余或课外与他们谈心时分析一些社会现象。让他们在现象中悟出自己应怎么办;或者给他们讲述一些身边成功学生的奋斗史以激发学习兴趣;或者结合时政讲些名人事迹以树立他们学习的榜样,如“感动中国十佳人物”;或者给他们推荐些文学名著,让他们在书中获取人生真谛……学生们又怎能不为克服困难上学的洪战辉;踏上感人之旅的黄舸;几十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的林秀贞……这些英雄事迹所感动。他们又怎能不愿像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平凡世界》中的孙少平……那样不屈服命运,用于向困难挑战,顽强拼搏,努力奋斗呢?他们肯定会的。不是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吗?只要我们给他们以“朱”的环境,“朱”的教育。他们就会形成好的思想品格和优秀的做人素质,从而远离罪恶,远离庸俗,成为一个积极、乐观、向上、合格的新时代中学生。那么我们也就完成了“教书育人”中的育人任务。
三、用一颗爱心关注学生
平时,听教师报怨最多的是:现在的学生真难教,真烦人,素质真差,教也不学,管也不听,见面也不打招呼……让他们一说教育好像真到了山重水尽的地步。难道现在的学生真达到不可就药的程度吗?现在的学生,尤其农村的学生。他们家长外出打工得多,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缺乏最多的就是关爱,再加上他们受着社会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及识别能力差。于是他们的叛逆性、奇装异服、缺少礼貌,不思学习等一系列毛病都展现在教师眼前。如果我们教师都用老眼光,旧思想,摆出一副说教者的姿态去教育学生。要求他们怎么做,不要怎么做,说一套空洞不切实际的大话去说服教育他们。试想,换成你,你愿意听吗?扪心自问,现在学生内心怎么想,最需要什么,最想得到什么,咱们教育者并非真正了解他们,给予他们。记得我有一次坐4路公交车到老城办事,车路过市一高时,恰好是下午放学吃饭时间。一高东墙外从南到北围着许许多多人。当时,我不明就理,问同乘车之人,他们异口同声说:“你连这都不知道,他们是学生家长怕孩子吃不好饭,特地做好饭菜,给他们送来吃。”听了这句话,我心灵一颤“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如果教师都像家长关心孩子那样关心我们的学生,学生能不被感化吗?这又让我想起前几天晚自习辅导学生的事。当时,天气闷热,人的心情也受压抑。我处理完习题后,学生都在复习功课,一位学生叫我,当我走到她跟前时,他小声说:“老师,你能借给我22元钱吗?我忘带报名费了。”当时,恰巧我袋里只有20元钱,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我经张口拒绝了她小小的要求。现在回想起她的无助、无奈、可怜眼神,我的心还一阵阵的痛。我忽视了当我拒绝她的要求时,我也拒绝了一个想接近老师的心。师生关系的转变,我们又怎能只怪学生呢?我们教师又岂能没有责任?师生关系在今天已被染上了许多功利色彩。由教师说的很直白:学校就拿学生的考试平均成绩来衡量我的工作,而那些“差生”直接损害了我的利益,叫我怎么去爱他们呢?基于这种世俗的功利标准,就出现了好学生人见人爱,而所谓的“差生”却备受冷遇的情形。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弱势群体,而所谓的"差生"就更弱势了。如果我们只看他们的缺点、劣迹,要喜欢他们也确实难。可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些所谓的“差生”,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其实是应试教育中受害最深的群体。他们生性好动,难以自持,却要在课堂上咬紧牙关,坚持听课。每天在教室里枯坐10个小时,有多少成年人能够坚持?他们有着这样或那样潜在的兴趣和特长,但在“只求考试分数”的硬性标准面前,一切都被扼杀了。他们读书未必没有好学生那么用功,但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还需要默默吞噬失败的苦果。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要比成绩好的学生大得多。但是不仅得不到疏导,反而要让他们独自面对人们的漠视甚至鄙视的目光。在应试的体制下,他们只是“优秀生”的陪衬,甚至被视为“包袱”在这种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他们只有夹起尾巴做人,但是调皮的天性和叛逆的个性又往往使他们挨批受罚。想到这些,我们不该对他们产生同情、怜惜和悲悯之心吗?我们理应善待他们。给他们更多的人性关怀,用我们的爱心去换学生的慧心。
四、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
教师光关爱学生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无论做什么,他们都很在乎教师的看法。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睛去处理,评价学生。工作中,教师往往对“优秀生”能充满爱心、耐心、细心;对待“差生”却只有恨心、粗心、恼心。同样的迟到,教师对优生会和风细雨地问原因,并让他赶快进班;对差生却疾风暴雨轰炸一番,班外反思;同样的作业不交,对优生会细心说服,对差生会限期补上。同样的事,不同的处理,学生会如何想呢?本来教师不是法官而是教育工作者。但在一定情况下我们也得像法官那样公平、公正地去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否则又怎能说服教育学生呢?
总之,教育学生方式、方法很多。只要我们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努力武装自己,充满一颗爱心,用一颗公正之心去教育感化学生,教师又怎能不赢得他们的尊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