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科普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摘 要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加快科普信息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科普信息化的建设能够进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以及科学精神等内容的传播,并借此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和精神水平。但从现实社会环境出发,如何将科普信息化建设落实到实处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以下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 科普;信息化建设;途径
互联网的出现,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们信息获取与交流的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在这种大环境下,如果科普信息化建设滞后,那么科普信息的传播质量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在新时期,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快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注重建设途径的创新,解决宣传的阻碍问题,力争向社会及时传递科普知识,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养。
1 对当前我国科普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进行小康社会的建设,加快科普信息化建设,对健全小康社会建设,深化改革,推动我们国家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据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旬我国科普总浏览量达到了36亿多人次,其中有31亿多人次的浏览量来自于移动客户端,可以看出我国科普信息化建设在十三五之后取得了很显著的进步,但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从整体层面分析,我国目前科普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是公民获取科普知识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技术的发展下,科普信息传播的形式多样、速度加快、效率更高。
(2)国家对科普信息化建设持大力支持的态度。这充分体现了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
(3)各省市、自治区的科普信息化建设已经收获了部分成果。比如目前已经出现的手机+科普、科普通等活动。
2 目前我国科普信息化建设中暴露出现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科普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是比较可观的,建设速度较快,但从整体上分析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2.1 陈旧的科普传播方式效率较低[2]
数字网络化时代,科普信息化建设必须要依靠科技传播,所以对科技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公民自身科学素质知识含量的低下降低了传统媒介科普信息宣传的效率和可行性。其次,在网络时代下,传统的报纸、电视、电话等传播媒介缺乏互动性和个性化,被动化的信息接收不利于科普信息化的建设。最后,我国城乡二元化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城乡之间网络科技发展不平衡,农村公民接受和参与科普传播的概率更低。
2.2 新媒体在科普传播中缺乏权威性
新媒体的出现为科普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土壤,但新媒体自身的局限性也导致其传播内容缺乏权威性和科学性。例如,微信是当前最热门的社会软件,也是科学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但是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微信传播内容制定相关的管理法律,无法保证微信等社会软件上传播的所有科普内容均为科学有效的。
2.3 缺乏专业的科普信息化建设队伍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科普网站的出现,目前比较要代表性的科普网站有百度、果壳、中国数字科技馆等。但受网络开放性等多种因素的限制,目前并没有出现一直在科普宣传上绝对专业和优秀的人才队伍。在这种环境下中国的科普网站同质化现象明显,不良知识、造假内容层出不穷,成为科普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阻碍。
3 加快我国科普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3.1 转变科普信息化建设思维
科普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在建设思维上进行转变,要将传统的单向科普思维模式向多项思维转换,突出群众的参与性,让广大群众都能够参与到科普内容的互动中来,使得科普内容的学习与宣传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同时,还要将原有的政府推动科普工作形式向政策引导和市民参与转变,突出科普宣传的个性化、平衡性和便民化。因此,在科普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发挥好先进技术的作用,加快社会资源的引入和利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和重点,尽可能地满足广大受众群体的不同需求,提高科普内容的受众范围,提高科普信息化建设效果。
3.2 创新科普信息化建设模式
创新传统的科普运营模式,利用好网络优势,将科普信息化建设渗透到政府采购、市场机制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力量中去,这样才能够发挥社会各界和各相关部门的力量,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科普资源的分享和融合,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科普品牌。同时,还要进行科普资源服务中心的建设,在服务中心中为群众提供形式多樣、内容丰富覆盖范围广的科普内容,加强科普内容传播的有效性,提高科普宣传的价值。
3.3 强化科普宣传的精准性
网络科技、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加速了信息传播速度,提高了信息传播的精准性和权威性,也逐渐满足了不同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因此,在科普信息化建设中,要利用好这些科技途径,比如手机、电脑、电视等窗口的科普内容的精准推送,建立完善的科普信息传播系统,逐渐实现科普内容的全覆盖,促进全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3.4 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1)进行创作型人才队伍的培养。对于这部分人才要着重对他们进行专业科学知识的教育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可以采取语言传递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起到教育培训的目的,还能够利用语言的传递作用,促进科学文化内容的传播。同时,要为人才提供最大力度的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开发出与当前时代相符合的科普作品,更好地满足大众对科普内容的需求。
(2)进行传播型人才队伍的建设。科学记者是科普传播的重要人员,他们能够将科学内容与受众群体紧密地连接起来,然后利用现有的新媒体优势进行科普传播品牌的创建,培养更加优秀的科普传播人才。
(3)进行专门人才队伍的建设。在这方面的建设中主要是健全人才实践基地,利用好高校、社团、媒体结构等进行实践基地的创设,对专业性人才进行再次的培训,培养科普专门型人才,为科普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普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趋势,也是必然要求。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分析当前我国科普信息化建设的阻碍性问题,然后进行思维创新、方法创新、人才创新等,加速我国科普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为我国公民提供更加完善的科普服务。
参考文献
[1] 吴芮.关于加强科普图书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办公室业务,
2017,(12):109.
[2] 吴芮.关于加强科普图书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办公室业务,
2017,(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