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水!水! 土地龟裂!池塘干涸!小溪断流!人畜饮水告急!学校饮水告急!乡镇告急!县城告急! 村民们无奈的期盼,学生们渴望的眼眸,告急的讯息如同战斗的号角,时刻萦绕在他的心头,令他心急如焚,一次又一次不顾劝阻,拖着疲惫不堪的带病之躯,奔走在抗灾第一线。
上午才在雅灰乡,下午又出现在兴仁镇;这边才刚召开完县委常委会部署抗旱救灾工作,那边又叫来水利局长研究下一步“引水入城”的方案……在他的组织和带领下,全县各级各部门白天夜晚“连轴转”、上下齐心“抱成团”,“为水而战”成了干部群众默默无语的铮铮誓言。
然而,在全县抗旱救灾攻坚战“捷报”频传的背后,却是颈腰椎病、感冒、肠炎、劳累在他体内缠绕纠结。4月3日,就在“引水入城”这一丹寨全县抗旱救灾关键战役胜利“告捷”之时,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昏倒在施工现场。
他就是古鹏,一个在抗旱救灾中“要水不要命”的人,一个在关键时刻敢于立“军令状”的县委书记。他用执着、坚韧和顽强的意志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每一个人都有水喝!”
重旱,丹寨。
2009年7月以来,持续的严重旱情,让丹寨人民的生产生活陷入了困境。全县受灾农作物面积20.26万亩,小溪断流74条,水井干枯504口,9.76万人、4.34万头牲畜饮水困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162万元。
灾情就是命令。丹寨县县委书记古鹏迅速反应,果断决策:一方面向全县发出抗旱救灾的紧急动员,要求各级各部门把抗旱救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另一方面,带领县四大班子及水利等相关部门领导走村串寨慰问受灾群众,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抗旱工作。
县行政中心内,抗旱救灾各项工作会议一个接一个;受灾地区,党政干部、武警官兵来了一拨又一拨。找水、送水、保苗、防火护林,各项工作紧张而有序。
2010年春节过后,在旱情不减反而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全县“抗旱保民生”的攻坚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古鹏再一次发出了“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每一个人都有水喝”的紧急动员。
在受灾群众中,让古鹏最牵挂的,是身处极为边远乡镇的困难群众和孩子们。
在雅灰乡寄宿制学校,当古鹏了解到每位学生每天只能喝不到一斤的水时,他话语哽咽:“孩子们,我对不住你们!”随即紧急安排相关部门给每个受灾乡镇购置水袋,优先保障学生和特困群众基本的生活用水,并亲自给受灾较为严重的排调中学、排调小学、雅灰中学、雅灰小学分别送去1万元的引水补贴。
为了让县各级领导能够深刻体会灾区群众生活的艰难,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抗旱救灾工作中去,古鹏多次带领县水利局局长等各级各部门领导到受灾乡镇调研,与受灾群众同吃住。
“有一晚书记领着我们住在雅灰乡,第二天起床后大家都没有水刷牙洗脸,后来好不容易弄来点水,大家凑合着洗完脸后都舍不得倒掉。从那以后,很多抱怨过工作环境不好、压力大的同志都没怨言了。书记真是给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丹寨县县委办主任龙青松说。
“如果5天不能引水入城,我就没脸再当这个县委书记!”
旱情,日趋严重。降雨,遥遥无期。
丹寨县城地处清水江和都柳江上游分水岭,地势高,水源点少,就连地下水也难寻,此前有关部门在城关连打六口井均未发现水源。到3月份,在相继“喝干”泉山、刘家桥、新塘三个水库之后,丹寨县城居民用水成了最大的难题。
如何在第一时间找到新的水源点?古鹏心急如焚。
顾不上患有严重的腰椎病和颈椎病,顾不上医生“得及时住院治疗”的嘱咐,古鹏与干部群众一起摸爬滚打,四处踩点寻找水源。一次次寻访、一次次调度,当一个个水源点被否定之后,古鹏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从县城北面5公里外的乌坝河库区取水,作为县城的应急水源。
决策之所以“大胆”,是因为情况确实复杂:该工程引水扬程高,管道架设线路难度大,从技术和人力上无法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要实现该工程,须筹措180余万元资金,为抗旱,干部职工早已勒紧裤腰带了,180万元去哪找;工程量大,预计引水入城需要20天时间,而当下的状况是得尽快解决居民饮水问题,如果因缺水而引起居民恐慌,后果难以预料。
正在古鹏为工程的顺利推进发愁之时,黔东南州州委书记廖少华为古鹏撑了腰,打了气。廖少华到丹寨现场考察之后,赞成了古鹏的想法。为解决工程难题、加快工程进度,廖少华还动员凯里市军分区、黔东南州水利局以及相关部门援助丹寨,并且要求:5天之内完成引水入城任务。
重任当头,古鹏当即立下军令状:“保证5天内完成任务,如果不能完成,我就辞职!”
“原本计划要20多天才能完成的工程,现在承诺只需5天,古书记豁出去了。”很多领导干部都在暗自为他捏着“一把汗”。
最终,“奇迹”还是诞生了:原本计划5天完成的工程,只用了60个小时,提前两天半完成。
“我们胜利了!”4月3日下午,当“生命之水”从水管中喷涌而出的一刹那,干部群众欢欣鼓舞。古鹏,在一片小小的坡道前,晕了过去。
古鹏晕倒后被武警官兵及时搀扶送往县城治疗,在不到半小时的治疗过程中,他又开始忙碌起来,用手机向县委办主任部署了三项工作:第一项,因所有参与“引水入城”的人员有功,要把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锦鸡舞搬上当晚文艺晚会,慰问全体参与“引水入城”的人员;第二项,抗旱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抗旱救灾的主战场从第二天起要放到农村,特别要关注、解决好雅灰乡、排调镇的中小学生的饮水难题;第三项,羊甲村、乌地村的人畜饮水要作为重点问题来解决……
“书记一直身先士卒,我们不能掉链子!”
丹寨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龙治刚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整个“引水保民生攻坚战”中,古鹏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状态:
4月2日,是“引水入城”攻克铺架输水管道途经“一线天”的时刻。“一线天”是“引水入城”工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啃”下它,就意味着“引水入城”工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当天早晨,古鹏就感觉腰酸背疼,全身发软,但他一心只想着工程进度和在工地上辛苦奋战的工作人员。他坚持到乌坝河工地,询问施工和生活情况,为决战人员鼓劲加油。
下午,古鹏的肠炎发作,拉了5次肚子,他嘱咐县委办主任不要外传,然后装得若无其事,直到回到县城后才请来医生在家中输液。
当晚9点30分,他再也躺不住了,背着医生拔下针头,叫上县四大班子领导徒步5公里再次到乌坝河“引水入城”应急水源工程工地,慰问连夜加班的一线施工人员,直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县城。
回到县城,疼痛没有减轻,一直输液到4月3日清晨。想到下午2点30分要陪同州委领导去乌坝河取水点检查,他的急性子再一次上来了,叫护士拔掉针头直奔工程现场。
“在每一次重大事件和每一项重要工作中,他既是运筹帷幄的‘指挥官’,又是冲锋在前的‘阵前卒’。”丹寨县县委常委、武装部部长阮东兵如是评价古鹏。
古鹏的行动直接牵引着身边同志的心、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施工过程中,民兵王力喜扭伤了脚,在将错位关节校正后,他不愿休息,马上又投入到战斗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书记一直身先士卒,我们不能掉链子。”
负责施工现场后勤补给的县委办副主任杨菊,带着五六名“娘子军”,连续两天不分昼夜地往返于长达几公里的施工战线上,她说:“这主要还是受到了书记的影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向心力,全县上下发扬互助、奉献精神,群众看到了夺取抗旱救灾全面胜利的希望。
旱情还在继续。但记者在现场看到,丹寨的土地上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生产自救和春播备耕工作,正在有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