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北川、青川、都江堰…… 两年前“5?12”大地震时,这些地名伴随着大地的震颤和疼痛,深深地镌刻在每一个国人的心里。每每想起,心都忍不住一阵抽搐。 2010年9月13日至16日,我们参加全国党刊四川地震灾区集中采访活动,在阴晴不定的几天里,先后到安县、北川、东汽、绵竹、汶川、都江堰和彭州等地,走农户、进企业、访群众,对四川地震灾后重建进行采访,亲身感受了灾区人民坚强奋进的精神面貌,亲眼见证了灾区在援建省辽宁、山东、江苏、河南、上海、广东等省市的帮助下,科学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奇迹。
9月14日上午,在绵阳市安县社会福利中心,我们看到老人们有的在健身、有的在阅览室读书。豁达开朗的95岁老人霍联科说:“今天以为总理要来呢,早早地就起来了。”他说他有很多话要给温总理说。他每天读书两个小时,生活还能自理,说要争取活到100岁。临走时老人执意要把我们送到大门口。晓坝镇是当时安县受灾较严重的镇,如今距离老镇两公里的一块平坦的坝子上,异地重建的新晓坝镇基本建成。一排排整齐的民房排在宽敞的街道旁,崭新的学校、卫生院、超市、饭店,广场等一应俱全。当地的老百姓说:“新晓坝镇的一切都是全新的,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没有全国人民的支援,我们不可能有今天的幸福。”下午,我们冒着小雨前往北川老县城,触目惊心的地震遗址让大家眼含热泪,心情沉重。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放轻自己的脚步,生怕惊扰了那些深埋在废墟中的亡灵。我们肃立默哀,把一束束鲜花献给遇难同胞……在异地重建的新北川,一个集中了众多顶级规划、设计、建设专家智慧,具有中国气派的新县城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没有想到,短短两年,北川已经从灾难走向新生、从悲壮走向豪迈。一位劫后余生的老人慨叹:“从没见过人间有如此真情大爱,访遍全球,唯有中国。”
9月15日,我们先后到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东汽新基地、汉旺新镇、汶川映秀镇等地采访。汉旺镇在震前有“四川经济第一镇”之誉,我国大型骨干企业东方汽轮机厂就在汉旺。2007年,工业产值已达130多亿元,GDP已是37.9亿元。“5?12”地震给汉旺镇带来了灭顶之灾,全镇罹难4859人,受伤6789人。其中,东汽辖区600余人遇难,1000余人受伤,6000余户职工失去家园,2000余台装备被严重破坏。两年过去,在德阳异地重建的一个经过生死考验的新东汽浴火重生;在老汉旺的废墟旁,居民们从容住在简易板房里,生活照过,生意照做,他们知道,离他们不远的地方,一个新的家园:山水汉旺――生态家园,文化新镇已然出现。从成都平原的边缘穿过几个长长的隧道就到汶川映秀镇。这里是“5?12”地震的震中,全镇在那次大灾难中80%以上的人遇难,95%以上的房屋倒塌,如今,除地震遗址外,已经很难想像当时的惨烈景象了。映秀镇一栋栋具有羌族特色的小楼站立起来,供水、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样样都有,彩电、热水器、家具全部都配齐了。住在100多平方米崭新的房子里,村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再走半个小时的车程,便是远在唐朝就有的羌寨――汶川县水磨镇,曾是诗人苏轼和画家张大千笔下的“世外桃源”。震后的废墟和严重的工业污染,曾使这个古寨饱受劫难。经过规划重建,这个有着羌族风情的小镇,今天已经美得令人惊叹。
9月16日上午,我们走进都江堰市虹口乡和天马镇。虹口与震中映秀仅一山之隔,直线距离10公里。大地震时,曾经与外界连接的唯一公路被震得支离破碎,沦为“孤岛”。两年过去了,虹口现在已有通往都江堰、彭州、蒲阳、龙池的四条大道。路旁的残垣断壁已化作一座座雅致的农家院落。虹口利用特色生态资源,将住房重建与发展旅游产业结合,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经济模式,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点一景”的景观化新村建设格局。天马镇位于都江堰西南角,大地震中是都江堰市15个重灾乡镇之一。全镇39人遇难,44人受伤,20人异地失踪,527户房屋垮塌,7708户房屋严重受损。该镇在灾后重建中用活成都统筹城乡政策,运用“四个一点”解决重建资金难题,通过科学规划,引导农户建成环境优美、配套完善农村新居,展现出灾区群众的聪明智慧和四川灾后恢复重建的丰硕成果。下午走进彭州,在龙门山镇宝山村,我们见到了大地震时,面对惊慌的群众说“有我在,大家不要慌”而闻名全国的老书记贾正方。现如今,他带领着群众把宝山打造成了“川西第一村”,全村年收入已达16亿元。在新兴镇阳平社区,我们正赶上当地人举办婚礼,看到人们那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我们知道,“伤痛”早已经属于昨天。
几天紧张的集中采访活动中,一路见证了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感动和震撼的同时,一个词语反复从我们脑海跃出,这就是“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