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集体备课主要出现在中、小学教师之间,而高校教师中除了部分基础课程的教师外,很小进行集体备课。很多人认为集体备课只能在同一年级、同一学科间的教师进行。笔者认为,高校教师是可以进行集体备课的。高校教师用恰当的方法进行集体备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教师;集体备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1-0026-1.5
教师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一种群众性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师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期望,对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教师的素质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尤为重要。目前,很多高等院校教师都存在学术能力很强而教学技能偏弱的特点。集体备课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迅速发展,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高校教师可以运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集体备课的行为主要出现于中小学教师中,一般同学科同年级教师为一个备课组,指定课题,教师各自提前备课,小组成员分别讲自己的教学设计,教研组长组织交流讨论。从参与集体备课的人员组成上,一是同学科同年级的教师相互研讨学习,二是组织者聘请高一级的教研员、专家等专业研究人员给予更高层次的指导、引领。
在高等院校,除英语、数学等基础类课程外,教师们很少进行集体备课。主要原因是,我们一般认为只有同一学科的教师才能进行集体备课,而高校中除少数基础课程教师外,每名教师所承担的课程各不一样,所承担的课程内容也不一致,这就给教师的集体备课带来了很大困难。但是,笔者认为,虽然课程不同,课程内容也各不一样,但高校教师仍然可以针对高等院校的这个特点,进行集体备课。
高校教师可以以专业(系)为单位,组成备课小组,小组内每名教师所承担的课程内容各不相同,可以从比较宏观的教学因素来分析其中的共性和个性,根据其共性和个性的特点确定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一般情况下,高校中同一专业(系)的教师存在教学主体相同、培养目标相同、学科类型一致等“共性”问题。
教学主体相同是指同一专业(系)的教师所教的教学对象是同一批学生。因此,高校教师可以根据共同的培养目标来探讨如何进行教育教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可以“备学生”。每名教师各抒己见,探讨同一批学生的特点,了解同一批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已有的知识储备情况、学习能力发展情况等。另外还应该对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等影响接受新知识效果的各种因素加以分析。也可以从这些学生的“兴趣”出发,探讨他们的学习兴奋点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也就是说,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根据所教学生的共同特点,讨论其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环节,即针对这批学生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培养目标相同是指高校中同一专业(系)的学生都将被培养成某一相同领域的人才,不同的课程内容都为培养某一特定类型的人才而设置。高校教师可以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探讨当前社会的最前沿发展和最迫切需求,探讨学生最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最应该学习哪些技能,以及最应该发展哪些能力。通过教师们各抒己见,互相探讨和学习,总结归纳最符合当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通过集体思想的碰撞总结归纳出适合自己课程的教学设计。
学科类型一致是指同一专业(系)的学科可能属于文科、理科、工科或者医学类学科。高校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分析和研究该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框架,探讨该专业内容的理论体系。通过集体的力量,从宏观上总结归纳各门课程在整个专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各门专业课程怎样进行课程实施。从宏观上把握了自己所教课程在整个专业领域的地位后,再从微观上分析自己所教课程如何具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等。
高等院校教师还存在许多“个性”问题,如每名教师的个人素质不同、所教课程的课程内容不同、所教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不同等。
个人素质不同是指每名教师在业务能力、心理特点、道德品质和健康水平等方面各不相同。高校教师间个人素质的差异性促使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进一步认清自我,可以在集体备课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改正缺点和不足。高校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其教学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高校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探讨教育教学、学科理论等方面的内容,产生思维的碰撞,通过这个过程把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重难点,提高业务认识,有利于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集体备课是教师个体思维的成长,是教师情感与情感的沟通,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有利于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培养。高校教师的集体备课可以由一名综合素质较强的教师做主讲人,其他教师可以针对该教师课程设计和安排进行点评,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所教课程的课程内容不同是指,高校教师一般每人承担一门课程,不同教师所承担的课程不一样,并且同一专业(系)内的课程互相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教师所教的课程各不一样,互相间对其他课程的了解也相对较少,这给集体备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不同课程内容的互相关联,把知识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如概念类知识、方法类知识、操作类知识等。教师可以通过研讨对某一类知识如何进行教学,采取哪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再根据自己课程的特点来进行比较、分析,集思广益,从而总结出合适的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安排的不同,不同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不同。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就必须考虑该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该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该阶段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状况。集体备课过程中应该参考以上学生的这些因素,参考知识与知识的关联性与学生技能提高和能力发展的规律性,对所教课程的设计进行相应调整,设计出更适应该阶段学生的课程设计,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另外,高等院校的集体备课并不像中学的集体备课一样,大家集合起来共同讨论、研究一个教材,然后共同制订一个教学预案,再拿着这个教学预案按部就班地在课堂中进行操作。高等院校的集体备课是借集体的智慧碰撞和群体的思想交流,既促进个体认识的纵向深化,又促进个体认识的横向拓展,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上都得到一个更宏观层面的提升。
在所教课程内容不同的情况下进行集体备课,给高校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只要以教师的共性和个性两方面为出发点,共性方面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个性方面互相启发、发挥优长,在高校教师间进行的集体备课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高校教师间的集体备课不但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还加深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增强了教师间的团结协作意识。进行集体备课的教师是一个高效的合作共同体,智慧与能力共长,思想与行为同步,以群体的智慧推动个体的发展,切实提高教师个体的备课效率。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促进了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杨祥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素质自我完善的思考[1],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8(2)
[3]屠素凤,关于集体备课有效性的刍议[1],教学新思维。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