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媒体:传播和平之声] 海外华文媒体 传播

  点评:2005年6月,美国两个著名的调查机构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少数族裔的媒体受众高达5100万人,几乎相当于美国成年人口的四分之一。调查还发现,来自中国、韩国和越南的移民非常依赖于从本民族语言媒体获取信息,即使他们方便接受主流的英语媒体,但他们还是喜欢本民族语种媒体提供的信息,他们需要靠本民族语种的媒体来表达他们的声音。
  这个调查结果让美国人大开眼界:原来在英语主流媒体之外,那些看来并不起眼的少数族裔媒体竟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美国媒体在报道这一调查结果时形容那些少数族裔媒体为“躲藏在平常人视野之后的巨人”。
  这个调查结果也让我们开了眼界,华文媒体对华侨华人读者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在美国是如此,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如此。华文媒体是华侨华人获取资讯的重要来源,也是他们表达心声的重要平台。
  遍布世界各地的几百种华文媒体在属性上是当地少数族裔媒体,是当地多元文化的一部分。但由于文化传承关系和读者血缘关系,海外华文媒体比其他语种媒体更加关注对中国新闻的报道。在国际舆论格局中,华文媒体是一支受到各方关注的、独特的舆论力量。
  近二十年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海外华文媒体进入新的繁荣发展期,但海外华文媒体发展现状和作用往往在国内学者的研究视野之外,本文两位作者将目光投向这个领域,令人赞赏。文章命题是希望海外华文媒体在传播中国和平发展信息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我相信华文媒体应该也是可以发挥这个作用的。
  ――中国新闻社总编辑郭招金
  
  近年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发展存在种种误读,加上西方一些政界人士的误导,西方公众对中国的发展存在许多疑问,形成了一个对中国发展不利的“舆论场”,“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出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偏见,西方一些人不愿看到中国的快速发展,主张对中国采取遏制措施。因此,中国经济发展受到了干扰和影响,如:中国商品出口受阻、中国企业在国际上受到许多非经济因素的阻碍、两岸关系的发展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等。
  由于这些价值观念、历史认知和文化传统的差别,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很难做到客观、准确和全面。植根于世界各地而又有一定影响的海外华文媒体,是一个对话平台,可以做一些正视听的工作,向世界传递中国和平发展的信息,向西方公众描绘一个真实的中国,在消除“中国威胁论”的问题上,海外华文媒体大有用武之地。
  
  “中国威胁论”的由来及危害
  
  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非但不完整、客观,且“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意识渗透于各种报道。在全球“中国热”的同时,他们夸大中国的经济实力和资源需求、渲染中国经济对美国造成威胁、夸大中国军事实力、曲解中国的发展战略等。
  
  “中国威胁论”的历史演变
  中美意识形态、文化的差异、地缘战略的冲突、发展进程的矛盾等因素,是“中国威胁论”不时泛滥的大背景和恒定因素。此外,各个时期又有诱发“中国威胁论”的特殊原因。
  “中国威胁论”在美国可以追溯到19世纪后期的“排华浪潮”。当时,美国白人种族主义者和劳工利益集团将大批涌向美国西海岸的华工视为对美国主流文化的“威胁”,是白人“饭碗”的抢夺者,于是推动政府分别于1882年和1884年通过了《排华法案》这一时期的“中国威胁论”是针对华人移民这一特殊族群的,因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威胁论”。
  今天的“中国威胁论”主要始于冷战结束后。背景是苏联威胁的消失,中国走向富强。第一次大规模“中国威胁论”泛滥于1992-1993年间。西方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乃至文明角度展开了对“中国威胁论”的具体论证,媒体推波助澜,以致汹涌成潮。第二波“中国威胁论”发端于1995-1996年间,诱因是台海危机及由此而起的美国国内对华政策大辩论,如“中国对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构成威胁”、“香港回归意味着自由民主世界将受到专制的威胁”等言论。“中国威胁论”第三次甚嚣尘上是在1998-1999年间。至今,人们仍对《考克斯报告》“李文和案”、“政治献金案”记忆犹新。“中国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中国窃取美国核机密”、“利用华人科学家和学生在美国搜取情报”等言论使“中国威胁论”日甚。最近掀起的“中国威胁论”是冷战后的第四波,也是最具“实质性”的一次。美国这次出台的两个报告在内容上跳出了简单的“指控”和意识形态纠缠,触及中国军力发展的深度分析,并首次公开指出中国军力不仅对台湾,还对中国周边国家甚至美国构成威胁;不仅对中美经贸关系这一两国关系的“润滑剂”大加挞伐,而且公开否定对华“接触政策”的有效性。
  
  “中国威胁论”的危害
  首先,危害中国形象。以美国媒体为首的西方媒体利用“中国威胁论”进行煽动鼓惑,使西方民众对中国产生或增加了误解和疑虑,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美国媒体以“中国威胁论”为借口,不断抨击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反对改善同中国的关系,鼓吹“遏制”。美国一些政客和媒体把宣扬“中国威胁论”视为“时尚”,这已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危害中国周边安全。“中国威胁论”妄称中国的崛起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此论调使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抱有一种疑惧心理,影响着这些国家与中国的正常交往,甚至双边合作与发展。
  最后,危害中国统一。“中国威胁论”对我国的统一大业也十分不利,“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竭力借“中国威胁论”来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比如,2002年7月,美国两个涉华报告出台不久,陈水扁就抛出“一边一国论”。“中国威胁论”已使得中国国家统一面临诸多麻烦。一方面,“台独”势力借“中国威胁论”的“声势”获得美国等一些西方势力的支持;另外,美国也以“中国威胁论”为由,把台湾当作牵制中国的一张“王牌”,阻碍着中国的统一大业。
  
  海外华文媒体消除“中国威胁论”的独特优势
  
  海外华文媒体,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媒形式,是华人华侨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华人学校、华人社团一起,被称为海外华人社会的“三宝”,是支撑海外华人社会存在与延续的重要力量,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承与发展的象征。从1815年英国传教士在马六甲创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至今的190余年里,海外华文媒体经历了由诞生到成长、由波折到立足、由困厄到兴盛的过程。
  在“中国威胁论”泛滥的关键时刻,海外华文媒体及时发出了响亮的声音,与传统国际主流媒体分庭抗礼,以大量翔实、快速的中国报道赢 得了读者的关注。无论是每天在中国上演的精彩故事,还是“汉语热”带来的市场空间,“中国牌”都成了它们手中最好的王牌。有了这张王牌,海外华文媒体就有了与西方主流媒体对话、互动的资本,从而不断提升华文传播的地位,逐步走出“英文控制话语权”的时代。因此,海外华文媒体在塑造中国良好形象、消弭“中国威胁论”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首先,从新闻价值上看,海外华文媒体有着地理及心理上接近性的优势,在西方国家宣扬“中国威胁论”时能更迅速、有效地澄清西方民众对中国的误解,向西方民众更好地传达中国的真实信息,从而塑造中国理性大国、责任大国、平衡大国的形象。
  其次,从议程设置上看,海外华文媒体在国际社会消除“中国威胁论”具有更好的传播效果。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于1972提出的“议程设置”理论告诉我们: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换句话说,“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就是指媒体的这样一种能力: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因而,海外华文媒体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选取大量正面、积极的事例在西方国家进行报道,形成一种“舆论场”,正面宣传中国形象,消弭“中国威胁论”。
  其实,只要稍稍回顾一下最近两年华文媒体的文字和镜头,就可以看到海外华文传媒对塑造中国良好国际形象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中国女商人赵燕在美国被警察殴打案中的美国《侨报》、鼎力推动中法文化年系列报道中的法国《欧洲时报》、西班牙华商鞋店被焚烧事件中的西班牙《欧华报》、巴西总统和加拿大总理访华的《南美侨报》与《环球华报》、全程追踪报道郑和六百年前航海路线的凤凰卫视等不一而足。
  现在,海外华文媒体已经逐渐向祖国大陆靠拢,全球华文媒体不断出现交汇融合趋势。每当中华民族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如北京申办奥运会、中国加入WTO),或出现涉及华人华侨切身利益的事件(如“李文和案”),我们都能欣喜地看到,全球华文媒体会形成共同的关注和一致的舆论。
  
  海外华文媒体在塑造中国形象时面临的挑战
  
  全球出现“中国威胁论”的今天,海外华文媒体的确有了新动力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把中国追求和平共赢的理念,真实客观地传达给海外受众。然而,海外华文媒体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困难和挑战仍如影随形。
  凤凰卫视一位资深媒体人曾这样感慨:“我做华文媒体三十几年,有一些华文媒体的报道连我们华文读者、华文观众、听众都半信半疑,我们怎么期待西方人士透过华文媒体的报道来正确认识中国的发展?”华文媒体有强烈的使命感,但他们更应该认知自己面临的挑战,必须建立更好的公信力。
  另外,菲律宾《世界日报》总主笔侯培水认为,由于本地华文教育式微,报社出现人才荒,缺少记者和编辑,更缺少能够独当一面的报人。这种情况在东南亚已经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菲律宾如此,同处东南亚的印尼《呼声》月刊总编辑程子华也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表示担忧,抱怨“华文报刊经常出现一些很明显的错别字,有时连大标题也文理不通,不知所云”。因而从业者华文水平亟待提高也是海外华文媒体必须突破的一个困境。
  由于人员素质不高和生存环境的胁迫,部分海外华文媒体或格调不高,或恶性竞争,其水准难以令人满意。意大利《欧洲商报》社长兼总编辑杨光就列举了若干条意大利华文媒体的现状――“千篇一律”,习惯模仿跟风,很少开拓创新:“固步自封”,报纸量少质低,不求改进;“粗制滥造”,作坊式经营,制作粗糙;“网络情人”,所有信息和资料从网络上获取,把华文媒体办成了“网络大众情人”等。海外华文媒体流传着一句笑话,“恨谁就鼓动谁去办报,让他倾家荡产。”虽不免戏谑,但也流露出海外华文媒体的窘境。
  尽管部分海外华文媒体面临生存危机,但正如美国休斯顿《华夏时报》社长于建一所言:“我们知道在海外办报没有坦途,但仍然做了这个选择。我们有过创业的困境,遇到过简体字版初期发行中的困难,但我们在竞争中摸着石头过河,经受了挑战。没有谁来鼓动,我们自己穿上了红舞鞋。”在祖国经济腾飞的带动下,世界华文媒体目前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黄金期和机遇期。
  
  海外华文媒体应做出的策略调整
  
  由于“中国威胁论”的鼓噪和西方媒体的炒作,西方媒体对华报道的议程设置方法和意识形态框架仍然未变,中国的国际形象受到了不应有的伤害。海外华文媒体在所在国大多属于非主流媒体,应根据这种特殊性进行准确定位、调整策略。
  
  打出文化牌
  随着权力由硬权力向软权力的转移,21世纪是软权力发挥核心作用的世纪。软权力的主要来源在于文化的吸引力,优秀文化的传播会自然成为当今世界的趋势、时尚,是推动世界发展,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进程中,对外文化传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入人心。海外华文媒体可以向国外受众大力宣扬中华文化,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来消除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同时,在对世界报道中国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文化传播的战略地位,增强文化传承功能。海外华文媒体要借当今“中国热”的契机,加大力度向西方国家传播中国文化。2004年“中法文化年”的成功报道令包括法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有了一次真切的体会,感受到了中国的独特魅力。
  同时,汉字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赖以发扬光大的坚实基础,海外华文媒体应借助这一文化利器来提升自身的文化含量。媒体传播的信息有一部分将经过时间的筛选作为文化积淀下来,载入史册,融入民族文化的长河。在这方面,海外华文媒体还大有可为。
  
  加速汉语的国际化进程
  语言也是一种软实力。北大教授程曼丽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热”造就了一批通晓汉语的非华人群体,他们将成为各国华文媒体“非母语”受众。这类群体的出现,向海外华文媒体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它们不但服务华人受众,还要兼顾非华人受众的需求,担负起推广汉语、提升汉语的国际影响力,使之成为强势语言的重任,这也是华文媒体国际化进程的需要。
  中国已彻底告别与世隔绝的历史,由背向世界转为面向世界、融入世界,走向国际化国家。海外华文媒体在中国国际化进程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中国的国际化进程也向华文媒体,特别是向海外华文媒体提出了国际化的要求。在中国国际化进程中, 海外华文媒体肩负着促进汉语的规范化操作、实现汉语的国际化传播、进而使中国成为语言强国的责任。
  
  向世界说明中国
  “中国热”为全球华文媒体带来历史机遇,而“中国威胁论”的泛起也向全球华文媒体提出了“向世界说明中国,说明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中国”的要求。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消除外界对中国发展的疑虑和误解,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海外华文媒体对中国发展的报道应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中国新闻社社长刘泽彭在2005年9月的第三届世界华文传媒新闻论坛上表示,20多年来,海外华文传媒不再被认为是“夕阳产业”,新的世纪,海外华文传媒呈现出一片兴旺景象。在“中国威胁论”泛起时,海外华文媒体可以并有责任减少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摩擦、扩大中国发展空间,提升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软力量”。
  “中国的发展需要持久稳定的国际环境,在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中建立互信。”中国新闻社总编辑郭招金认为,海外华文媒体由于受众关系,每天都在报道中国新闻。应在世界传播格局中,客观、准确、全面报道一个真实的中国,就中国发展的诸多问题同西方媒体进行沟通,展开对话。海外华文媒体应该成为向世界其他国家传递中国和平发展的信息的重要平台。
  最近几年,海外各家华文媒体不断加大对两岸三地的报道力度,增加中国报道的版面、板块,积极牵手两岸三地强势传媒,开拓中国报道的深度、广度,架起中国与海外的信息桥,提供了所在地传统主流媒体之外的中国声音。今天,海外华文媒体己壮大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一支重要的华文力量,并在此进程中散发着它们独特的魅力。
  同时,媒体的力量也能促进、修正和完善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崇尚“和为贵”。中国人希望民族复兴,是希望再度回到国际舞台中应有的位置、希望在世界各国人民心目中树立起责任大国与谦和大国的形象。海外华文媒体要抓住这次历史机遇,相互整合、合作,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服务于两岸统一与民族复兴。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已为期不远,更强的一波“中国热”即将袭来,海外华文媒体应更好地随“热”起舞,更好地表述中国、表述华人,发出更强大、更响亮的“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