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美籍华人邓芳、范世兴夫妇联络海内外华人,14人联手花费巨资购买“流浪”海外的31件中国汉代珍贵文物,并把它们无偿捐赠给祖国。
“流浪”国宝惊现互联网
“去年初,我和丈夫在互联网上看到几家美国古董店在出售中国汉代文物,文物数量之多令我们吃惊。”远在美国底特律的邓芳在越洋电话中告诉记者。
邓芳出生在上海,198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现任美国一家汽车系统公司高级工程师。学理工科出身的她一直酷爱文史,尤其爱逛博物馆。一看到网上出售的那些气韵高古、情态传神的塑衣陶俑、黑色裸俑,还有大量造型逼真的战马、猪、牛、羊,直觉告诉邓芳,这些有可能是真品,而且有些是中国人自己都没见过的“宝贝”!
邓芳分别和美国、新西兰、英国的3个网上卖家取得了联系。经打听,她得知这些“货”近两年被走私到中国香港,被欧美的文物商购得,从此颠沛流离。邓芳夫妇既为文物走私的猖獗震惊,又为祖国文物的流失而难过。
舌尖舔陶俑只为辨真伪
随即,他们查阅了大量国际文物法资料,了解到要追回这些走私文物最直接的手段,是由中国提供文物被盗的书面证据,联合国际刑警并通过法律程序,向这些文物的持有者没收索回。“然而,文物被盗之前深居墓中,并无正式记录,由此,依照法律程序索回几无可能实现。于是,我们想到了民间筹款的方式,将其中最珍贵的部分尽快购得,而后捐赠回祖国。”邓芳说。
夫妻二人迅速订购了其中品相上乘的陶编钟9件和两个彩塑陶俑。
他们在买马家窑陶罐的时候,学过一些文物鉴别常识。但是这一次面对的是不同寻常的珍宝,两个博士拿出了科学攻坚的精神,通过网络向藏友请教,急补文物鉴别知识。
尽管编钟附带牛津大学实验室的热释光测试报告(专门测验陶器最后一次过火年代),他们还是不敢松懈。为确认文物真假,他俩拿着放大镜仔细查看。
有时他们用少许清水泼拭,以测试陶体的干湿度;有时以舌尖舔尝,以感受其吸水性能的强弱。
“我们曾在陶俑身上,用细小的镊子捡出两三毫米大小、极难察觉的衣服碎片,还通过放大镜观察比较陶俑眉毛和眼珠的颜色、身体肤色及表面剥落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后来加彩的状况。”
当时,经过近一个月摸索探寻,“竭尽了我们有限的知识,也破解了当时所有想到的疑问,还是决定向文物界专家求取更专业的咨询和鉴定。”
2005年,夫妻两个回国旅游,跑遍了陕西省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馆留给他们美好深刻的印象,工作人员十分专业,馆内收藏条件堪称国际一流。邓芳把求助信投向了那里。
“副馆长王保平先生非常诚恳负责,在阅览我们发送的图片之后,立即告知他的初步判断,‘应为真品。’”
“领送汉人回家”
邓芳心里生发出一个大胆的念头,“如果这些藏品确定是真品,这么多、这么好的东西,应该让它们回家。”
民间筹款、募集资金、回购文物,然后捐赠回国,这是夫妻两个所能想到的最可行、最有效的办法。“光靠我们两个肯定不行,必须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邓芳写了一封长信,倡议那些“有情怀的朋友”加入进来。她向国内外多年交好的同学朋友介绍这批文物的始末,以及希望将其回购并捐赠回国的意愿,恳请大家达成共识:“尽匹夫之责,送国宝回家。”爱好文学的她给倡议书起了很抒情的一个标题,“天若有情天亦老,领送汉人回家”。
倡议书及文物照片通过电子邮件发到分散在美国、加拿大以及北京、上海的朋友们那里。邮件发出仅仅10分钟,邓芳便收到老友王雷从波士顿发来的回信。
“珍贵文物,绝好行动。请告家庭地址,我即刻将支票寄你们。”
在纽约州行医的王纲,无论听闻祖国发生水灾,还是非典流行,都会慷慨捐款。邓芳相信他这次也会响应,果然他很快电话告知,自己将立刻加入捐赠者的行列,并自告奋勇提出寻求法律咨询,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文物流失走私等问题。
随后邓芳在北京的中学同学万红也来信了,“她赞同并支持我们的倡议,深以加入到捐赠者行列为荣,她深情写道:‘魂兮快快归来,愿同此心。’”
同心者来,同力者至。与邓芳同在一家公司的同事加朋友施茜女士和她的先生薛小林先生,也从上海发了邮件,“他们有高见,并且谨慎多思,敦促我们一定将鉴定做好,绝不可出错。”
最令邓芳难忘的是黄翔华女士和她的先生吴宗钧先生。“他们来自台湾,多次访问中国大陆,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情意。看到我们的倡议书,很快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和大家共襄义举。陶俑到了之后,他们冒着暑热赶来面晤,聚神专心地看了又看,夸了再夸,如同面对亲友,那一份真性情,令人铭心难忘。”
自2006年3月发出倡议书后,朋友们先后寄来支票,因为担心文物被其他人买走,邓芳夫妇来一笔钱就订一批货,至5月中旬,终于将31件文物买齐。其中陶编钟一组9件;着衣式男性裸体陶俑4件;着衣式女性裸体陶俑6件;着塑结合式彩绘陶俑12件。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第8期,徐梅为该刊记者)
穿起厚“棉袄”飞回故里
去年6月15日,终于到了要将31件文物送上归途的时候。“前一天晚上,我们俩通宵打包,给每一个陶俑都穿上纸、泡沫塑料等做的‘棉袄’,31件文物一共装了十几个箱子,我们家两部车一起出动,来回跑了几次,才把它们送到邮局。”
31件文物终于坐上波音747,踏上了回乡之旅。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立即组织有关专家对这批文物作鉴定,确认全部为流失海外的中国西汉时期的重要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14件(组)、三级文物10件,其余2件为一般文物。根据捐赠人的意愿,去年12月,这些跑了大半个地球的文物终于回到老家陕西。
31件西汉文物回家了,它们的身世之谜让人们十分感兴趣。陕西省汉阳陵考古陈列馆副馆长王保平透露,根据初步鉴定结果,这批文物出自西汉早期。其中几个黑色陶俑的形体和制作工艺与2003年我国从美国索士比拍卖行追索回来的那批西汉黑俑十分相似,是盗墓贼从西安市东郊汉文帝“霸陵”的一个陪葬墓中盗出的。
31件文物找到了归宿,14位海内外华人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他们纷纷表示,会继续关注流落到海外的中国文物,也想寻找更多志同道合者,加入“送文物回家”的华人集体。“文物是历史和精神的载体。我们希望通过祖国文物回归,增强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识,这是中华民族复兴最持久有效的力量。”邓芳说。
(摘自3月17日《新民晚报》,钱滢、姚阿民为该报记者,标题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