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魂【巍巍国门擎军魂】

     在美丽的东北边境小城绥芬河市,驻守着“国门卫士模范连”,即黑龙江省军区某边防团六连。翻开六连的历史,显赫的荣誉令人肃然起敬。战争年代,连队在营的编成内参加了攻占南京国民党总统府之战,为推翻蒋家王朝立下战功。抗美援朝期间,连队同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浴血奋战,又立新功。
  回国后,他们守卫过首都北京,后又奉命开赴东北边防,在威严的国门擎起了“身居国门,常备不懈;身居口岸,一尘不染;身居商都,传统不丢”的军魂。
  连队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9次;连续10年被省军区树为基层建设标兵连,先后有10多位党和国家及军队领导人到连队视察。2008年7月,沈阳军区授予该连“国门卫士模范连”荣誉称号。
  1989年4月,六连遵照上级指示,派出8名官兵打开会晤站的大门,将第一批用15辆国产“星光”轿货车换回的15辆俄产轿车接进国内。从此,这条会晤路便成了当时中俄贸易公路过货的唯一通道。过货品种有木材、钢材、汽车、家电等。1991年初,边境兴起以物换物的热潮,贸易大集就建在六连管辖的会晤路两侧。当时,两国没有正式商贸场所,我方海关、边检等机构还未建立,六连又奉命担负了每天派15名官兵担负维护秩序、为客商提供服务等任务。
  团长解伟利介绍说,那时,站在605哨所往下看,边境上挤满了中俄易货贸易的人群。为做好服务工作,六连开办了俄语学习班,让官兵人手一本《俄语日常用语300句》,在执勤中做些简单的翻译。 绥芬河市副市长吴庆兰由衷赞道:“绥芬河有今天的成就,六连官兵功不可没。”
  那是1990年4月,绥芬河市国门口岸破土动工。六连官兵主动请缨,承担了工程最艰苦的挖地基任务。4月的绥芬河冰冻土层依旧坚硬,为加快施工速度,战士们就用火烤,烤化一片挖一片。经过20多天奋战,终于提前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保证了国门工程如期进行。
  2006年6月30日,绥芬河市跨城高架旋转斜拉桥竣工。第二天上午,大桥将举行隆重的通车仪式,但桥周围道路草坪铺设任务还没有完成。紧急情况下,市政府向驻军求援,六连和民工连夜突击会战。从晚上6点奋战到次日凌晨5点,提前3个小时高质量完成了4000平方米的草坪铺设任务。
  在绥芬河市东郊的山脚下,有一条闻名全国的297米长的百年铁路隧道,穿过去便是俄罗斯。这段铁路是我国唯一的一段骑马式双道铁轨,也是全国唯一由解放军把守的国际隧道。驻守在这里三号洞哨所的官兵每当国际列车驶来,都以严整的军容,标准的军礼目送列车驶过。几十年如一日,重复着一个动作。官兵的文明举动赢得了国际友人钦佩,每当国际列车从隧道哨所驶过,都自动减速慢行,鸣长笛向中国军人致敬!
  1992年年底前的一天,一列满载马口铁由俄方开往绥芬河的国际货车,在行至距六连驻守的三号洞300米时,突然刹车失灵,巨大的惯性使列车在距洞口120米拐弯处脱轨,车头及8节车厢翻入10多米深的山沟中,车内工作人员危在旦夕!哨所官兵发现后立即冲上前去,将司机、司炉工救出紧急送往医院。闻讯赶来的全连官兵迅速投入抢险战斗,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
  六连驻在绥芬河市中心闹市区。在连队门外不足百米的“锦州商业街”,坐落着60多家饭店、旅馆、歌舞厅、咖啡屋。牡丹江军分区政委张捍东介绍说,六连学习南京路上好八连,牢筑思想防线,自觉抵制诱惑,经受住了特殊环境的考验。2002年10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视察连队时,亲笔题词:“身居口岸,一尘不染。”
  这就是六连,在“国境商都”,把中国军人的形象树立在了巍巍国门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