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公投委员会10月3日下午宣布,在2日的全民公投中,爱尔兰选民以67.1%的支持率通过了旨在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里斯本条约》。 去年6月,爱尔兰选民顶住整个欧盟的压力,通过全民公投否决了《里斯本条约》,让人惊呼这个只有600多万人口的小国给了欧盟制宪进程沉重一击。而在16个月后,爱尔兰人却又重拾那个曾被弃为敝屣的条约,让欧盟制宪进程重见曙光。
究其原因,有三大原因促成了这种转变:
投票率提高是《里斯本条约》获得通过的直接原因。本次公投的投票率高达59%,更多的爱尔兰人用自己手中的选票夯实了通往欧洲制宪的路基。
去年《里斯本条约》之所以在爱尔兰折戟沉沙,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投票率过低。上次公投中低至42%的投票率并不足以反映全民的意见,因为在反对派积极用脚投票的同时,那些支持《里斯本条约》的人却没有在投票日表达意见。
为了不至于再重蹈覆辙,交足了学费的爱尔兰政府今年早早就开始发动全国300多万选民,除了加大力量宣传《里斯本条约》的好处外,更在最后的“临门一脚”上下大力气。
爱尔兰政府特别作出决定,规定选民除了亲自前往全国40多个投票区投票外,不方便前往的选民还可以通过邮递的方式投票。病患和残障人士甚至可以在所在的医院或疗养院投票,选票将由专人递送到他们手中。此外,有视力障碍或者读写困难的人士还会在投票当天得到专人陪同或协助。这些措施为保证投票率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
《里斯本条约》得以二投通过的另一原因在于一年来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爱尔兰意识到更加需要欧洲。一年多以前,这个“翡翠之岛”还是整个欧洲最具经济活力的国家之一,人均GDP曾是欧盟的“榜眼”。手上有粮,心里不慌。富裕的爱尔兰在推动欧盟一体化深入方面免不了就会打起更多的小算盘。
然而经济严冬一来,爱尔兰的经济光环尽被雨打风吹去,小国经济的脆弱暴露无遗。爱尔兰经济社会总和研究所发表的数据显示,爱尔兰经济在2008年至2010年间将萎缩11.6%,创该国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萎缩幅度。在寒流中不少爱尔兰人才重新明白背靠欧洲的重要性,毕竟这个国家三分之二的就业依赖于与欧盟各国的贸易。
看看公投前张贴在都柏林大街小巷的海报就能了解现在欧洲对于爱尔兰的意义:“为了工作说‘是’”、“有了欧洲我们更强健”、“经济复苏看欧洲”……一句话,爱尔兰从没这么想要和欧盟各国一道抱团取暖,共御寒冬。
公投通过的第三个原因则来自欧盟方面。为了让爱尔兰不再成为阻碍立宪进程的绊脚石,欧盟咬牙作出了重大让步。由于反对《里斯本条约》的爱尔兰民众害怕进一步的欧洲一体化会侵蚀爱尔兰的主权,担心欧盟会干涉其固有的内外政策,使爱尔兰的税收、中立地位或堕胎政策受到侵犯。因此,欧盟6月份的峰会专门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决定”形式,在有关堕胎、社会政策、税收及确保爱尔兰中立地位等问题上打消了爱尔兰的疑虑,从而为该国就《里斯本条约》举行第二次全民公投扫清了障碍。
爱尔兰选民与欧盟进行了一年多的政治周旋,这场游戏的结果就是欧盟的让步。在公投中选民们把这些让步当作是一份还算差强人意的“战利品”装进了口袋。
《里斯本条约》是在原《欧盟宪法条约》的基础上修改而成。为保证欧盟有效运作和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各国首脑2004年10月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按照原定计划,这部欧盟的首部宪法将在所有成员国批准后,于2006年11月1日正式生效。然而,《欧盟宪法条约》却先后遭到法国和荷兰全民公决的否决。
欧盟成员国领导人2007年12月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正式签署《里斯本条约》,《里斯本条约》在原《欧盟宪法条约》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旨在取代被法国和荷兰全民公投否决的《欧盟宪法条约》,致力于推进欧盟一体化进程。此次爱尔兰全民公投通过《里斯本条约》将为欧洲一体化进程提供保障。
欧盟其他26国都已通过了国会批准《里斯本条约》的程序,波兰和捷克总统将在爱尔兰公投通过后批准该条约。这样,《里斯本条约》可在2010年1月正式实施。
《里斯本条约》实施后,欧盟的机构设置和决策体系将产生巨大变化。首先,欧盟将取消主席国轮值机制,设立相当于“欧盟总统”的欧盟理事会常任主席,任期2年半,负责主持欧盟会议、协调欧盟内部共识并在世界其他地区代表欧盟。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有望成为第一位欧盟主席。其次,欧盟将设立相当于“欧盟外长”的新职务,统一代表并执行欧盟的外交政策,兼行目前的外交事务高级代表和对外关系委员会委员的职能。第三,欧盟将以“特定多数投票”体系取代目前的“一致同意”投票决策体系,新体系将以“双重多数”(55%的成员国和65%的欧盟人口总数)为基础。欧盟议会在司法和民政等事务上将拥有更大的权力,改除目前“议而不决”的弊端。
(据10月4、5日《文汇报》和10月5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