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放]:1993年8月17日,济南军区“秋收起义红二团”战士徐洪刚从家乡云南探亲归队途中,当客车行至四川省筠连县境内时,车内的4个歹徒突然向一名年轻妇女强行勒索钱物,并肆意侮辱。徐洪刚忍无可忍,挺身而出加以制止。歹徒疯狂地在他胸、背、腹上连刺14刀。徐洪刚用背心兜住流出体外50多厘米的肠子,忍着剧痛同歹徒英勇搏斗,用革命战士的赤诚谱写了一曲见义勇为的英雄赞歌。
有道是,时势造英雄。一个人,无论是伟人还是黎民百姓;是将军还是普通士兵,其成长都离不开时代的“阳光”和成长的“土壤”。我本人也是改革开放那个时代和一支闻名遐迩的英雄部队的特殊环境造就的。
英雄的光环总是会退去。虽然,崇拜、敬佩的目光和掌声渐渐远去,但是有这支英雄部队雨露甘霖的哺育,我庆幸自己没有被时代所抛弃。19年来,我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成长为“秋收起义红二团”的副政委。阅历在一天天丰富,思想在一点点成熟……
英雄的部队“英雄梦”
1994年2月5日晚,是我一生中最为荣耀的日子。
庄严而神圣的总政“八一”礼堂内,首都军民迎新春文艺晚会即将开始。我们2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双拥模范代表被请进贵宾室。19点40分,贵宾室的大门突然打开,江泽民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我们走来!我的心情又激动又兴奋。江主席走到我身边,握住我的手亲切地说:“你就是徐洪刚啊,现在伤势怎么样啦?”暖心的话语,使我热泪盈眶。在同20多位代表一一握手之后,江主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徐洪刚等人的事迹,体现了我们共产党的传统,老红军的传统,军爱民、民拥军的传统,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直到现在,一想起那晚的经历,我就热血沸腾。更让我做梦也想不到的是,3月1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徐洪刚见义勇为、不畏强暴的高尚思想和英雄行为,弘扬新时期的雷锋精神。”
现在回头想想,当时祖国和人民给了我那么高的荣誉,是社会渴盼英雄的特殊年代造成的。而我之所以能够挺身而出,也并非仅凭一时之勇,是家乡那块红土地和红军部队的优良传统哺育了我。
我的家乡在云、贵、川交界处的乌蒙山区。75年前,红军北上抗日就曾路过那里,红军长征纪念碑就建在我家附近的奎香乡。毛泽东写下的《长征》诗句“乌蒙磅礴走泥丸”,就是指的我们那一带。小时候,《洪湖赤卫队》、《地道战》、《地雷战》这类小人书、战争片,给了我最初的英雄主义教育。父亲当过兵,扛过枪,对于孩提时代的我来说,崇拜英雄,是从崇拜父亲开始的。那时,最爱听父亲讲家乡的英雄罗炳辉将军的故事。1990年,我外出打工时,用主人家发给我的3包烟换了本已经破烂不堪的《怀念罗炳辉将军》,劳作之余,读了一遍又一遍。
那年年底,我怀揣“英雄梦”步入军营。这是一支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从秋收起义中诞生的部队。我军“支部建在连上”最早就是在我们团实行的。第三次反“围剿”中活捉敌师长张辉瓒、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智取遵义城,抗日战争中首战平型关,解放战争中从兴安岭打到海南岛……都是我团历史上的光辉战例。全团先后走出5位上将、18位中将、58位少将,涌现出“英勇连长”王寿松,“盘肠战斗英雄”姜东海,“英雄射手”那庆文等32位英雄模范。
多么值得骄傲的辉煌历史啊!从当兵第一天起,我就置身于浓厚的传统氛围中,听的第一堂课是传统课,学的第一首歌是“秋收起义红二团”团歌,听的第一个故事是团领导拿着“红菜盘”讲述长征中毛主席和官兵一同就餐的故事……在传统的熏陶和激励下,我很快由一个懵懂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士兵。
“首长干杯我随意”
大凡在有军人参加的酒席上,下级给上级敬酒时,常常会出现这样一句敬酒词:“首长干杯,我随意!”一时满座宾朋开怀大笑,主宾大悦,一饮而尽。主宾大赞敬酒者:“你小子有办法。”敬酒者不敢贪功,赶忙更正:“这是徐洪刚发明的。”
“首长干杯,我随意”这个“故事”,是始于我多年前第一次进京参加活动,给一位首长敬酒时“制造”的。从此以后,这句敬酒词就一传十、十传百,从京城传到军营内外、大江南北。酒桌上,人们似乎习惯了用这个“故事”助兴取乐。
在北京一次会议期间,吃饭时,一位首长突然问我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发生过,我一时脸红语塞,忙举起杯来:“首长,先喝酒,后告诉您。”首长说:“你先告诉我,然后再喝酒。”我举杯:“首长干杯,我也喝了。”改了一句。首长颔首,欣然干杯。
总参通信部的孙大哥刚听到这个“故事”时,为我鸣不平,说这不可能,纯属别人杜撰。后来在酒宴上又多次为我解释,并且信誓旦旦要写篇文章为我辟谣,以正视听。然而,美酒依然飘香,时光流逝,孙大哥的辟谣文章却迟迟没有出笼,到后来也就听之任之,任由这个“故事”天南海北地四处流传了。
去年年初,在总政大院,一位退休的老首长在席间重提此事,他说:“1994年,在军委办公楼三重门,两位军委副主席代表军委首长宴请你时,我在场,你小子就是说了‘首长干杯,我随意’,当时我的脸上是挂不住的。后来想想也对,喝的是茅台酒,一个普通士兵哪里喝过这么好的酒,想让首长多喝,自己少喝,这是普通战士尊敬长辈的一种表现嘛。”
这一次,老首长的解释还真是在理儿。我家在偏僻的山区农村,家庭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哪里喝过像茅台这样的好酒,连见都没见过。因为来自贫困山区,刚来部队时出了不少“洋相”。记得我们那批新兵到部队时已是深夜时分,连队给我们准备了面条和炒菜,当时我一个人就吃了4大碗,其他战友都看傻了眼。
当兵快20个年头了,部队在吃穿住行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今,茅台酒已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了,早已走进寻常百姓家。亲朋好友来了,我也能拿出茅台酒招待了。如果当初有现在这样的生活水平,我想我也不会为了珍惜好酒,闹出“首长干杯我随意”这样的笑话来了。
为了培养我,团里超编一名副政委
“根据军委、总部首长指示,为加强对徐洪刚的培养,集团军党委研究制定了5条措施……”从箱底翻出这张已经泛黄的“培养报告”,我感慨万千,组织上对我可谓用心良苦啊!
从手术昏迷中醒来时,眼前的一切就变了,锦旗挂满墙,鲜花摆满床,报纸、广播、电视屏幕上,天天都有我的事迹报道……刚刚经受生与死的考验,我又面临盛名之下如何保持普通一兵本色的严峻考验。
周泉玉副政委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我身边的。
当时,从军区到集团军,再到师、团,各级都有“学习徐洪刚办公室”,团里成立了以周副政委牵头的培养班子,具体负责对我的培养教育。周副政委专门给我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团里还给我单独订了4份报刊,一个“充电”的阵势就这样摆开了。
被动学习的滋味并不好受,当时还真有点抵触情绪。后来,还是一场报告改变了我的态度。一次,在给一所院校做报告时,我把“参差不齐”念成了“参差(cancha)不齐”。会后,一名学生写了一张纸条给我指出了错误。当时我的脸上火辣辣的,感到无地自容。
我的一举一动,周副政委都看在眼里。第二天他就给我送来一本《新华字典》,还教我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记到小本子上,有空就拿出来翻一翻。这一招的确管用,许多生疏的字就这样被“消灭”了。
我也有翘尾巴的时候,同别人聊天时,动不动就把首长、名人的名字挂在嘴边。周副政委一次次地提醒我,给我讲道理,还把我带进团史馆、师史馆上传统课,帮我改掉了“搬大人物”的毛病。
现在想来,成名之后我没有捅什么娄子,能够一步步走到今天,离不开组织对我的悉心培养,离不开周副政委的无私教诲。我从心底感谢组织,感谢周副政委,感谢每一位关心、鼓励和支持我的领导和战友!
部队转型我转变
1998年12月,我们师由传统的摩托化步兵改编为轻型机械化步兵。
第一批新型轮式装甲车列装部队时,时任装步二连指导员的我在驾驶时就出了“洋相”。面对各种仪器和超大驾驶盘,我手忙脚乱。在一个下坡的拐弯处,躲闪不及撞倒了围墙。
从那以后,我每天坚持跟班训练,节假日也很少休息。经过一年的刻苦训练,我掌握了装甲车通信、驾驶、射击三大专业,实现了“精一门、会两门、了解三门”的目标要求,受到团领导的一致好评。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脑的应用已是大势所趋,而仅会电脑开机和关机动作的我,时常被战士们的提问弄得面红耳赤。我的内心时常涌动着“本领恐慌”和“使命焦虑”。我深刻认识到,人生不能睡死在功劳簿上,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必备的专业知识,仅凭良好的愿望和热情干工作是远远不够的。1999年9月,我进入南京政治学院攻读政工专业本科。2001年7月,我以全优的成绩完成了本科学业,并考取了该院研究生。
这几年间,我所在的老红军部队也顺利实现转型,出色完成了“铁拳―2004”涉外演习、“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等10多项重大任务。我有幸参与了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带领200余名官兵3次穿越“死亡谷”,圆满完成了运送救命粮的任务。我还十分注重加强文化修养,业余时间写了不少诗歌和散文。先后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作品500多篇,有10多篇文章还获过全国、全军大奖。其中,《假如雷锋活着》被作为例文收进军队《语文》教材。1998年我在长江抗洪前线写的诗歌《总理的拥抱》,被《解放军报》刊登,获得读者好评;我还先后出版了《徐洪刚赵小竹诗画集》、《生命礼赞》、《徐洪刚散文集》等作品集,2007年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业余时间,我坚持练习书法,已有多幅作品参加全国全军书画展并获奖,得到了著名军旅书法家申万胜将军的称赞。
荣誉不是终点,奉献没有止境。我深信,随着我们国家和军队的不断发展变化,我还会取得新的成绩、新的进步!(戴丹华记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