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国宝”保护谁|保护国宝的电影

  采访背景: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西部,滦河自然保护区内。主要包括五道沟自然生态景区、小滦河漂流景区等。今年,学名秃鹫、俗称“坐山雕”的猛禽大量“光顾”五道河等生态景区,由搜寻腐肉到扑食“国宝级”梅花鹿直至威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人称“四不像”的麋鹿。面对数百只梅花鹿以及数量有限的麋鹿,面对国家二级濒危野生动物秃鹫,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者,怎样既防止“坐山雕游猎”,又让呦呦鹿鸣保持洋溢欢悦之音,已成为一道难解之题。
  
  ■秃鹫旋于景区上空,群鹿哀鸣
  
  公元1681年,清康熙帝北巡,在广袤绿茵策马时发现了“万里山河通远缴,无边形胜抱神京”的片宝地,继而划定了周环千余里的木兰围场,作为皇家秋季围猎之地。“木兰”即满语“哨鹿”之意。当年,狩猎者用哨音引得母鹿前来,借此吸引大量公鹿,以便围猎。今天有所不同的是,围场的野生梅花鹿、糜鹿已成为“国宝”级动物,被充满融融爱心的人们精心养护。然而,今年春夏交接时,位于河北省滦河上游的国家森林公园爆出一则令人喜忧参半的消息:令人欣喜的是,由于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的持续加大,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一些已经消失多年的珍稀动物开始逐渐回归,学名秃鹫的国家二级濒危野生保护动物大量飞来,成为生态保护的受益者之一;令人担忧的是,“坐山雕”这种大型猛禽在保护区内频繁“游猎”,给同属“国宝”级别的梅花鹿构成致命威胁,甚至威胁到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的麋鹿。
  记者通过电话向自然保护区护林员问明情况。据介绍,几年前,河北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了给今后放养野生动物等工作创造条件,建立起养殖中心,让梅花鹿、狍子、马鹿等数百只食草类动物活跃在草原,去年还引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10只。今年,大量秃鹫的“光顾”,让大家喜出望外。然而,春夏之交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数量普查时发现,中心内人工驯养的梅花鹿突然大量减少。开始时工作人员并不知道“坐山雕”是罪魁祸首,因为这种猛禽以前极少见到,只是最近才多了起来。直到巡山的护林员发现“坐山雕”凶猛地攻击梅花鹿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其分食,才确认了“真凶”。今年以来,保护区内至少有百余只梅花鹿受袭致死,成为“坐山雕”的“免费午餐”。让人更为担忧的是,与梅花鹿相伴而行的、数量很少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糜鹿的生存因此也受到威胁。
  
  ■都是“国宝级”,避免血腥何其难
  
  今年6月上旬,记者前往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了解详情,采访了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的游人、河北滦河上游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孔昭普局长以及相关领导。
  刚刚从木兰围场游览归来、与妻子在承德避暑山庄与梅花鹿合影的天津游客卫先生表示,在木兰围场游览区,能看到野生梅花鹿特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糜鹿在悠然漫步,很感惬意。听说前不久大量秃鹫袭击鹿群很是担忧。幸好,他没看到这些惨烈场景。与卫先生夫妇结伴而游的北京游客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从在林业部门工作的一位朋友那里看过“坐山雕”扑食梅花鹿的录像,让人心酸。李先生希望,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能尽量制止“鹫食活鹿”的现象。
  记者通过采访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有关人士获知,在没有建立保护区以前,很少有秃鹫这样的“客人”光顾此地,单个的秃鹫也很难捕捉到活的猎物,它主要以食用动物腐尸为主。但是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善,秃鹫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它们开始成群觅食,在其他地方食物较少的情况下,由于保护区内有丰富的“食物来源”,便开始捕食保护区内的狍子、梅花鹿等大型食草动物。今年以来,保护区内至少已有130只梅花鹿丧身“坐山雕”之口。
  据介绍,被称为“活的自然文化遗产”的麇鹿,迁地保护项目是世界濒危物种重要引进项目,在全球15项重要引进拯救成功项目中,糜鹿保护的成就与大熊猫、野马等野生动物的保护构成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成功范例。今年春季,在研究人员和自然保护区麋鹿管育员的精心照料之下,木兰围场引进的10只糜鹿已安全过冬,研究监测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同时,3只雌鹿已完成自然受孕。倘若麇鹿或新生幼鹿遭到秃鹫袭击,必将对种群繁衍和科学实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保护区管理局已经紧急行动,对麇鹿活动区域加大了巡护密度,在中心办公区附近开始新建幼鹿圈舍,并架设空中防护网,严防秃鹫袭击幼鹿。记者了解到,为对付秃鹫袭击鹿群,保护区管理局领导号召职工细心看护、及时驱赶,取得了一些效果。孔昭普谈及猛禽威胁糜鹿之事,忧心忡忡地说:“一个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个是国家濒危动物,作为保护区管理者和基层工作者,既不能伤为繁衍急于觅食的‘坐山雕’,还要看护好每头鹿,别让它成为猛禽‘免费午餐’,哪头都不敢轻慢,保护起来确有难度。”
  
  ■为保“四不像”,多方已高度关注
  
  孔昭普说,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护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生态区位独特,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通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保护区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国家缺少对保护区动物保护等方面的投资,造成的损失只能由保护区自身承担,长此以往很难承受。因此,他希望国家出台相关的补偿办法,使动物资源保护和保护区自身发展之间的矛盾得以有效解决。据了解,目前北京市政府已出台了相应法规,规定了野生动物伤及同类、伤人、毁坏农作物事件由政府提供补偿,而国家相应的补偿办法尚未面世。作为缺少资金投入的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很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补偿办法,别让保护区的损失由其自身“埋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河北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生30只“坐山雕”捕食130余只梅花鹿事件,引起国家林业局、河北省林业局有关人士的高度关注。前不久,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全国鸟类环志中心钱法文教授和刘冬平博士受国家林业局的委托,赴河北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现场调查研究。
  两位专家通过调查了解认为,秃鹫是国家二级濒危保护鸟类,不能诱捕和猎杀。他们希望通过申请上级部门投入一定的经费与保护区合作建立一个鸟类环志监测站,对保护区内的秃鹫以及其他鸟类进行跟踪研究,同时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对已经损失的梅花鹿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正在撰写《世界野生动物保护之科技手段》一书的野生动物保护专家高海涛先生在谈及保护珍贵鹿种时向记者表示,倘若有足够的资金。可以借鉴英国利用声波、“器械稻草人”驱赶猛禽的经验。避免珍稀动物减少。